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員工積極主動,答案都在孫子兵法裡

如何人帶出來,怎麼把人用得盡心盡力

,我想這是每一個主管、總裁都比較關心的事。

就目前而言,全球都在講自動化,作業自動化,銷售自動化等等......什麼都可以自動化,卻從來沒有人談過人力自動化。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事自動化,如何讓員工自己動起來

先仔細想下,之前我們叫做“人事管理”,現在我們突然間改變成“人力資源管理”,各位想一想這是進步嗎?我認為這應該是退步!

怎樣讓員工積極主動,答案都在孫子兵法裡


人不是資源!人是運用資源的主體!人具有人性、情緒、自主性。這也是管理存在的必要原因之一。

那什麼是人性呢?人性就是陰陽,陰陽本身就是最大的衝突。所以佛說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苦。

朱熹也在《四書集註》解釋《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謂性”,是這樣說的:命,猶令也。性,既理也。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

什麼是情緒?情緒是對環境的反映,包括內在與外在環境。

所以把人當作人看,這是我們一個最基礎的認識。人事管理真正應該是人的事務的管理,我們管的應該是事務,而不是人。因為人你一管他他就很抗拒、容易問題百出。

我們是透過人去把事務辦好,這樣才叫管理,不要把人當奴隸看,也不要把人當工具看。

怎樣讓員工積極主動,答案都在孫子兵法裡


以上這些基本的觀念搞清楚之後,那我們再來談談用人的極致是什麼?

把一個人用到他自動自發、心甘情願,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得很圓滿。而不是做完就算了,因為後面不能有問題冒出來。這才是用人的極致。

人力自動與被動,其效果完全不一樣。一個人自動起來的時候他非常積極,樂於工作,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而且不求功勞,他會認為這是我應當做的。

人其實是很喜歡自動的,因為人擁有自主性!為何領導卻總感覺員工都很被動呢?

●因為你沒有造成他自動的環境;

●因為他心裡不願意;

●因為缺乏好的領導

如何才能讓員工自動自發呢?我們要向《孫子兵法》學習。商場既然如戰場,帶員工與帶兵又有什麼區別呢!全世界最會帶兵、最會帶人的就是《孫子兵法》。

怎樣讓員工積極主動,答案都在孫子兵法裡


日本人把《孫子兵法》用在銷售上面,我們不反對,但那只是一個小部分而已。《孫子兵法》真正的奧秘在哪裡?在於用在人上面!

我們要像《孫子兵法》學習三個層面:

● 一是以人為中心

● 二是以水為學習對象

● 三是以中為標準

分成三個部分講解,今天我們來來講解如何以人為中心。

以人為中心,孫子提出四治。

治心:治理員工的心

我們先提出一個問題:治是什麼?治作為我國文化中經常提到的一個字,簡單的說治就是治理的治,廣義的說治就是活用自己所擁有的利基,然後把對方引導到我所希望的那個方向,我所要求的地方,發揮我所希望他們的意志。科普一下

如果以西方管理的話,我要給員工施加壓力,給他若干的規範,提出一些標準,強迫員工來完成我預期的目標。所以他們是非管人不可,而且是管住員工的手和腳。

例如工作分析出一個員工正常情況下一個小時做60個,然後60就是標準,不管你願不願意,都得給我做60個。這是標準化管理,也是泰勒的科學管理。

這樣的話,為了達成工作效果,所以員工都搞的很緊張、很勞累,因為時時刻刻都存在壓力。而如果當一個員工是心甘情願的話,他是完全沒有壓力的。

所以我們要記住,主管不要去管員工的手和腳,我們要管住的是員工的心。手腳在這裡可能心不在這裡,所有的工作意外都是心跑出去的結果。(西方的很多心理學家也開始參與管理要管心,可惜的是他們抓不住心在哪裡)

如何治理員工的心:自己安定,待"敵"混亂;自己沉著,待"敵"浮躁;自己情緒穩定,凡事謀定而後動。

比如當我們發現員工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我們不要抱怨,其實這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員工的火候是不如我們的,所以他才會不穩定。這時你要做的是自身情緒穩定,待"敵"而動。你不急,你的主管就會著急。你不問他,他就會問你,這樣主管不就自動了。

一定不要自己昨晚想了很多一夜不睡著,第二天一早把所有主管都叫過來,那所有人都是被動,你一發號施令他們就是被動。我們要做的是等待主管主動找上門來,第一個來的人是最自動的。後來的你就要去問他為什麼到現在這個時候還不聲不響,要去提醒他。養成這種自動的習慣。

即使碰到非常急的事情,也要像上面一樣。自身安定、沉著、情緒穩定,讓主管去慌亂,他就會動起來,他就會過來主動向你追求答案。因為給別人的交代和工作畢竟是他要去做的。

自己沉著,主管就會浮躁;自己浮躁,主管就很沉著。這也是陰陽變化的道理。老實說老闆沒有不著急的,但你不能表現出來。要讓大家都動起來你才是真會動的人,而不是你一個人動起來,那樣的話是最累的。由個人帶動團隊,團隊表現老闆才越輕鬆。而後適當給予關心,關心就等於把員工的心關起來。關懷導向,這就是治心。

