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慈禧禍國殃民,但這2個問題不能推到她身上

《清末海軍史料》一書對涉及慈禧的這兩個問題作了實事求是的修正。

雖然慈禧禍國殃民,但這2個問題不能推到她身上

第一個問題:慈禧修頤和園花費巨大

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耗資數目史學界眾說不一。有些人基於主觀臆斷,認為說的數字越大越能證明慈禧反動,所以有說耗白銀8000萬兩、5000萬兩,也有說2000萬兩等好幾種說法。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在1948年8月上海《東南日報》發表《清海軍經費移築頤和園考》也說:"然必在一千萬兩以上則可斷言也"。《史料》作者王伯祥查閱了所有涉及當時海軍軍費的資料,又到頤和園實地看了看,發現慈禧在位期間,海軍軍費加一起也不過幾千萬兩,除去官兵的薪餉和各種開支,所剩不多。慈禧的確拿了一些,後由於李鴻章上書多次催要,內務府又向海軍衙門退還了幾次。經過核算,慈禧修頤和園挪用海軍軍費不過幾百萬兩。著名歷史學家吳相湘也認為:"頤和園大規模的修建工程是在甲午戰後,工款來源主要是公開買賣鴉片",但他也不否認頤和園建設挪用了海軍經費。雖然慈禧禍國殃民,國人深惡痛絕,但對她的所做所為也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

雖然慈禧禍國殃民,但這2個問題不能推到她身上

第二個問題:甲午戰爭失敗的直接原因

以往史學界多把甲午戰爭的失敗原因,歸咎到慈禧太后和李鴻章。但《史料》作者王伯祥認為,海戰失敗有2個關鍵原因是,一是海軍提督丁汝昌的戰役指揮的錯誤,二是裝備上的落後。

雖然慈禧禍國殃民,但這2個問題不能推到她身上

說丁汝昌戰役指揮的錯誤是有原因的。丁汝昌原是淮軍將領,不熟悉海軍,一遇勁敵,便一路軍衝鋒方式的"艦首隊形"迎戰。軍艦的火力集中在側舷,"艦首隊形"一排開,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進入射程,俄頃之間中國艦隊被擊沉擊傷一半。海戰之前,光緒曾下旨說:"丁汝昌畏蒽無能,巧滑避敵,難勝統領之任。嚴諭李鴻章另選統帶。"但李鴻章力保丁汝昌,使其又留在海軍統帥的位上,釀成海戰慘敗。

雖然慈禧禍國殃民,但這2個問題不能推到她身上

裝備上的落後就更加明顯了,參考《日本"下瀨火藥"與1894年甲午大海戰的勝負》就得知,以開戰後一小時內雙方實際參戰軍艦為基準,專業人士經過反覆計算後發現:清日雙方100毫米主戰火炮的理論發射數據為日軍聯合艦隊為46242發,北洋艦隊為2368發,雙方的射速比是18.76︰1。顯而易見,對於雙方整個艦隊而言,日方的100毫米以上主戰火炮發射量幾乎是清方的20倍。日軍不僅發射的炮彈數量十幾倍於北洋水師,而且炮彈的威力也遠大於北洋水師。這秘密就在於雙方炮彈用的"炸藥"不一樣,北洋水師用的是落後的"黑火藥",這是現在鞭炮用的火藥。而日軍用的是新式的"苦味酸"炸藥,威力是"黑火藥"的100倍。

雖然慈禧禍國殃民,但這2個問題不能推到她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