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這是英國戰列巡洋艦系列的第8篇作品,同樣也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在這期中,我將會為大家介紹G3型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歷程,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全文共計4920字,配圖24幅

  • G3型戰列巡洋艦

建造背景

“英國寧願耗盡它最後一個金幣,也要保持對美國或共他任何國家的海軍優勢。”——英國首相:勞合·喬治

在日德蘭海戰中,3艘英軍戰列巡洋艦被擊中後發生彈藥庫爆炸沉沒。英軍戰巡防護能力不足的缺陷明顯的暴露了出來。英軍立即對現役的主力艦進行了改造,加強了他們的防護能力,未下水的戰巡基本都被取消,只建成了胡德號一艘。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德蘭海戰後,英軍原計劃的戰列巡洋艦隻建成了胡德號一艘

儘管艱苦的戰爭剛剛結束,但世界各國之間還是充滿了敵意,新的一輪軍備競賽又一次開始了。此時的英軍雖然擁有大量戰艦,但是正在建造的新式戰艦數量,遠遠落後於同時期的日本和美國。現在的英軍需要大量的新式戰艦來增強實力。

英軍計劃在1920至1921年建造3艘新型戰列艦和1艘戰列巡洋艦,1921年後再建造1艘戰列艦和3艘戰列巡洋艦。為了節約設計所用的時間,英軍決定讓新式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使用相似的佈局。(同時期的日本海軍也是這樣做的)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同時期日本的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加賀級戰列艦也採用了相似的佈局

在當時,英軍最主要的2個競爭對手就是日軍和美軍。其中日軍正籌劃著建造天城級戰列巡洋艦,而美軍也準備建造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毫無例外,這些新式戰列巡洋艦都將會裝備8門以上的16英寸主炮,且航速達到30節以上。

於是在1920年3月,英軍提出了新式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標準。他將會擁有8門以上的大口徑火炮,排水量在35000噸以上,且航速可以達到33節。為了超越同時期的競爭對手,英軍希望為新式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安裝18英寸主炮。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美軍正在籌劃建造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他擁有8門16英寸主炮

從K3到G3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英軍第一次在戰艦上使用18英寸火炮了。先前在暴怒號大型輕巡洋艦上就曾經安裝過18英寸火炮。這一次,英軍改進了先前使用的18英寸火炮,將他的身管加長到了45倍徑,這種強大的18英寸火炮被命名為Mk.II。

最初的K方案就是裝備這種火炮的戰列巡洋艦。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論證,設計人員拿出了K3方案,他擁有3座三聯裝18英寸火炮,火力非常強大。不過由於K3型戰列巡洋艦的防禦力不足,理論航速也無法達到33節而被海軍部否決了。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K3型戰列巡洋艦由於防護能力和航速不足被否決了

於是在K3的基礎之上,設計人員又拿出了J3方案。不過由於J3型戰列巡洋艦與先前的K3型相比削減了很多設備,且在武器系統方面僅裝備了3座三聯裝15英寸火炮,根本無法與其他國家的新式戰艦抗衡,於是也被海軍部否決了。

經歷了多次失敗,造艦局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放棄常規的佈局方式。在主任設計師愛德華·阿特伍德和其助手斯坦利·古多爾的帶領下,設計人員將新式戰列巡洋艦的全部主炮塔集中前置,動力艙後置。這樣就可以縮短重點防護區域的長度。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J3型戰列巡洋艦由於火力太弱被否決了

通過這種設計,新式戰列巡洋艦可以減少主裝甲帶的尺寸進而降低排水量。不過這種設計也有一些缺陷:主裝甲帶集中在前部區域,導致艦體後部異常脆弱。另外主炮全部前置會導致主炮射界受到限制,無法向身後的敵人開火。

這個奇特的方案就是I3型戰列巡洋艦,他裝備了3座三聯裝18英寸主炮,佈局獨特。他的排水量竟達51000噸,艦長也達到了270米左右。由於I3的身型過於龐大,英軍決定在他的基礎上設計一個縮小版,也就是H3型戰列巡洋艦。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I3型戰列巡洋艦,他的主炮佈局非常獨特,不過由於身形太大被否決

在對先前的I3方案進行縮小後,設計人員拿出了H3方案,其中又細分為了H3a、H3b、H3c這3個子方案。從整體上來講,設計人員對I3型戰列巡洋艦進行的縮小,其實就是減少了1座炮塔。因此H3型3個方案的火力都沒有那麼強。

先從H3a方案說起,這個方案削去的是艦體中部的那一座炮塔。這樣以來,戰艦的艦長大幅度縮小,且噸位也到了45000噸以下。最終,H3a方案擁有2座前置的三聯裝主炮,向前就可以使用全部火炮,不會受到T字型的影響。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H3a型戰列巡洋艦

