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有一种感动叫中国式送别。

一、十里长街送总理

1976年1月11日,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没有拥挤没有混乱,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他付出了全部的爱,也得到了全部的爱。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1976年1月8日,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降过半旗。

二、九江百姓含泪送别子弟兵

1998年的九江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天,入汛以后,气候异常,降雨激增,九江城防堤决口,下游居民生民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关键时刻,解放军用血肉之躯堵住了九江决堤。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部队从大堤上撤下来后,把驻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个烟头一片纸屑;有的部队把群众的慰问品又转赠给灾民;还有不少部队派出官兵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抗洪取得胜利后,抗洪部队开始陆续撤离。班师凯旋那天,为了不惊扰九江市民,部队接到命令,悄悄上车撤离。

但是部队撤离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1998年9月15日清晨,20多万九江百姓自发汇聚在十里大道和凯旋门下,送别人民子弟兵,撕心裂肺的哭声呜咽声连城了一片。

看到这一幕,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战士再也忍不住泪水,他们以军礼向送行的市民致敬!车子在送别的市民中,缓缓行驶,到火车站两公里的路足足开了3个小时……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三、震区百姓送别解放军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紧急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震区,开始了我军有史以来抢险救灾的立体大行动。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当救灾结束后,部队奉命撤离。一只只大红公鸡在推来推去,一块块写满谢意的标语在举来举去,一双双手在紧握中久久不愿分开,一朵朵红花在亲人的胸前戴起,一面面锣鼓在铿锵有力地敲打着,一队队的人在追逐着渐行渐远的汽车,一张张朴素的脸庞写满离别的悲伤挂满离别的泪水……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在四川各个地震灾区,灾区群众以各式各样的方式,送别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的亲人子弟兵们撤离归建。到处是送别亲人的感人场面,到处是依依惜别的深情流淌,到处是人们心底激荡起的情素,到处是“你是谁?为了谁?”、“送战友踏征程”……的歌声在飘荡。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这世界上只有一只特殊的军队,叫人民解放军。

四、送别援鄂医疗队

2020年,疫情笼罩中华大地。而具有“九省通衢”美名的武汉,成为疫情的中心点。

武汉胜,则中国胜。

于是,除夕夜里,解放军出发了,各地医疗系统也纷纷抽调精兵强将,昼夜驰援武汉。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经过4.2万名医护人员持续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武汉疫情已大大缓解。武汉也正在慢慢苏醒过来。

当援鄂医疗队踏上返程时,我们在武汉街头再次看到了“中国式送别”。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眼含热泪,护送白衣天使离开,每当车队经过执勤路口所有民警立正敬礼,目送队员们踏上归途,沿途市民也挥手向“逆行者”致敬,更有市民激动的下跪感谢。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那些年感动世界的“中国式送别”

一次次送别,一次次感动。五千年以来,这种悲壮、豪迈和热血,深深的刻进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骨子里,流淌在了血液里,这是勇士的壮举,也是英雄的赞歌,更是人性的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