11.01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文學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曾言:“人生百年,所歷之時,晝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間所處之地,或堂或廡,或舟或車,總無一定之在,而夜間所處,則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較之結髮糟糠,猶分先後者也。”

王世襄在所著的《明式傢俱研究》中,也以一張架子床作為封面,可見床榻於家具器物中,十分重要,最見世俗人性。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王世襄 《明式傢俱研究》

1

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臥室或書房內,擺放一張形制高雅的床榻,既充滿生活逸趣,也可有纏綿的人間煙火,可謂幽人眠雲夢月,盡在於此。

明文震亨《長物志》卷八“臥室”論中,也有相關述及:“一般設臥榻一、榻前僅置一小几,几上不設一物;設小方杌二,小櫥一;室中清潔雅素,一涉絢麗,便如閨閣中,非幽人眠雲夢月所宜”。

文學作品中,同樣不乏床幾的描寫。如《紅樓夢》中,探春的秋爽齋中“東邊便設著臥榻,拔步床上懸著蔥綠雙繡花卉草蟲的紗帳”。

詩詞歌賦中,則更是多見。如老少皆知的“床前面月光,疑是地上霜”,或者《木蘭詩》裡“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以及《孔雀東南飛》中的“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等,由此可見床文化之源遠流長。

而在書畫當中,關於“床”的繪製,也頗為常見。

如《女史箴圖》中,繪有懸掛著帷幔的架子床。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女史箴圖》局部


敦煌《維摩詰像》中也有類似坐榻,已有架子床雛形。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維摩詰像》局部


《韓熙載夜宴圖》中則除了坐榻外,另有圍屏而成的大床。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2

文人雅趣,別具匠心

舊時文人仕宦,僱請能工巧匠製作傢俱或文房器物,可謂傾盡心思,綺麗而奢華,用材也以紫檀、黃花梨、烏木等名貴硬木,範濂《雲間據目抄》及劉若愚《酌中志》中有記載。

若文人興起,則親自參與構圖設計或操刀製作,一時引為風尚。更有甚者,在深入研究後,競發奇思,改進製作工藝,令人欽服。

如《雲間雜誌》中所載:“吾松紫檀器皿,向偶有之,孫雪居始仿古式,刻為杯、斝、尊、彝,嵌以金銀絲,系之以銘,極古雅,人爭效之”。

孫雪居,即孫克弘,為明書畫家、藏書家。禮部尚書孫承恩子,以蔭授應天治中,官至漢陽知府。

陳繼儒於《孫漢陽傳》文中(見《晚香堂小品》卷十七)亦有提及,言其“聲音洪暢,狀帽疏野。居恆好束民間平頭帽,旁綴小金甁。又好寫笠屐小像,彷彿皆晉唐遺風,非近代以下人物也。”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孫克弘(1532—1611)


孫克弘,明書畫家、藏書家。一作克宏,字允執,號雪居,松江(今屬上海市)人。禮部尚書孫承恩子。以蔭授應天治中,官至漢陽知府。生性巧慧,聲音洪亮,狀貌疏野。所居四壁皆畫蒼松老柏,崩浪流泉,有一種澄泓蕭瑟之意縈繞其間。他喜交友,陳繼儒謂其“好客之癖,聞於江東,履綦如雲,談笑生風,坐上酒尊,老而不空”。

《雲間雜誌》亦載,當時孫克弘所制文房雅物,最是名貴,時人爭購而不得。此外其還曾製作一舟小船,名為雪蓬,形制古雅,可乘坐十餘人,其歿後,文人爭求。

孫克弘還以宋瓦作硯臺,可見其文人性情,定是灑脫不羈,趣味高古,俱顯名士風流。對尋常文房,已是如此別具匠心,若是對書齋中的“床榻”,孫克弘又豈會等閒待之。

3

花梨床榻,絕世孤品

此次,中貿聖佳2019秋拍,即幸而徵得一件由孫克弘設計製作的高束腰香蕉腿抱球四柱文床,為彼時蘇州府傢俱的典範力作,當是海內外孤品。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明 孫克弘制 黃花梨小架子床

