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76天,我們在一起”

許多人的生活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下被迫按下了暫停鍵:沒有好好過年,沒有好好團聚,沒來得及好好計劃2020,甚至沒來得及好好看一眼樓下盛開的櫻花……


在疫情的大劇場中,我們經歷、我們思考、我們辨析、我們求證,我們看到這世界有黑暗的角落,我們也看到一束一束的光透過烏雲照射進來,我們看到有人慌亂,有人迷茫,有人失去,也有人挺身而出,而更多的人,如同我們,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等待大劇落幕。


如今,我們重啟!


“感謝所有支持,我挺過來了!”“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親情。”“重啟馬拉松,健康勝過一切!”……我們採訪了近20位校友,他們有的生活在武漢,有的是疫情爆發後馳援武漢。作為親歷者,在不同崗位上的他們,將如何講述?此時此刻,他們又有怎樣的期待?


(以下內容按校友姓氏音序排序)


“封城76天,我們在一起”

劉怡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MBA在讀

自由職業者

2020年1月20日,劉怡從上海乘火車回武漢老家,途中聽到鍾南山在一個講話中首次提到病毒人傳人,她馬上預訂了23日回上海的火車票。然而出發當天,武漢啟動封城,就這樣,整個疫情期間,劉怡被“困”在了武漢。原本寒假計劃好的復旦MBA韓國遊學之行被取消,年後回上海啟動的創業項目也就此擱置……劉怡的學習、創業計劃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


但也正是因為這次疫情,常年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劉怡頭一回關注到家族商超零售生意。在武漢封城最艱難的時期,她一直在協助家裡傳統的商超生意迅速適應電商運營形式,配合疫區物資儲備運輸,覆蓋附近3-5公里小區的基礎生活物資供應,並儘量穩定價格,“附近居民對我們的評價都特別好。”


當武漢解封的消息傳來,劉怡和家人又開始忙著為“城市復工”做準備。從超市自身的消毒、人流量控制、測溫、健康碼檢查,到全國嚴選採購復工設備供應給武漢企業,劉怡坦言:“希望好不容易控制下來的疫情不會在復工後迎來二次爆發。”


封城期間劉怡跟家人盡力用物資支撐著附近居民,而一直從精神上支持著劉怡的,是復旦管院的老師和校友,“以前我就知道復旦是一所非常有情懷的學校,這次身在武漢疫情中心更是讓我切身感受到了來自母校的關愛。”


疫情初期,復旦湖北校友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關心湖北每一位校友的狀態,劉怡還收到了來自復旦的問候——一封信和一本書,“學校精神上支持著我們,給我們傳遞正能量,繼而通過我們把正能量傳遞給身邊更多人。”


提到“疫情重啟”之後想做的第一件事,劉怡說起自己對女兒的承諾:“我答應等疫情過去了,帶她去上海迪士尼樂園。”鄰里互愛、同學之情、家人血脈之情……一場疫情,拳拳愛意充實了劉怡封城隔離的時光。帶著這段日子的收穫重新上路,她已經做好了準備。


“封城76天,我們在一起”

彭濤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校友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總經理

濡以沫,守望相助。對彭濤而言,這場持久的疫情戰帶給他更多是震撼與感動:“震撼”的是奮戰在一線的抗疫英雄們,展示出了動人心魄的大愛與情義;“感動”的則是鄰里間的溫情,大家不再有陌生的隔閡,而是積極同舟共濟,攜手共渡難關。


儘管疫情下的經濟遭遇了重大挑戰,但彭濤仍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認為,如今國家出臺了很多相應政策帶動經濟增長,經濟重振只是時間問題。另外他也指出,疫情之下需要考慮增加就業機會和研究發展新趨勢:“這場疫情也讓我們行業發生了重要的思維轉變,我們會越來越重視線上服務。”這些都為接下來的復甦提供了動力。


因這次疫情,彭濤更加深刻懂得反思的重要性。他表示,雖然疫情對人類而言是一場災難,但換個角度看何嘗不是一種警示?“在努力戰勝疫情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到醫療資源的匱乏,以及公共衛生防疫準備的不足。”


在4月4日全國哀悼日,彭濤和家人一起默哀了三分鐘,以此祭奠那些衝鋒陷陣、無私奉獻的逆行者。“我相信,這就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當武漢面臨重啟,彭濤的生活也將煥然一新:更新的不止是生活面貌,更有感恩與珍惜的心態,樂觀與積極的精神。


“封城76天,我們在一起”