接下來,就是H3b方案,這個方案捨去了最前方的一座炮塔。因此在艦橋前的1座炮塔的位置要比前甲板稍微高出來一些。這個方案理論上來說要有更大的射界,但是減少的重量是三個方案中最少的一個,航速也同樣是最低的。

最後,就是與H3b在外觀上非常相似的H3c方案了,他捨去了全部較高的那一座炮塔。這個方案減輕的重量是三個方案中最多的,同時航速也是最高的一個。不過由於裝甲被捨去的有些過於多了,導致H3c方案的防護能力非常薄弱。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H3b型戰列巡洋艦,注意墊高的前部炮塔

儘管H3a、H3b、H3c這三個相似的方案各有利弊,但是他們最終都沒能夠被採納。原因其實非常的簡單:英國海軍不希望僅僅是為了降低戰艦的質量,就一下削減掉了戰艦1/3的火力。於是,英軍又在其基礎上設計了新的戰列巡洋艦。

英軍希望新式戰列巡洋艦可以保留先前幾型方案所採用的獨特的前置主炮設計。不過他主炮的口徑可以有所縮小,裝備16.5英寸或16英寸主炮。最終,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討後,G3型戰列巡洋艦的方案於1920年12月13日誕生了。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從H3c方案到G3型戰列巡洋艦的發展之路

設計特點

在整體設計上,G3型戰列巡洋艦與先前英軍的,乃至於全世界的戰列巡洋艦都有很大不同。他採用了大量的新設計、新技術,非常先進。G3型戰列巡洋艦採用了平甲板艦形和直線形艏柱設計,這種設計有利於提升戰艦的航行能力。

另外,G3型戰列巡洋艦還採用了方形艦尾設計。當航速達到30節以上時,方形艦尾可以比傳統艦尾減少大約4%的阻力,對進一步提高航速有很大幫助。不過由於G3型戰列巡洋艦沒能建成,這種設計直到前衛級才在戰列艦上真正實現。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G3型戰列巡洋艦上採用了許多新設計

在佈局上,在G3型戰列巡洋艦的前部甲板上以揹負式裝有2座三聯裝16英寸主炮炮塔,其後是高大且略向後傾的艦橋。艦橋後是第三座三聯裝16英寸主炮炮塔,接著是兩根菸囪和後桅杆。在後甲板處,則對稱安裝了4座副炮炮塔。

在武器系統方面,G3型戰列巡洋艦採用了3座三聯裝16英寸Mk I主炮,每座炮塔重達1500噸。G3型戰列巡洋艦的三座炮塔都在艦體中軸線上,前兩座炮塔在艦橋前,程揹負式佈局。第三座炮塔被安置在了艦橋後方,炮口朝後。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Mk I型16英寸主炮,圖中為後來建造的納爾遜級戰列艦

這種獨特的佈局方式有利於縮短重點防護區域的長度,在有限的噸位內能更有效的防護戰列艦的彈藥庫等核心部位。當然了,凡事有利則必有弊,這種佈局方式也存在有一些缺陷。最明顯的一個缺陷就是第三座炮塔的射界非常有限。

除此之外,G3型戰列巡洋艦的全部主炮都無法向後射擊,因此戰艦後方成了主炮的射擊死角。英軍自然也發現了這一問題,於是他們也想了一些辦法來彌補這種缺陷。在G3型戰列巡洋艦上還安裝了8座雙聯裝152毫米副炮。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G3型戰列巡洋艦齊射想象圖

這是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一次在設計時,將副炮安裝在具有全面防護能力的炮塔中。這使得G3型戰列巡洋艦副炮的生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其中4座副炮對稱安裝在艦橋的兩側,另外4座則對稱安裝在了艦尾,每側呈揹負式佈局。

除此之外,G3型戰列巡洋艦上還擁有強大的防空系統。他擁有6門40倍徑120毫米高射炮和4座八聯裝40毫米砰砰炮。在當時就裝備如此多的防空武器是非常難得的。G3型戰列巡洋艦上還裝備了新式的622毫米魚雷發射管。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雙聯裝152毫米副炮,圖中為後來建成的納爾遜級戰列艦

在裝甲防護方面,G3型戰列巡洋艦採用了美軍提出的重點防護理念。與先前的全面防護理念相比,重點防護理唸對戰艦的核心部位進行重點防禦,加裝厚裝甲。而其他不那麼致命的部位,則安裝輕薄的裝甲(甚至不設置裝甲防護)。

根據重點防護理念,由於未來戰艦的交戰距離會增大,在面對大傾角下落的炮彈和戰機投下的航空炸彈時,戰艦需要更為強大的水平裝甲進行防護。同時重點防護理念認為:戰艦也要擁有強大的水下防護,以抵禦魚雷和水中彈的攻擊。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美軍的內華達級戰列艦(1916年服役)最早採用了重點防護理念

