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韓非子》之亡徵·第十六 07

承接上文今天我們先來談談關於“自省”的問題,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實講的就是作為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自省,反省自己的錯誤與不足。那麼回到法家的問題,法家主張的是依法治國的理念。然而依法治國的基礎與先決條件就是實事求是,所以作為法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環:君王一定要學會自省,不僅僅對國家,對自己的能力和定位也要有清楚的認識,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孫子兵法》中有言道: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讀《韓非子》之亡徵·第十六 07

一個國家、公司、家庭甚至是個人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難,如果做不到知己,就很容易因為自大而盲目樂觀的估計問題,最終導致“翻船”。反之,過度的自卑又會使得己方的實力不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從而導致困難與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韓非在第十八徵中直接告訴了君王:

大心而無悔,國亂而自多,不料境內之資而易其鄰敵者,可亡也

關於定位的問題,我這已經算是第三次講了吧,所以我這裡也就不再多言了。接下來,我將講述我對第十九徵的看法。

在開始之前我想簡單的講一下關於國際政治的話題吧,我在網上喜好看些國際政治、事實的分析文章,在其評論、留言中,我也發現了一點:評論區裡的人員素質真的是良莠不齊,讓我這麼一個一貫潛水(只看不回)的人都不忍吐槽。很多人甚至連一些基本的國際組織規則都不懂就開始了胡說八道,這種暫且不提,還有很多小白,特別是一些女性讀者,沒有歧視的意思,個人也清楚,評論區裡的女性讀者都是年輕漂亮的小仙女(本人的

求生欲特別強),作為年輕漂亮的女性,生活中肯定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更為多一些,所以他們缺乏對人性、政治的基本邏輯思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他們喜好拿自己的生活閱歷去強行套用國際政治和外交,這就大錯特錯了。有很多人認為國家之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what?)就如同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一樣(一臉的黑人問號)。

讀《韓非子》之亡徵·第十六 07

那麼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真的是如此嗎?我們看看古代吧,別的不說,就說本書《韓非子·存韓·第二》開篇就言道:韓事秦三十餘年,出則為扞蔽,入則為席薦。秦特出銳師取地而韓隨之,怨懸於天下,功歸於強秦。且夫韓入貢職,與郡縣無異也。所以拿這段套用最近幾年的亞洲風波,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沒有,我求生欲還是很強的,這種就不深入了。

從韓國人韓非子的話中我們就能感受到當年的韓國作為秦國的“小弟”,經常被秦國拿來做炮灰。這一方面是由於山東六國之間勾心鬥角爭鬥不休,合縱難以持久;另一方面由於韓國處在四戰之地,秦國一出函谷關就能揍他。且臨邊都是大國,無法吞併小國來獲取資源,相反領土不斷被周邊大國蠶食;三者,後繼君王能力的不足,所以韓國在經過了韓昭侯時期短暫的興盛之後,迅速衰落。所以為了求存不得已去做了秦國的“走狗”,這又使得韓國在外交方面更加的被動(怨懸於天下),所以更加只能緊緊的抱著秦國大腿,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即使至少被併成為“戰國七雄”的秦、韓兩國就不“平等”。

那麼決定兩國之間的不平等地位的因素是什麼呢?那就是國家實力與潛力,前者決定當下,後者展望未來。但是能不能撐到“未來”卻重點在於當下。國家就如同我們過去的舊社會一樣,它們是存在著一套不可明說的“等級制度”,就像農民必須臣服於官老爺一樣,官老爺上面還有皇帝老子。所以一個國家的“成熟”就在於一個“

認清現實”的問題,即在承認現實與現狀的情況下努力做出改變。一個國家的成熟也就在於民眾對於現狀和現實的承認以及接受。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化的“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認清自身實力的情況下,將自己歸類,明確自身“定位”,並以此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才是王道。否則便是亡道了。

所以韓非子在第十九徵中言道: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意思是國小而不處於卑位,力弱而不畏懼強勢,沒有禮儀去侮辱臨近大國,貪婪固執而不懂得外交的,可能會滅亡。

雖然用的字眼是可能,其實大家也應該明白,這麼做的結局就是必然的,因為它違反了最基本的“道理”。所以韓非作為實用派法家,他講的道理也是非常具有實用主義的。你是小國,你實力弱小就要將自己歸位於“卑位”,就要對強國存有敬畏之心。當然,雖然說是“卑位”但是並不是要告訴小國君主要為大國棲身為奴,而是要先有

自知之明,然後韜光養晦,再尋求機會鹹魚翻身。而做到這點的人物我們也應該學過,中學(還是小學?)中有一篇課文叫《臥薪嚐膽》。越王勾踐沒有自知之明去攻打吳國,然後亡了國,被迫屈身為奴,舍下萬金之軀去給夫差做奴婢,終於等到機會,被囚禁三年後返歸故國,歸國後的勾踐非常沉得住氣,並未興兵雪恨,而是繼續以“臣”的方式侍奉吳國,待到吳王闔閭北上爭霸,後方空虛之際,一舉起兵攻滅吳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也為後世留下了: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等知名的歷史典故,當然,後者與我們今天的內容無關。

所以處在“卑位”不可怕,怕的是無自知之明,不懂得韜光養晦且瘋狂“作死”,所謂:NO作NO Die。古人誠我不欺也!

讀《韓非子》之亡徵·第十六 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