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考地市級申論試題第3題-深度解析

“給定資料4”提到,“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滿足經濟或某種美觀訴求,顯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視而危險的。”請根據“給定資料3”和“給定資料4”,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0分)

要求:(1)觀點明確,分析全面,有邏輯性;(2)不超過300字。


一、審題

題幹設定“根據資料3、4”,屬於特定範圍內的試題作答。考生需要對“給定資料3、4”的內容(每一段、每一句)做精細化閱讀理解,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得分點(關鍵詞句)。

特別強調:閱讀理解分析歸納材料時,考生一定要耐住性子,不要著急忙慌的,沉下心,按照主體角度閱讀方法,一定可以把足夠多的信息點找準確、找全面,再按照題目邏輯組織答案就可以得高分。心態很重要!

2.作答內容與要求:

本題圍繞“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目的”而設計,考生作答內容要考慮三點,且要呈現邏輯性的推進結構,一層一層剝開、環環相扣。

(1)要對材料中這句話有個觀點認知和判斷,比如“城市建設與管理不能片面化、短視化,要著眼長遠做到系統化、綜合化、人性化”,這就是觀點明確,考生要做到觀點表達直接肯定,不拖泥帶水、含含糊糊。

(2)根據材料3、4分析“城市建設與管理片面、短視”後果即消極影響有哪些,這是得分的關鍵之一,要做重點分析說明,考生切記。

(3)要圍繞材料歸納總結“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目的是什麼,既要總結概括,又要簡要說明,考生把握好這個基本準則,對得分來講,這點非常重要。

最後,注意語言表達流暢,不要超過300字的限定條件。

二、閱讀-提煉有效信息

4.17世紀的巴黎,一座橋樑扮演了今天埃菲爾鐵塔的角色,這就是新橋。巴黎人,無論貧富,都很快接受了新橋。王公貴族們突破正統的束縛,在橋上縱情歡樂,貧困的巴黎人,也來這裡躲避夏日的炎熱,不同層次的人在這裡交流接觸,新橋成為社會平衡器①。

註解①:新橋(城市建設的代表)成為不同層次人群交流接觸的空間,成為社會平衡器,既能滿足王公貴族的縱情歡樂,也能滿足貧困巴黎人躲避夏日炎熱的訴求,在這裡不分貧富,充分反映出“城市建設要滿足多元化需求”的主觀願望即目的性,這才是真正的城市建設。

新橋就好像是一個“新聞發佈中心”②。當時的資料顯示,只要在新橋張貼消息廣告,很快就能聚攏大批人閱覽。巴黎人可以在這裡瞭解巴黎發生的大事小事,各種消息都會在人群中迅速傳開。此外,一些反映社會現象的歌曲也在此廣泛傳播,以至於產生了許多“新橋歌手”。作家賽維涅侯爵夫人認為“是新橋創作了這些歌”。而這些歌曲也只是冰山一角。在17世紀30年代專業劇場誕生之前,新橋還一直是巴黎戲劇的中心。正如一幅17世紀60年代的繪畫所示,演員們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表演,各行各業的人聚集在周圍,甚至湊到舞臺底下。露天表演是造成新橋交通擁堵的一個原因,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便是橋上的購物活動,新橋一竣工,街頭市場就出現了,各種新奇的東西這裡都可以找到。沒有人會預料到,這座橋會成為各色人為不同目的而爭奪的空間②。

註解②:新橋-城市建設公共空間的代表-功能被充分釋放且非常強大(傳播消息、創造歌曲、戲劇、購物等),方便滿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在十幾年前的聖保羅③,經常可以看到富人區被高高的院牆和鐵絲網包圍、門口警衛森嚴的景象。其原因是貧富差異過大,富人為了尋求安全導致居住空間分異。貧困區稅收銳減,政府提供的警力、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質量下降,這又促使一些中等收入的家庭遷走,公共空間迅速衰敗③。一些人為了生存針對富人下手,或偷或搶,富人只能選擇加強保安防範措施。這樣的治安環境,無人敢去投資。於是,政府藉助城市設計,恢復城市公共領域的功能,讓市民在交往活動中逐漸消解對立情緒,進而吸引投資,重新復元③。

註解③:聖保羅貧富居住空間分異導致城市建設公共空間迅速衰敗、功能被限制壓縮,治安環境較差,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且不便於民眾生活。此情況下,政府又轉變觀念,以人為本,藉助城市設計,著手恢復城市公共領域的功能。

