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提出中华民族的人是谁?你一定听过他的名字

是一个怎样的人,才会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是一个怎样的人,才会在朝政清明无望之时冒死联名上书?


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誓言,然后践行终身?这样的英雄人物,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他便是梁启超。


第一个提出中华民族的人是谁?你一定听过他的名字


梁启超,这个让中国人陌生不起来的人物已经走了91年。这样长的一段年头,其实已经够一个人走完一生,一颗树拥有参天之躯,一道墙布满枯老藤蔓。而即便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梁启超这个人,还是值得我们诉说和怀念。


1873年的时候,金发碧眼的“洋人"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留下他们的足迹,而无数的老百姓们,生活大体还是原来的模样。他们依旧贫穷,依旧受到盘剥,依旧活在“同治"的“恩泽"里。


而就在同治十二年(1873),这个平平无奇的年头,后来不平凡的梁启超出生了。


作为广东新会的士绅家的公子哥,梁启超通晓古代文史知识,几乎是件注定的事。然而不同于同一时代其他家庭培养出的文史专才,梁启超还从父辈那学来了精忠报国的气概,学来了忧国忧民的理想。


当一颗种子被种下,它只要等来风雨,便自会成长。而乌云和暴雨,也许会摧折枝丫,也许会压抑生长,却永远无法让一颗种子放弃顶天立地的梦想。


在光绪十五年后(1889),这颗叫“梁启超"的满怀斗志的种子,开始无畏天地走向自己的梦想。


光绪年间,正是多国列强纷至沓来,大肆侵略中国的高峰期。而光绪十五年时的梁启超,不过是个刚刚乡试排第八,有机会开启仕途的毛头小子。可正是这个怀着一腔热血的毛头小子,得到了陈千秋、康有为等人的赏识。


而康梁的结识,将历史的方向盘拨向了我们熟悉的那条道路。光绪十七年(1891),在梁启超和陈千秋等人的邀请下,康有为来到位于广州的维新派学堂——万木草堂。


正是在这里,在梁启超等爱徒的协助之下,康有为写出了维新派的代表作——《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


光绪二十一年(1895),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遍京城的时候,康梁师徒也正在京畿准备当年的会试。这样一群怀着改革之志的有识之士,在个人仕途与国家前途之间,毅然而然地选择了后者。


据梁启超胞弟梁启勋后来在《“万本草堂"回忆》中记载,当时康梁二人都对清廷此举十分不满,梁启超也受师命“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紧接着,四月初八,震惊朝野的“公车上书"便成为现实。


我们熟悉的“维新运动",就这样在康梁师徒的主导下正式拉开了序幕。而我们熟悉的那个梁启超的模样,便也在这时开始走进人们的心中。


第一个提出中华民族的人是谁?你一定听过他的名字


然而无论当初梁启超干得有多起劲,无论当时维新运动有多如火如荼,我们这些后人都清楚这场运动最终失败。而当维新的幕布不复,梁启超的人生大树又是何种模样了呢?


戊戌变法失败时,康梁为了保命都离开京畿,逃往日本。尽管背上了“逃犯"的身份,他们还是怀着一颗意图改变中国现状的心,怀着对皇帝的忠诚。


“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开明专制",乃至支持清廷“立宪",都是梁启超在维新失败至民国建立期间为之操劳的目标。


然而当时无论是清廷,还是维新派,都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民国元年还是顺着历史的车辙来了。而梁启超,在民国建立的一个月前,才成为袁世凯所建的“责任内阁"的法部次官。


而在民国元年(1912)三月老袁成为新国家的新掌权者之后,梁启超又眼巴巴地看着袁世凯,意图用吹捧换权力,继续干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事业。


而老实说,虽然梁启超心中有他的想法,但后来局势越来越复杂,国家越来越靠近生死存亡的关头,梁启超此后的作为,着实有些偏离他早年的道路。还在袁世凯手下时,他基本成了老袁的“舆论操纵者",为袁世凯拿起笔杆子猛烈抨击国民党等反对者。


而在袁世凯加强独裁,梁启超离开老袁之后,他又搅和进了段祺瑞和黎元洪的斗争之中,成了段祺瑞的支持者。


世人尊称梁启超为一声“梁任公",而他却把自己后半生的从政生涯都压在了袁世凯、段祺瑞这些军阀身上。当梁启超自个儿还在沾沾自喜,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新一代有识之士正在他的对立面缓缓前行。


民国六年(1917)十一月,在护法战争的压力下,段祺瑞政府不得不下台。至此,梁启超也不得不给自己的政治生涯亲手画上了句号。


第一个提出中华民族的人是谁?你一定听过他的名字


从少年,到中年,当年那个说出“少年强则国强"的饮冰室主人,终究还是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黯然退场。


虽然他未能如自己所期待的,成为新时代的创造者,但后人的步伐永远是踩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维新变法、“改良"、“立宪"、“新民"、乃至文史学术成果,都是他留给后世的礼物。91年,时光虽远,但精神的光辉依旧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