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如果說2020年陪伴我們最久的東西是什麼?答案可能是口罩。


在疫情最吃緊的時候,擁有一個口罩就相當於擁有了全世界,口罩還可能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裡,繼續陪伴我們。


但面對疫情的肆虐,中西方卻在對待口罩“戴還是不戴”的選擇上出現了不同。


儘管在疫情已經明顯好轉的當下,中國人依舊人人佩戴口罩,而在各個城市的購物中心、公共交通中,不佩戴口罩者將不被允許入內。


在西方,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有的政府官員因為佩戴口罩參加和疫情相關的會議,遭到眾人攻擊;亞裔因為戴了口罩,在公共交通中被毆打;而在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奧地利,當地政府會處罰帶口罩的人,金額高達150歐元。


為何會出現如此的差異?還要從口罩的誕生和發展說起。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西方:黑死病催生口罩的誕生


即便在口罩這個問題上有這麼大的差異,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口罩都分別產生在兩次重大的瘟疫中。口罩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戰勝瘟疫的重要武器。


催生西方口罩誕生的是黑死病。


13世紀,歐洲發生了一次讓超過一半人口喪命運的瘟疫,造成這次瘟疫的病毒來自老鼠。如果非要找一個罪魁禍首,其實是成吉思汗的大軍從草原上帶來的老鼠,隨著蒙古人的鐵騎踏遍了歐洲大陸。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黑死病時期


如果用現在的話來描述黑死病時期老百姓的生活,那就是歐洲人如果在街上碰到熟人,上來親切地打招呼:“啊,你也活著啊。”


在漫長的中世紀,科學和哲學都讓位於宗教,宗教和當時它的唯一代理人教會成了歐洲實際的統治者。那個時候的歐洲百廢待興,並沒有能力應對突如其來的瘟疫。


眼看情況越來越嚴重,歐洲的醫生們坐不住了,他們不再依靠自顧不暇忙著跑路的教會,開始展開自救。


一位叫做查爾斯·德洛姆的醫生髮明瞭第一個口罩。這個口罩的外形更像是一個面目,這個口罩被製作成鳥嘴形狀,模擬鳥嘴的主體部分被設計得很細長,遠遠細長於真正鳥的嘴部。


之所以採用這麼誇張的鳥嘴形狀,是因為在當時人們的理解中,造成黑死病這麼強威力得源頭是有毒的“瘟氣”。這種氣體飄散在空中,人們很難察覺得到。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鳥嘴型口罩


為了阻絕“瘟氣”,查爾斯·德洛姆才想出長長突出來的鳥嘴形狀,“鳥嘴”裡並不是空的,而是填充了樟腦、棉花、薄荷等物,以此來過濾空氣,起到消毒作用。


現在當我們提起發生在歐洲中世紀的那次鼠疫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就是這個鳥嘴形狀的口罩。


這個口罩這次也出現在了早期中國的防疫中,網絡上流傳著一張圖片,在地鐵湧動的人群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帶著鳥嘴口罩的人,一切好像恍若隔世。


但是現代口罩的誕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861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進行了著名的“鵝頸瓶實驗”,這一實驗證明空氣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以細菌為代表的微生物們會導致其他的物質發生變化。


1895年,德國病理學家萊德奇在工作中發現,一些本來經歷過手術,按理來說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只要等待痊癒的患者,反而病情會突然急劇惡化,嚴重的甚至會喪命。經過研究,他發現導致這一現象的是醫護人員的唾液。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經過比對研究,萊德奇在醫生的唾液中發現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他認為正是這些細菌讓病人的病情惡化。為了終止這一情況,他突發奇想,讓醫生和護士在進行手術和護理過程中,戴上一種用最簡單的用紗布製成的口罩,主要為了擋住醫生口鼻的口罩。


這一措施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醫院出現相關情況的病人大大減少。而這種用紗布製成、目的是防止病人不被醫生唾液感染的口罩,成了近代醫生史上第一款醫用口罩。


為了不讓辛苦治好的病人,因為後期護理而感染其他細菌,西方的醫學界在19世紀末已經形成對於“無菌醫學”的共識,在當時,所有手術器械、手術服、手術帽、橡膠手套都必須嚴格消毒後才能使用。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東方:一場鼠疫讓中國人戴上口罩


啟發了 “鳥嘴”口罩出現的,還是古老的東方智慧。


對西方人口罩觀念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之一,就是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歷中國後寫的那本《馬可波羅遊記》。當時遊歷到中國的馬可波羅正值中國的元代,在這本書裡詳細記載了在中國第一次見到“口罩”的經歷。


“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


這段話裡的“絹布”是中國有記錄以來第一次出現的口罩雛形。但是,這種絹布卻不是尋常百姓可以消受得起的東西,對當時的平民來說一輩子可能都用不上絹布一次,因為它要用蠶絲和黃金線織成。這種口罩在當時,是皇家才能使用的東西,目的是避免侍從們的唾沫星子與氣息“汙染”了帝王的食物。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1910年鼠疫


而在中國,第一次現代口罩的應用要追溯1910年,讓中國人戴上口罩的依舊是一次疫情。


1910年,一場鼠疫席捲中國。和歐洲的黑死病一樣,1910年的鼠疫也不是來自於本地,而是來自於俄羅斯的貝加爾地區,沿著中東鐵路,鼠疫在中國蔓延,到達了東北的大城市哈爾濱。這次鼠疫在中國蔓延迅速,在4個月的時間裡入侵了中國5省6市,死亡人數多達6萬。