中貿聖佳拍賣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明 孫克弘制 黃花梨小架子床

中貿聖佳拍賣

此床規格分別為長204.5cm,寬118.5cm,高200cm,其造型及結構有清雅之氣,木紋也細膩而清晰。

三面圍子刻有書畫,如古松、葡萄等,古淡又富有書卷韻致,亦篆有《夜坐記》,涉祝允明、宋旭、葉琨、張琨、黃樞等人,集晚明文士風流於一器,珍罕至極。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祝允明《夜坐記》葉琨 書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葡萄 張琨寫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古松 宋旭 制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詩文 黃樞

材質則為名貴稀缺的黃花梨,底座邊框立幫高古流暢,內翻抱球腿足,曲線也飽滿。

《雲間據目抄》中曾載:“紈絝豪奢,又以鋸木不足貴,凡床、櫥、幾、棹,皆用花梨、癭木、烏木、相思木與黃楊木,極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一靡也。”可知黃花梨價昂,一木難求。

事實上,晚明時期,頗有“以奢靡爭雄長”風氣。

顧起元《客座贅語》卷5《建業風俗記》即有言:“士大夫家不必言,至於百姓有三間客廳費千金者,金碧輝煌,高聳過倍,往往重簷獸脊如官衙然,園囿僭擬公侯。下至勾闌之中,亦多畫屋矣。”

崇禎《嘉興縣誌》卷15《政事志·裡俗》亦載:“至於器用,先年俱尚樸素堅狀,貴其堅久。近則一趨脆薄,苟炫目前,侈者必求花梨,癭柏,嵌石填金,一屏之費幾直中產,貧薄之戶亦畫幾、燻爐、時壺、壇盞,強附士人清態。無濟實用,只長虛器,風之糜也非一日矣。”

故而,作為禮部尚書孫承恩晚年獨子的孫克弘,也難免沾有富家公子習氣。只是,孫克弘雖出身顯赫,卻並非尋常紈絝子弟,有文人隱士情懷。

其受徐階、高拱黨爭牽連,歸隱鄉里後,絕意仕途,力求獨善其身。回鄉後,孫克弘修葺舊居,名“東郭草堂”,其父孫承恩作《東郭草堂記》記之。

《松江府志》載:“遂於東郊就故居葺為精舍。輦奇石,寘庭除中。”,《雲間志略》亦載:“一木一瓦,一榱一桷,與俗人營造,迥然不同”。

4

東郭草堂,結社賦詩

此後,孫克弘與友人在東郭草堂,暢古言今,吟詩作賦,作詩云“樓中院,有賓客,主人日日開高宴”,並慨嘆道:“有庭有堂,有橋有床,有書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髮飄然,十分知足,外無求焉”。

據悉,孫克弘慷慨而好客,陳繼儒言其“好客之癖,聞於江東,履綦如雲,談笑生風,坐上酒尊,老而不空”。其為早期松江畫派的核心人物,與莫是龍、董其昌、顧正誼、陳繼儒、宋旭等人交遊密切。

廣東省博物館藏其作《花卉卷》卷後有宋旭題跋,《長林石几圖》是受宋旭之情為呂雅山之友芳園而作,莫是龍捲後作《長林亭記》,故宮博物院藏宋旭作《茅屋話舊圖軸》題記中,宋旭流露出對昔日在孫克弘的雪居園中結社賦詩的懷舊之情。

上海博物館藏《漁莊秋霽圖》,亦有宋旭及孫克弘的題識,分別為“萬曆辛丑三月獲觀於天馬山之雙松僧舍。七十七翁宋旭”,“石田雲:雲林戲墨,江東之家以有無為清俗。孫克弘。”