怎樣讓員工積極主動,答案都在孫子兵法裡


治力:治理員工的力量

如何治理員工的力量呢?利用地形,待“敵”來攻;以逸待勞,以飽待飢;利用形式少用權力,諄諄善誘不費力。

治力就是利用形勢,諄諄善誘。形勢是比人強的。《韓非子》說形勢,《六韜》《孫子兵法》也說形勢,那什麼是形勢呢?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高速公路要下高速的時候,如果一百多碼的速度衝下去、多危險。如果我們在下高速的支道旁貼滿著“請減速”的大字,司機就會減速嗎?不會。而如果我們造一個大彎道,司機不減速也得減速。這個“彎”,就是形勢。

領導需要多造勢,少用權,權用著用著就沒了。講個具體的辦法,比如三班倒換班的時候,這是造勢的絕佳時期,你平時規定員工做多少員工多數是愛理不理,而這時是可以造出員工不得不如此的形勢,諄諄善誘之。領班可以把第一班做的成績

有意無意的,中國人有意無意是最有用的,用粉筆寫在地上,員工好奇就會去問那是什麼?哦,那是上以班做的成績。激起員工”爭強好勝“的心態,而不是你去要求他,你要求他他心裡不願意,人那麼拼命幹什麼。

什麼叫做生產力,生產力就是我願意。我願意,生產力就高,我不願意,生產力就低。

會教小孩的媽媽都是媽媽對你沒什麼要求,只要你好好表現就好了。小孩就會想那要好好表現到什麼地步,媽媽說沒關係。沒有關係就是有關係,小孩就拼給你看。這叫誘敵自動,諄諄善誘。

我們比較需要注意的三點是:

員工能做的主管不能做,要不員工會認為既然你這麼喜歡做,我不和你搶好了。

●員工能說的,主管不要去說。

●員工能想的,自己不要去想。或者自己想了,不要說出來,讓員工講出來,我們只是啟發。

怎樣讓員工積極主動,答案都在孫子兵法裡


治變:如何讓員工自動的變

治變:不正面衝突,出其不意;自己立場先穩定,造成情勢引導員工變動。

兵法講,不要和"敵人"正面衝突,尤其是敵人陣地非常良好的時候。誘導”敵人“自己變動的話,需要出其不意。

讓基層員工變動是很難的,因為照老規矩去做,他很省事,他比較熟練,每次變革需要重新適應,對其而言是勞累。所以基層都是比較抗拒變革的,意見比較多。

所以當”將領“宣佈變革的時候,第一不要和員工去正面衝突,站在員工的立場去分析員工所擔憂的事項,例如新的機器、做法員工會不會習慣;變革完之後會不會裁員等;我們需要給予員工保障,讓他不吃虧,甚至還給他一些小的便宜,比如新的變化將來對你以後的工作是更有利的等。

不吃虧,又能得到好處,員工自然就會動心。當他自願改變的時候,變革的形成那就會非常快。而且事後他還會找出道理、理由來支持自己,這時我們給予贊同與褒獎就可以了。

治氣:誘導員工士氣到最有利的方向

治氣:對方士氣旺盛,退避;對方士氣低落,攻擊;多用正氣、陽氣,維持正常士氣

講個很簡單例子,比如叫一個人調動職務,或叫一個人多做點事情,不要一早把他叫來。因為這個時候是他精神最好的時候,抵抗力最旺盛,你和他談這個你一定輸。我們要做的是等到下班了,他已經精疲力盡,然後把他叫來,來來來,進來泡個茶喝喝...

每個人的情緒都會起伏,對方情緒不好,退避、按兵不動;對面情緒好的時候,就很容易取得成果。我們只需要多數時候能夠維持住員工的正常士氣就可以了,比如加班過後偶爾這班休息一下,偶爾停一停把工廠清洗清洗、機器整理整理等,生產力會更高。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員工士氣不能過於高昂,激勵不能過分。就像輪胎一樣打氣太足就會爆掉!真正培養人才的公司是,即使公司利潤很高賺很多錢,也不會發超出行業內特別高的工資與獎金。而是會多請一些人,使員工的工作輕鬆一點,並且給予時間與支持讓員工去學習、進修。

怎樣讓員工積極主動,答案都在孫子兵法裡


結語:

“兵者,詭道也”。說的是動機很純正,然後來有一些花樣,就好像偶爾搞點形式的東西並沒有什麼不好,關鍵是動機純正,真正的把事情給處理好。而不是我們想整人、耍陰謀詭計之類的,但凡歷史上耍陰謀詭計人的都死的很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