近30年來,西方國家把大量工業化時代遺存的碼頭、廠房、礦場改造成為向公眾開放的公園和文化廣場④。在城市中心區,“商業步行街”④幾乎成為城市更新的“標準選項”;在城市邊緣地帶,提供大尺度、複合化、向公眾開放的商業空間④,也成為地方政府和私人開發商最樂意採用的策略之一。這些購物中心、主題公園和廣告天地,被設計得優雅、別緻、生機勃勃,成為日常生活審美化的最典型不過的展示空間④。有研究者說,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滿足經濟或某種美觀訴求,顯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視而危險的。

註解④:城市建設與管理中公共空間的經濟功能、美觀功能得到展現。

3.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16年年底,中國大陸城鎮常住人口已達7億9298萬,比2015年末增加2182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57.35%。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⑤。

註解⑤: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促使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城鎮化人口數量、比重雙雙增加,給城市建設和管理帶來了新的難度和困惑。

李奶奶是幾年前從農村來到X市的。離開了廣袤無垠的田野,住進了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單元樓的瑞麗花園小區。舒適的住所、單調的生活、陌生的鄰里,李奶奶過得並不開心,覺得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來”⑥,她幾乎每天都要坐公交車穿過喧鬧的街區到城郊的公園裡活動活動筋骨,想法子找人說說話。

瑞麗花園小區⑥是X市近年來新開發的商品房小區,位於市區兩大主要交通幹線的交匯處。因位置臨近商業中心,地價昂貴,住宅樓比較密集。為了體現其景觀的生態性⑥,小區內有一條人工河道蜿蜒而過,把小區的空地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碎片。河邊花香草綠,綠柳成蔭,不少涼亭假山點綴其間。但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小區裡可供居民活動健身的空地卻十分有限⑥,最大的一塊空地,只能容納30人共同活動。每次看到“芳草青青、留心腳下”的木牌時,李奶奶總免不了要叨嘮一句“景有了,可人沒了”⑥。事實上,小區內也建有設備完善、寬敞明亮的室內舞蹈室、羽毛球館及各類文體活動室。但羽毛球館和健身房是不對社區居民免費開放⑥的,需要居民辦理會員卡。舞蹈室在有對外演出活動時用於排練使用⑥,平時都上著鎖。其他文體活動室都有一定的開放時限,利用起來並不方便⑥。

註解⑥:通過瑞麗花園小區的案例,旨在強調城市建設與管理要以“人”為本,不能認為割裂、限制城市建設的功能,本著方便市民生活的願望去建設和管理。

離瑞麗花園小區不遠的南平巷地區是一個具有完整元代衚衕院落肌理、文化資源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⑦,迄今還有2萬多名居民生活在此。

已經在此生活20多年的康阿姨對記者說,當初這裡特別清淨,沒有商業化,更沒有這麼多的遊客⑦。可是到了2006年進行商業開發以後⑦,南平巷變了樣子,喧譁的酒吧、隨意改建的建築物、各種小吃店、水果攤佔道經營。人流量和車流量驟增,傳統的文化氣息蕩然無存⑦。近兩年,因為這裡的居住環境條件每況愈下,商品價格攀升,老住戶紛紛外遷,老宅成了外來人口的聚集地。

在如何把握歷史文化保護、商業發展和居民人居環境三者之間的關係問題⑦上,業內人士認為,徹底停止商業,或者遷走所有居民,都不是良策。因為,X市的“根”就在這些衚衕裡,在這裡居民的身上。

註解⑦:南平巷地區的案例旨在說明,城市建設和管理中“商業開發所體現的經濟需求與傳統文化所體現的人文價值需求如何系統性考慮”,是非常關鍵的問題,直接關乎民眾的幸福感。

最近,一則消息讓X市居民頗為興奮。一座包含超大的綠地,融合生態、文化、休閒等多種功能的,面積近2平方千米的文化公園將在中心城區一塊被認為最具開發價值的“潛力板塊”破土動工⑧。專業人士認為,公園不只是供市民休閒娛樂的實體,同時也包含豐富的人文意義和文化價值⑧。對一個好的城市公共場所而言,“建設”只是一個基礎,其塑造和養成不只在“造景”,更要藉此“化人”⑧。隨著空間的變化,人們對城市的觀感會變,對城市的體驗度會變,相應地,城市治理的思路要變。拿出黃金地塊做公園,提供的是場所,面向的是全體市民,彰顯的是城市價值。每個在這裡生活、工作的市民,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帶給他們的幸福感、歸屬感和安全感⑨。在強調“共享”發展理念的當下,這意味著城市治理觀念的一次重大轉變。

