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投資的底色,但要合理配置

提起保險,很多人對於它的印象,不是太好。還記得抖音上的熱門保險梗嗎-——“買保險嗎,十年6萬賠5萬的那種”,也會有些人覺得買保險就是在咒自己或家人倒黴,當然也會有人覺得已經有醫保了,就不需要再買商業保險了。


但同時我們也時不時看到朋友圈刷屏的輕鬆籌、水滴籌,從一開始有愛心則獻,到後面看到不為所動。我們不去探究這種心態的轉變機制,但可以從這些 XX 籌行為的背後,可以看到的是一個個家庭對於商業保險的需求。根據微保&騰訊CDC發佈的《2018 年互聯網保險年度報告》顯示,首次購險年齡年輕化趨勢明顯,城市經濟水平越發達,首次購險年齡越提前,整體來看,平均年齡僅為 28.7 歲。


保險是投資的底色,但要合理配置

既然有這麼多在買商業保險,與其道聽途說那些“保險都是騙人的,浪費錢”消息,不如去認真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人需要保險的保障?


盤子的故事

關於保險,有一個很形象的故事,盤子的故事。

有100個學徒工,來到一家五星級大酒店學習廚藝,他們薪水不高,一個月只有幾百元,但是五星級酒店的餐具都非常名貴,如果誰不小心打壞了一個盤子,那麼就要賠1000元錢(有人統計過,大概每個月總會打碎 4-5 個盤子。),還有可能會被開除,所以每個學徒在工作的時候都提心吊膽的。

後來,一個聰明的學徒想了個辦法,號召大家每人拿出50元錢保證金(一共收了 5000 元)集中起來。以後無論誰打碎了盤子,就用這錢來賠償,這就有點保險的雛形。

保險公司也是這樣的,向每個人(學徒)收的保費(保證金)並不高,一旦有人生病(

打碎盤子),就會賠付較高的保額(賠償打碎盤子的錢)。


保險是投資的底色,但要合理配置


盤子的故事,其實非常形象的解釋了保險的本質,那就是以可以承受的代價(保費),去轉移極端條件下,我們無法承受的經濟損失。

不過,假如這個盤子只有幾塊錢一個,你作為餐廳端盤子的服務生,還會擔心打碎盤子嗎?可能你就不太願意交這個保證金了。那如果盤子值 80 塊錢呢?你可能就會很猶豫了。對於風險本身,我們會有自己的評估,進而有自己合適的風險管理方法,這其實也是風險管理技術的體現。


風險管理技術


風險管理,是指通過對風險的識別、估測和評價,進而選擇合適的風險管理技術,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保障的管理方法。常見的風險管理技術有避免、預防、自留和轉移四種。

避免:設法迴避風險事件的發生。比如擔心遊泳溺水就不游泳;擔心患新冠肺炎就居家自我隔離不出門。

預防:在風險事件發生前,採取措施消除或者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者在風險發生後,採取措施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比如:給兒童接種疫苗,定期體檢,過馬路小心翼翼等等

自留:對風險的自我承擔,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比如:很多醫生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是還是會吸菸。

轉移:為避免風險帶來的損失,有意識地將部分損失或全部損失轉移給另一單位或個人,轉移風險常常需要付出一定的財務成本。比如:個人或企業購買保險,將相關損失風險轉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依據風險大小可能會進一步做再保處理,轉移給再保險公司。


依據風險發生的概率大小、風險發生時造成損失的大小,我們可以將其人為的劃分為四個象限,每個象限對應一種分享管理方法。

保險是投資的底色,但要合理配置

(損失大,概率大)→ 這種一定是要避免的,比如:假設打碎盤子要賠償 1 萬塊,而且你發現這個盤子很容易打碎,那就避免去當學徒了

(損失大,概率小)→ 進行轉移,比如:假設打碎盤子要賠償 1000 元,那肯定是需要交保證金的(其實和農村上新農合保險是類似的)

(損失小,概率大)→ 進行預防,比如:假設打碎盤子只要 20 元,但盤子很容易打碎,那我們可能就需要用托盤來端盤子,或者及時拖乾淨地板,墊上防滑的毯子之類

(損失小,概率小)→ 可以自留,比如:假設打碎盤子只需要賠 1 塊錢,而且你觀察發現,一個月其實也打不了幾個盤子。那打了就打了唄,其實對我們影響非常小。


所以,你會發現,要不要通過購買保險來轉移風險,其實取決於該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一旦發生可能造成損失的大小。


那我們究竟會遇到哪些風險呢?按照對我們當前現金流的影響程度,我簡單羅列了一下:

大病: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風險,對當前現金流影響非常大,且對未來潛在收入影響巨大。

殘疾: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風險,對當前現金流影響較大,且對未來潛在收入影響巨大。

身故: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風險,對當前現金流影響較小,且對未來潛在收入影響是毀滅性的。

小意外,小毛病:對生活有一定的影響,但可以承受,對當前現金流影響較小,幾乎不對未來潛在收入有什麼影響。

長壽:長壽的風險主要體現在未來養老費用較多,對當前現金流影響非常小,也不影響未來潛在收入,甚至還有助於未來潛在收入。

財富積累:這裡關注的已經不是基礎保障了,更多的是滿足投資理財的需求,需要考慮的風險、收益、流動性的問題了。

保險是投資的底色,但要合理配置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普通人應該選擇哪些商業保險呢?

意外險:通常包含意外身故/殘疾責任,還會包含一定的意外醫療責任;

醫療險:解決生病期間的治療費用問題;

重大疾病保險:補償大病之後的收入損失及部分康復費用;

壽險:推薦定期壽險,包含身故/全殘責任,Cover 住家庭經濟負責及責任負債(對家庭的責任:子女教育、老人養老等),所謂的愛與責任的體現。

養老年金:相當於年輕時強制儲蓄,年老時分期領取。


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展開講如何配置了,相信你,一定能夠從文中體會到保險的配置邏輯啦。


最後,我們為家庭配置好保險保障,不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家人負責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