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32):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邵阳市郊区支农,睡在一窝老鼠上面

随笔(32):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邵阳市郊区支农,睡在一窝老鼠上面

在邵阳市四中读书四年,学农也是初中、高中阶段的必修课。我们初中教材是《农业基础知识》,其中有许多谚语,如讲肥料重要性的有”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讲气象的有,"云往东,雨无踪,云往西,雨凄凄“等等。我们学校有农场,在邵阳市麻子洼附近,离学校有五、六公里,由教生物的老师管理农场,种果树、红薯、花生等,也种水稻。我们常常为学校收集煤灰挑到农场去。有一年为农场抗旱,我们排着队挑水灌田。

随笔(32):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邵阳市郊区支农,睡在一窝老鼠上面

我们最多的是参加农村里的"双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当地的水稻产量不高,一亩地五、六百斤左右,为了增加产量,就种早、晚“两季”稻,为了赶季节,就要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双抢"季节是最累人的,也是农民兄弟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也正是学校放假的时间。教职员工和学生正好有时间去农村帮助"双抢"。在这个时候,全市的机关、事业单位也会安排人员去农村帮助"双抢"。每年放暑假的时候,我的父亲生怕我闲着,他去农村帮助"双抢"时总是带上我。"双抢"季节也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天气最热的时候,我们带着斗笠,挽起裤腿,打着赤脚,站在稻田晒得发烫的水里,弯着腰插秧。每天累得腰酸腿疼,有时还有蚂蟥和蚊子叮咬。蚂蟥一旦叮住皮肤,扯都扯不下来,只能用手拍。蚂蟥被拍下来了,伤口的血往外流,我就用田里的泥巴糊,从来没想过是否会感染。我刚开始参加"双抢"的时候,不知太阳光的毒辣,只穿着背心插秧,手臂全暴露在太阳下面,到了晚上唾觉,到处火辣辣地疼,然后皮肤就成了酱紫色,然后就一大块一大块的脱皮。我以为脱过一次皮了,今后不会再脱皮了,第二年参加“双抢”,还是穿背心,结果照样疼痛,照样脱皮。吸取了这两次教训,以后我参加“双抢”,碰到再闷热的天气也要穿着长衣长裤插秧,哪怕袖口和裤腿浸到稻田中浑黄发臭的水里。

随笔(32):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邵阳市郊区支农,睡在一窝老鼠上面

读高中的时候,除家在农村的外,全班同学在火车站公社的一个生产队支农,分成两、三个小组,由班干部负责,我也负责带一部分同学。可是,分在我一个小组的一个班干部私自到另外一个组去了,让我感到非常失落,好在同学们都留下来了,心里才平静下来。我们男同学住在一户农民家的楼板上。它并不是一层楼,平时是不住人的,上面铺满了稻草,再在稻草上垫草席,我们要搬长梯子爬上去睡。第一个晚上,我们干农活干得很累了,农村里家家户户的电灯又很昏暗,又没有什么晚上活动,吃完晚饭也不早了,就早早地睡觉,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在睡梦中,我总是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身边跑来跑去,迷迷糊糊地听见身下有“吱吱”地叫声。我叫醒身边的同学,打开手电,揭开草席,发现在草窠里有五、六只还未长毛的老鼠嫩崽,可能它们饿坏了,叫得正欢。有个胆大的同学,把它们一只一只从楼梯口丢了下去,那晚才安静下来。记得有个女同学干活时不小心崴了脚,有个男同学帮她治疗,又是喷水又是按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