迴歸到G3型戰列巡洋艦本身,他的主裝甲帶厚度達到了356毫米,從“A”炮塔處一直延伸到了艦尾處的副炮彈藥艙處。這條主裝甲帶有18度的傾角,不過他是安裝在艦體內部的。(這一點和美軍後期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有一些相似之處)

設置在主裝甲帶前後的2道裝甲隔壁,與主裝甲帶共同圍成了一個完整的裝甲盒。G3型戰列巡洋艦的水平防護能力也非常優秀,水平裝甲最厚的地方可以達到203毫米。彈藥庫、鍋爐艙等重點部位附近的水平裝甲都得到了特殊增強。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G3型戰列巡洋艦的裝甲佈局圖

在艦體以外部分的防護能力方面,G3型戰列巡洋艦的主炮正面裝甲厚406毫米。炮塔兩邊厚279毫米,後部裝甲厚229毫米,頂部裝甲184毫米。炮塔基座的裝甲厚381毫米,隨著這圈裝甲的向下延伸,厚度逐漸減小到330毫米。

G3級戰列巡洋艦的指揮塔終於不是裝甲最厚的一個部位了。指揮塔的正面裝甲厚305毫米,側面裝甲厚356毫米,背面裝甲厚254毫米,頂部裝甲厚190毫米。G3型戰列巡洋艦的水下防護並不是特別優秀,可以抵禦340千克TNT爆炸。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G3型戰列巡洋艦的裝甲佈局圖

在動力系統方面,G3型戰列巡洋艦裝備了18座亞羅式細管鍋爐。他使用蒸汽輪機推進,四軸四槳,主機功率達160000馬力。這套動力系統可以驅動這艘近50000噸的鉅艦達到32節的高速。(當然這是理論上,實際能不能沒人知道)

性能數據

艦長:260.9米

艦寬:32.3米

吃水:10.9米

標準排水量:48400噸

滿載排水量:54774噸

武器系統:3座三聯裝16英寸45倍徑Mk I型主炮,8座雙聯裝152毫米Mk XXII型副炮,6門120毫米高射炮,4座八聯裝40毫米砰砰炮,2具622毫米魚雷發射管

裝甲防護:主裝甲帶356-305毫米、甲板裝甲203-76毫米、炮座381-330毫米、炮塔406-184毫米、指揮塔356-190毫米

動力系統:18臺亞羅式細管鍋爐,蒸汽輪機,四軸四槳

主機功率:160000馬力

航速:32節

夭折

英國海軍在看到G3型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方案後非常滿意。1921年10月,國會就通過了建造4艘G3型戰列巡洋艦的財政預算。幾天後,在10月21日英軍就訂購了4艘G3型戰列巡洋艦。按計劃,在1924年11月前4艘G3型戰列巡洋艦就能建成。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G3型戰列巡洋艦想象圖

如果一切都按原計劃發展,4艘G3型戰列巡洋艦將分別被賦予無敵號、不屈號、不撓號、不倦號這四個名字。這些名字原本屬於世界上的第一代戰列巡洋艦,為大英帝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也能看出英軍對G3型戰列巡洋艦的重視。

但是,事與願違:就在英軍滿心歡喜的等待著G3型戰列巡洋艦下水建成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國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1921年11月,海軍部下令停止全部G3型戰列巡洋艦的建造。這是因為著名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即將要簽訂了。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現場

根據條約規定,英軍嘔心瀝血設計出的G3型戰列巡洋艦屬於正在建造的主力艦,必須被拆除。就這樣,原本應會成為同時期最強戰列巡洋艦G3,因為一紙條約而最終成為一個未實現的夢想。不過他的經驗會為後來的戰艦設計提供幫助。

尾聲

經歷了8期的內容後,英國戰列巡洋艦系列也是終於迎來了他的終點。在本系列的最後,讓我們再來一起回顧一下在短短几十年內,戰列巡洋艦這個新型艦種是如何橫空出世,征戰四方、馳騁大洋,再急轉直下被時代拋棄的。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無敵級戰列巡洋艦的出現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獅級戰列巡洋艦引領著這個新興艦種進入了全盛時期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日德蘭海戰中3艘英軍戰列巡洋艦沉沒,將戰列巡洋艦防護能力薄弱的缺點暴露出來,這個艦種開始衰落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胡德號的出現也是戰列巡洋艦最後的榮光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胡德號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的相繼沉沒也為這個艦種敲響了喪鐘

英國戰巡簡史(八)——消逝的終章:G3型戰列巡洋艦

聲望號戰列巡洋艦的拆解使戰列巡洋艦這個艦種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本期關於G3型戰列巡洋艦的介紹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英國戰列巡洋艦這個系列也就正式完結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下,謝謝大家的支持!!!(這個系列我可能還會添加番外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