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着哈佛博士学位,最后却选择回国当个教书匠

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竺可桢

他有着哈佛博士学位,最后却选择回国当个教书匠

竺可桢

出生于1890年3月7日

浙江绍兴人

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他的一生,不图名利,只求实事。不计利害,只问是非。

他20岁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后在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潜心研读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

28岁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随即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激情,于秋季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

他有着哈佛博士学位,最后却选择回国当个教书匠

竺可桢回国后,不受官职厚禄,反而受聘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地理和天文气象课。

1928年应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之聘,在南京北极阁筹建气象研究所,辞去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职务,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出版了所著的中国第一本近代《气象学》。

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兼气象研究所所长)。

而他担任校长不到两年,中日战争的烽火就一路燃到了江浙地区。

他只能率领学校踏上漫漫西迁之路。

而他的妻子张侠魂也带着几个子女,跟随浙大西迁,从建德到江西泰和,草屋泥墙,食不知腥。

西迁路上的竺可桢比以前更加忙碌,他每日关心战况又要四处寻找适合的新校址。

如此脚不沾地的他压根不知道妻子与次子竺衡近日一直在发烧。

直到7月23日,他收到一封来自泰和的加急电报这才慌了神。

等到他再次回到泰和,听到的便是次子竺衡的死讯以及妻子病重的消息。

竺可桢强忍着丧子之痛,悉心照料着自己的妻子。

但天不遂人愿,十天后,妻子病逝。

她再也没办法在他身后默默照顾他,支持他了。

这场西迁之行,她只能陪到这里了。

一场痢疾,夺去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亲人的生命。

但竺可桢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

反而引领着浙江大学从一所普通院校一跃成为全国四大名校。

有人评价他“又会看天,又会看人。”

确实,竺可桢是个惜才爱才之人,他任人唯贤,只看能力,不看身份与学历。

而在对于学生的要求上,他更是提出,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造就专家,更要培养拥有这4项素质的领导人才: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清醒理智、深思远虑,不肯盲从;

③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

④体格健全。

也大概就是因为如此,浙江大学才能在他的引领之下越办越好吧!

他有着哈佛博士学位,最后却选择回国当个教书匠

而即使到了晚年,竺可桢依旧坚守在科研一线

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

工作期间更是为中国的气象研究,农作物物候的观测以及自然保护宣传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他有着哈佛博士学位,最后却选择回国当个教书匠

竺可桢的一生都是实在而纯粹的。

即使知道他的人不多,

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还是希望能够将这种为国为民却低调了一生的人发声!

让更多人去知道他!缅怀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