時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的劍橋大學博士伍連德,臨危受命,扮演了今天鍾南山的角色,成為了1910年鼠疫的“首席科學家”和“專家組”的領隊。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伍連德


伍連德到了東北後,用了他在劍橋學得的西方現代傳染病學的知識,開展了第一次在中國出現的流行病學研究。他“冒天下之大不韙”地解剖了一具屍體,這在“死者為大”的古代中國是無論如何不被接受的,伍連德只能秘密地進行。最終,他認定這次的瘟疫實際上是“肺鼠疫”,它比普通的鼠疫要嚴重得多。


伍連德第一次將“隔離”的觀念用在了中國瘟疫的處理上,因為哈爾濱地處多條鐵路的樞紐位置,他下令封鎖多條鐵路,勸說人們不要出門、居家隔離,這在強調宗族觀念的儒家文化中是很難被接受的,他不知道費了多少功夫才讓這種觀念被接受。


曾經在劍橋學習過傳染病學的伍連德深知,鼠疫的傳染途徑之一就是飛沫傳播。為了真正控制“肺鼠疫”,他發明了一種由兩層紗布製作的口罩,這種被稱為“伍式口罩”的口罩製作簡單,材料很容易就可以拿到,成本只要當時的兩分半,平常百姓安全可以承受。


就這樣,在當時的哈爾濱,口罩才第一次走到了平常人的手裡,不再只是醫生的專業防護設備,而而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佩戴的防護用品。


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哈爾濱的疫情就在伍連德的努力下被控制住了,死亡人數降到了0。在20世紀中爆發的另外幾次瘟疫中,伍連德也同樣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為什麼東亞人更愛戴口罩?


從現代意義上的口罩在東西方的誕生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從一開始西方的口罩就是給醫生髮明的,主要是防止自己身上攜帶的病毒傳染給經過治療的病人身上。但是在東方,口罩是保證自己不被傳染的用品,而不是防止自己不傳染別人。


儒家文化倡導宗族的連接,在疫情最吃緊的時候,恰巧趕上中國的農曆新年,很難做到完全不聚會,而且在中國,父母和未婚的孩子、甚至年老的父母和子女,都是住在一起的。想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做到嚴格意義上的隔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在西方,地廣人稀,現實情況可以天然地排除聚集傳播造成的風險。而在東方,口罩就被認定是可以避免聚集傳染的好辦法,進而全面強制推廣。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 東亞人普遍會選擇戴口罩


其實就算在非疫情期間,東亞也是口罩使用最多的地區之一。在日本的街頭,常年可以看到大量的人佩戴口罩通勤。而在中國北上廣等大城市,每年冬春之際,也有許多人會選擇佩戴口罩來阻擋霧霾。


為什麼東亞人更愛戴口罩呢?


從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以來,花粉症和鼻炎患者在東亞越來越多。對於花粉症來說,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阻絕花粉。所以一到換季的時候,尤其是春天和秋天,街上戴口罩的人群就會增加。因此,在東亞很多地方口罩就從傳染病患者佩戴的醫療用品,變成了一個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而2009年後的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徹底改變了不少東亞人對於流感的觀念。經過了那次可能致死的流感,東亞人開始不再把流感當成一個自己慢慢就會好了的小病,而是越來越把感冒當成一件是有可能致死的病症來對待。於是不少人即便很健康,也開始在感冒流行期戴口罩了。


但是,現在在中國和日本有很多年輕人日常使用口罩的頻率是越來越高了,他們既不是花粉症的患者,也不是在預防感冒,口罩在當下有了很多新的用處。不少年輕人使用口罩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不想讓其他人看到自己的臉。


讓外國人戴口罩咋就這麼難?


2011年日本的一家媒體報道了出現在當地的這一情況,報道說這個傾向多見於高中生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接受採訪的年輕人說,他們戴口罩是希望能有更強的安全感,不願意讓自己的真實面目展示給陌生人。因為不被人看到,可以讓他們感到輕鬆。


在高壓的日本,很多年輕人拒絕和外界接觸,成為了“御宅族”,宅男宅女文化盛行在整個亞洲。大家覺得一個人上班、下班,上班也不跟同事說話,到家吃飯看看劇吃吃飯就睡覺了,是個特別好的事情。


口罩就這麼成了年輕人熱愛的自我保護傘,來給自己提供安全感。


End


從鳥嘴狀的油布到紗布,從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絹布,到平常百姓人手一個的雙層紗布,現代口罩已經伴隨人類走了一個世紀。


這段時間以來東西方對於口罩的爭論,其實是源於我們各自的文化對於口罩有著不同的理解。在不同文化的影響下,不同國家的防疫政策可能都有其不同原因。


Anyway,在中國,還是請大家佩戴好口罩,保護好你我他。


圖源:視覺中國及網絡。

1.虎嗅網《口罩簡史:從動物膀胱到N95》

2.封面新聞《醫學進步啟示錄 | 口罩的誕生與發展:從紗布到N95,人類戰疫第一武器》

3.新浪《日本人為何每天都“口罩不離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