此外,宋旭師學沈周,孫克弘寫生花鳥亦師法石田,彼此繪畫風格及技法互相影響。而且,孫克弘號雪居居士,對佛法極是虔誠,宋旭後為僧,又號天池發僧、景西居士。可見二人在詩畫翰墨之餘,山林之間的精神皈依也是不慕虛華,甚有共鳴。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古松 宋旭

宋旭(1525―1606年後),字初穤,號石門、石門山人,(明畫錄作字初暘,式古堂書畫匯考作字初暘,號石門)。後為僧,法名祖玄,又號天池發僧、景西居士。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為“蘇松派”的先聲,為吳門派支流。博宗內外典,通禪理。善山水,兼長人物。萬曆間名重海內。

宋旭中年時,即已名動江浙,趙左、沈士充、宋懋晉等人也出自其門下,對於松江畫派影響深遠。

此床榻,宋旭贈言“梅月撩清夢,松風引翠濤”,款識“檇李宋旭為雪居先生制”,篆刻高古,寓意貞潔。

如宋旭所言,孫克弘辭官歸裡,潛心翰墨,有隱士高風。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祝允明《夜坐記》葉琨 書

孫克弘曾作《銷閒清課圖》手卷,繪有觀史、展畫、摹帖、洗硯、烹茗、焚香、灌花、薄醉、禮佛、山遊、聽雨等二十景。

其中夜坐“聽雨”,畫中題識:“十五畫竹從夜雨,掩卷坐聽,題聽雨,後題認識不擾,坐聽雨聲,竹從微風,涼颼時襲於此,幽然入莊周之夢境”,可見孫克弘在現實與理想矛盾時,常有入夜靜思,遠離朝堂,隱居避世之心。

葉琨書寫祝允明《夜坐記》相贈,可謂相得益彰。全文篆刻線條流暢,安閒靜謐。

《夜坐記》釋文:寒夜寑甚甘,夜分而寤,神度爽然,弗能復寐,乃披衣起坐……心體之妙,以為修己應物之地,將必有所得也。作夜坐記。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葡萄 張琨寫

床榻文化,鸞鳳呈祥,頗是耐人尋味,即使書齋中,以此擺設亦是文人風雅。張琨繪製葡萄,畫法細膩,枝蔓相連,寓意“多子多福”、“人丁興旺”。題識:雨臺張琨寫。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詩文 黃樞

釋文:涉巧本太拙,黜靡湘剡結。倕輪有玄功,聊此解塵紲。漢室良二千,邴生寧不屑。匪檀展幽芬,匪象秉貞潔。邈矣上皇人,北窗偃蒼雪。豈續陽臺遊,尼旦神交切。顧影未高懸,暫回徐孺轍。百尺笑元龍,雙文共豪哲。黃樞。

孫克弘作為有官宦身份的文人,為人好客,庭院雅秀,自然是士人賓客雲集,題識中或為嘉興縣令黃翼卿。如其所言“倕輪有玄功,聊此解塵紲。”,亦是孫克弘心聲,以此雅好,一解塵世束縛。

黃樞,字翼卿。江西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曾任嘉興知縣。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孫克弘

立幫處,孫克弘篆有“體之所安,寢處和歡,夕惕敬慎,崇德遠奸”,取自漢·李尤《臥床銘》中所言。

牙板雕以簡潔紋飾,大美至簡。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腿柱為高束腰香蕉腿抱球,優美典雅,不落俗套。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床板為藤條編織而成,樸素耐用。


同古堂 | 天下第一床:一簾幽夢,人間煙火


5

結語

此床榻各結構組件均可手工拆解,而重新攢組之後紋絲不晃,可見榫接之精密、工藝之上乘。如今時隔數百年,依舊細滑溫潤,光可鑑人,休息於此,真有天人合一之感,羨煞旁人也。

而能以一器,集明代多位文人書畫風流,更是難得一見。更遑論,以孫克弘之顯赫及文氣,親自設計製作而成,當真是書齋“天下第一床”也。

識者寶之。

毛辰瑜:孫克弘研究

——END——

觀書時自得新解,作事便應同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