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离世,他的遗愿感动无数人:信守承诺,值得尊敬

大家都知道: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信守承诺的人,值得尊敬。

(1)

流浪汉离世,他的遗愿感动无数人:信守承诺,值得尊敬


7月23号,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收到了一笔医药费,这是一笔迟到了六年的医药费,共计7524.81元。

这背后,有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六年前,故事的主人公胡志忠还是一名流浪汉,在佛山市举目无亲。有一天,他突发急病恶心呕吐、腹痛难耐,被路人打120送到了这个医院急救。

当时的他,蓬头垢面,满身污迹,气味难闻,医生和护士并没有嫌弃他,帮他剪了头发,剃了胡须,做了基本的清洁。

内外科医生会诊后,确诊他患上了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并伴随有冠心病。

然而当时的他,身无分文。医院研究后决定——人命关天,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立即手术!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9天后胡志忠痊愈出院了,治疗花费的7524.81元,他根本无力支付。

临出院的时候,胡志忠找到护士长,斩钉截铁地说:“你们救了我的命,我不会欠钱不还的。请放心,我一定想法还上。”

出院后,胡志忠继续过着流浪生活,直到三年后被家人找到,回归了家庭。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胡志忠离世。

临终前,他托付姐姐,替他把生前居住的屋子出租,所得费用凑够医药费后,去医院还清。他说:“我说过一定会还钱的,不能食言。”

前几天,胡志忠的姐姐终于凑够了这笔医药费,专程赶到医院,兑现了弟弟当年的承诺。

收到这笔医药费,当年参与救治的医生感慨万分:“救死扶伤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救治了不少人,也见过偷偷跑掉逃避医药费的人,但一名流浪汉却能坚守诚信,时隔那么多年都要完成自己的诺言。我们是第一次见到,很感动,很震撼。”

诚信者,受人爱戴尊敬也。遵守承诺的人,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

(2)

流浪汉离世,他的遗愿感动无数人:信守承诺,值得尊敬


前不久,央视新闻网播放了这样一则消息:哥哥开车外出时发生意外,猝然离世,留下了生前所欠的债务486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工程款和工人工资。

一时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谁来承担这些债务。

就在此时,弟弟陈文华主动站了出来,他对大家承诺:替哥哥偿还这些巨额欠款。理由是:哥哥生前口碑挺好,我不能让哥哥死后留下骂名。

陈文华与每一位债主制定了详细的还款计划,并在自己的电脑上列了一张表格,明确了各项还款金额与还款日期。

为了替哥哥还债,他说服妻子,先卖掉了自己的一套住房,再卖出了与别人合伙经营的农庄股分。

为了还债,这几年除了必须的生活开支,陈文华没有给自己添置一件衣物,全家人也没有去外面吃过一顿饭,连吃菜都是自己种的。

陈文华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哥哥走了,我必须替他还上这笔欠款,要不然良心不安。”

他还说:“作为我来说,给自己的子女留点财产,固然是很好。但替哥哥还钱,这辈子踏实做人,诚信做事,这样的无形资产,对子女的一生,反而帮助更大。”

(法)莫里哀有句名言:“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资产更重要。”

信义弟弟陈文华,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了让哥哥走的安心踏实,宁愿舍弃百万家财,自己再辛苦,也要替哥哥还清欠款。

这样的一份承诺,是无比高尚的行为,更值得大家的尊敬。

(3)

流浪汉离世,他的遗愿感动无数人:信守承诺,值得尊敬


有部电影的名字叫《最美的承诺》,它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原型名叫——周跃南。

1984年秋天,在周跃南所在的部队里,共有11位来自温州的战友同赴前线。

战友们视死如归,共同约定——无论谁牺牲了,活着的人都要替战友尽孝,照顾亡者的父母双亲。

1985年2月11日凌晨,年仅23岁的陈云生在对越反击战中壮烈牺牲。

烈士的温州同乡周跃南和他的战友们退役后,践行诺言,担负起替陈云生尽孝的义务,直到烈士的双亲安然离世,入土为安。

时隔34年,面对着已故战友的墓碑,周跃南终于道出了一生:“云生,你的遗愿我没有辜负。”

当年,为了信守这份对战友的承诺,周跃南放弃了上军校提干的机会,选择了退役返乡。

回去后稍事安顿,周跃南就约上两位战友,一起去代陈云生看望“爸妈”。他们步行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陈云生的家里。

在烈士的遗像前,三位老兵磕头认亲:“爸妈,云生为国尽忠,我们为您尽孝,我们都是您们的云生!”两位老人悲喜交集,老泪纵横:“儿子,回来了。”

临别时,告别“爸妈”,三位老兵每人凑了200元钱给老人留下。那会,他们的月工资,也仅仅只有三四十元。

后来,周跃南被安置到公安系统,无论多忙,他都会不定期约上战友去探望老人。家中的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他的操心——为二老修缮房屋,添置生活用品,购买米、面、油、蔬菜等必需品。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两位老人打心眼儿里,早已把周跃南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

2008年3月,80岁的陈爸爸病故。陈跃南专门请假,以“孝子”的身份为老人料理后事。办事期间,他守在老人破旧的木屋里,心中有了个想法,他要为“妈妈”建个新家。

说干就干,战友们一起凑钱,为老人盖起了新屋,水电安装好后,添置了生活必需品,“妈妈”住进了新家。

为了联系方便,他们还专门为“妈妈”买了部老人手机,手把手教会“妈妈”使用。

这一声“妈妈”,周跃南叫了整整30余年,这一份亲情,跟随了他半生,从青春壮年,到鬓发填霜。

他说:“我坚守的不只是一个承诺,也是我的心。战场上能把背部交给对方的换命兄弟,战友的父母就是我自己的父母。”

周跃南等战友替牺牲战友事亲尽孝的故事,在瓯江两岸传为佳话。

这份人间大爱,这句最美的承诺,赢得了天下人的尊敬。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这一点,无论是流浪汉,还是信义弟弟,更有情深战友,他们都做到了,用自己的言行守卫了那份承诺。

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流浪汉离世,他的遗愿感动无数人:信守承诺,值得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