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知識:學音樂得慢慢來


音樂知識:學音樂得慢慢來


「我的孩子學了一年,可以彈某首曲子、比賽了嗎?」

「老師,為什麼同樣學兩年,孩子同學的媽說她的小孩已經在彈給愛麗絲了?」

「超前」不代表越級打怪,小心打掉重來

現在因網絡傳播發達,導致小朋友對影音的攝取度很高,也方便小朋友模仿許多的演奏家。「學習始於模仿」,這點也要感謝科技的進步讓孩子在正確的指導下得以攝取正確資源,但「吃快摔破碗」這個問題,也在這一世紀層出不窮。在音樂比賽中常看許多孩子演奏很重的曲子,不禁讓我擔心,在技巧上孩子是放鬆的嗎?他們如何練這首曲子?他們是花了一年什麼都沒練只練這首嗎?技巧基礎有正確累積嗎?

別讓「比較」影響學習

競爭為進步的動力之一,但不完全適合剛學習、還在摸索的孩子。因為會讓他們混淆練琴的意義,以比賽、競爭為目的和以學習為目的的孩子,在未來此領域的發展化差很多,在身心各方面都是。所以要比賽嗎?當然要!但請讓孩子認為他是參與音樂會的演出,而不是誰學多久、年紀多大、談了多大的曲子、第幾名。使競爭進步的元素是「想讓自己更好」,而不是想拿第一名。所以請告訴孩子比賽時要好好欣賞其他的孩子,幫助他們在比賽中更渴望舞臺,讓他們知道比賽是練習上臺和表演時的心理素質,而不是執著於名次。對孩子來說,在一場比賽中得到最好的禮物是下臺時的成就感,還有同儕間音樂上的觀摩。

突破代表需要探索、認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修練般的苦練

所以讓孩子練大麴子不好嗎?當然不能以偏概全。正確讓孩子挑戰學習進度,不但可以激發練琴意願,更是持續下去的動力。但前提是要讓孩子也在音階、練習曲等基礎技巧上持續練習輔助,而不是將其束之高閣。因為這樣一首接一首隻練大麴子的過程中,孩子挑戰的只有音,但累積的可能是基本功不足、痠痛、瓶頸,而在未來,他會因為技巧上的困境反而無法發展曲子上的音樂性、思考。

效率練琴為進步的重要教條

再也沒有比從基本功著手更有效率的練法了,因為只有紮實、正確的練習,能持續累積、鞏固孩子的音樂世界,無論技巧、音樂上都是如此。比賽時大家都想表現大麴子,這是絕對能認同的。但請拿孩子累積、正在練習的曲目,而不要選一首新曲子兩個月直接趕上臺。這對孩子在上臺上的踏實感有絕對的幫助,也讓他有很大的信心。在練習→成就感→練習的循環下不斷增加彈琴的信心與渴望,對孩子的路來說,這才是條真正長久的路。


音樂知識:學音樂得慢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