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科學管理竹山 春筍產量翻番

東南網訊 “我這片山總共是16.7畝,年前挖冬筍收入就達到了7萬多元,到現在應該有14萬元了,之後估計還會有3萬元的冬筍收益,效益還是比較可觀的。”範名亮對自家的春筍充滿信心。

當前是春筍大量上市的季節,但受到去年秋冬季乾旱的影響,各鄉鎮的春筍產量比正常年份都有所下降,而範名亮前幾年通過建設蓄水池和噴灌系統,滿足了毛竹生長對水份的需求,提高了毛竹的孕筍率和發筍量。

範名亮是玉山鎮上房村的竹農,近幾年通過學習吸收先進的竹山管理技術,把山當田耕,把竹當菜種,通過科學育竹養竹,改善了竹林生態環境,促進了春筍產量和經濟效益的穩步提高。

“這個竹山的優勢是水分充足了,竹林生長狀況非常好,特別是在秋冬孕筍期間,足夠的水份能夠促進筍芽的分化,提高春筍產量此外,此外,調節土壤的酸鹹度方面做得不錯,土壤酸化了,通過調節劑給它土壤酸提高一點。”該市林業局科技特派員林振清為範名亮管理技術點贊。

作為“中國竹子之鄉”,建甌市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溫和海拔都非常適宜毛竹的生長,目前全市有竹林面積147.3萬畝,其中毛竹林145.8萬畝,是全國春筍主產地,近年來,廣大竹農改變了過去傳統粗放的毛竹林經營模式,向科學管護、集約化經營的現代竹業管理方式轉變,提升了毛竹林的經營管理水平。同時通過竹林測土配方施肥、竹山道路改造、灌溉設施建設等措施,也改善了竹林山地的生態條件。預計產量將在25萬噸,僅銷售春筍一項就為村民增加收入近5億元。(周肖薇 嚴章俊)來源:東南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