註解⑧:城市建設與管理中的公共空間,是應該具備多樣化功能的空間,既要體現經濟需求也要體現人文價值,既要美觀更要以人為本,彰顯城市價值。

註解⑨:城市建設與管理要以人為本,給市民以幸福感、歸屬感和安全感。

三、組織答案

1.羅列-整理有效信息:

註解①:新橋(城市建設的代表)成為不同層次人群交流接觸的空間,成為社會平衡器,既能滿足王公貴族的縱情歡樂,也能滿足貧困巴黎人躲避夏日炎熱的訴求,在這裡不分貧富,充分反映出“城市建設要滿足多元化需求”的主觀願望即目的性,這才是真正的城市建設。

註解②:新橋-城市建設公共空間的代表-功能被充分釋放且非常強大(傳播消息、創造歌曲、戲劇、購物等),方便滿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註解③:聖保羅貧富居住空間分異導致城市建設公共空間迅速衰敗、功能被限制壓縮,治安環境較差,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且不便於民眾生活。此情況下,政府又轉變觀念,以人為本,藉助城市設計,著手恢復城市公共領域的功能。

註解④:城市建設與管理中公共空間的經濟功能、美觀功能得到展現。

註解⑤: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促使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城鎮化人口數量、比重雙雙增加,給城市建設和管理帶來了新的難度和困惑。

註解⑥:通過瑞麗花園小區的案例,旨在強調城市建設與管理要以“人”為本,不能認為割裂、限制城市建設的功能,本著方便市民生活的願望去建設和管理。

註解⑦:南平巷地區的案例旨在說明,城市建設和管理中“商業開發所體現的經濟需求與傳統文化所體現的人文價值需求如何系統性考慮”,是非常關鍵的問題,直接關乎民眾的幸福感。

註解⑧:城市建設與管理中的公共空間,是應該具備多樣化功能的空間,既要體現經濟需求也要體現人文價值,既要美觀更要以人為本,彰顯城市價值。

註解⑨:城市建設與管理要以人為本,給市民以幸福感、歸屬感和安全感。

整理分類有效信息:

1.城市建設與管理應該是多元化、系統化、綜合化、人性化的【可見註解①③⑥⑧⑨】。

2.片面化、短視化的消極影響:壓縮、限制城市多樣化功能,破壞人文氣息,不方便或干擾群眾生活等【可見註解③⑥⑦】。

3.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目的考量:一是系統性與綜合性,兼顧經濟需求和人文價值需求平衡,二是以人為本,滿足居民安全感、幸福感、歸屬感,不能僅僅著眼於經濟或美觀訴求【可見註解①②④⑦⑧⑨】

2.書寫標準答案:根據題幹設定作答內容和作答要求。

城市建設與管理應該是以人為本,呈現多元化、系統性、綜合性,杜絕短視化、片面性。

如果城市建設與管理僅僅是為滿足經濟或某種美觀訴求,會產生如:壓縮、限制城市多樣化功能、破壞城市應有文化氣息、不方便或不便於群眾生活等諸多負面影響。

因此,城市建設與管理不僅要滿足經濟和美觀訴求,更應該以人為本,考慮並滿足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歸屬感,還要做到系統性和綜合性考量,實現經濟需求和人文價值需求的統一與平衡。

四、注意書寫細節

1.本題屬於典型的類型的綜合分析題,從賦分規則看,主要從答案要點、行文邏輯、語言表達3個方面給予判分。

2.本題得分點共16分。考生要注意從兩個方面來系統把握:

(1)理解“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滿足經濟或某種美觀訴求,顯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視而危險的”所表達的基本含義是,這種理念有消極影響,即可得2分,概括歸納出消極影響的3個方面分別給2分,有:限制城市功能、破壞文化氣息、影響生活等。

(2)進一步理解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目標,還應該歸納總結出一是系統性或綜合性給2分、具體表現“經濟需求和人文價值需求的統一”2分(相關表達即可),二是以人為本給2分,具體表現“考慮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等給2分。

3.本題行文邏輯賦分2分,表現為:有結構、有因果、層次分明。

4.本題語言表達給2分,表現為:觀點明確、語言流利、暢達,不拖泥帶水。

每天進步一點點,夢想成真,只有有了夢想,才有成真的可能!加油吧,備考青年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