唐超穎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本科校友

湖北訊華庚泰電訊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總經理助理

情期間,唐超穎在武漢的家中度過了長長的“假期”,但他卻完全沒有“宅家”的輕鬆。因為父親確診感染肺炎,加上自己的身體也不太好,他產生了不小的焦慮和壓力。好在父親1月底就出院了,自己的身體也無恙,一切都迎來了春天。


不久前,武漢疫情新增感染人數為零,唐超穎說這個信號讓他看到了“復甦”的跡象。他忍不住感嘆道:“我看到窗外的花開了,色彩豐富起來了,終於體會到春天來了……”


回想兩個多月前,隨著武漢疫情數據的攀升,唐超穎所在的訊華庚泰電訊,旗下主要是經營3C產品門店,也開始陸續閉門。“所幸疫情期間訊華庚泰電訊通過各個門店微信號積累的客戶做線上銷售,總體損失不大。”


即使待在家中,唐超穎也一直關注著各方的報道,思考著這次疫情對社會、對工作所在領域的影響。“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公司準備新開拓的電子煙業務帶來了一些風險,也帶來了一些機會。”唐超穎表示,他們已經做好了短期內回升緩慢的準備,並時刻為新的商業機會準備著,“疫情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我的思考更長遠了,一些短期的政策風險不會影響我們對機會的投入。”


武漢4月8日重啟的信號一釋放,唐超穎他們的3C店也在計劃繼續陸續開門營業了。復工後的唐超穎不管走到哪兒還是戴著口罩,“雖然有點不舒服,但還是要為自己和別人的健康負責。”現在大家已經開始忙起來了,不管是停滯期間的工資發放,還是業務復甦的戰略都在等待解決,對於唐超穎而言,這是希望的壓力,“我們從未如此期待這種壓力。”


“封城76天,我們在一起”

楊屹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校友

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

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了全國大部分企業2020年生產經營的“進度”。從停工到復產,這是一個緩慢恢復的過程。任職於東風汽車股份公司新能源事業部的楊屹表示:“我們公司是央企,目前也在按照湖北省統一安排逐步復工復產,逐漸增加工作的飽和度,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到以前正常的生產經營狀態。”


“對生命的尊重,是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課。”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兩個多月時間裡,楊屹很關注民生健康保障及醫療基礎設施的建設。在他看來,這次疫情,驗證了只有搞好民生健康保障的基礎設施建設,才是對民眾生命的最好保障,國家面對不可抗拒的疫情災難時,才能更好地發揮醫療基礎設施的功能。“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企業層面來考慮,都應該更多的關注和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存在。”


對生命的尊重也需要切切實實的行動。疫情伊始,復旦大學給予武漢的校友在情感上關愛,這讓楊屹很感動。“從疫情爆發起,復旦大學給所有在武漢的校友發出慰問信,也組織了復旦附屬醫院幾百人多批次的醫療隊伍和各類醫療設備,馳援武漢;復旦大學還組織校友展開了對醫護人員的定向捐助,這些都讓我們非常感恩,所以作為復旦的每一份子也都在盡己所能,捐款捐物,為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盡一份綿薄之力。”


當知道武漢解封那一刻,楊屹並沒有完全放鬆。他認為很多人沒有經歷、體驗過湖北、武漢新冠疫情的社會和生活環境,現在還不到完全可以放鬆的時候,任何防控措施都不能鬆懈,不能給疫情任何復燃的機會。“我們公司要求復工人員的都要做核酸檢測,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在職員工復工安全。”


生命安全,這是楊屹一直在強調的詞。安全源自對生命的無限珍惜和尊重,這正是“重啟”之後楊屹希望用心去踐行的人生之道。


“封城76天,我們在一起”

臧偉勝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MBA校友

上海元潤心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有時候,我們不經意的言行舉止就會深深影響一個人。”為一線抗疫的醫務工作者和志願者進行心理疏導的臧偉勝這樣說道。在他看來,醫務工作者因超強高壓的緊張工作,更容易在心理方面承擔更多壓力。能夠以自己的正面言行去激勵他們,能夠為他們的不良情緒創造一個傾訴的窗口,臧偉勝感到十分榮幸。


但他也有遺憾。因為不能親自去到現場,他們只能在雲端交流。“我更希望能和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面對面交流,或許這樣對他們的幫助更大。”


正是因為和醫護人員的“朝夕相伴”,對於這次疫情帶來的困難和壓力,臧偉勝感同身受,也由此愈發敬重醫務工作者和志願者們,同時也更珍惜當下的生活。“一切都來之不易,有時候我們的生活不需要那麼複雜,簡單一點也挺好的。”


如今,臧偉勝已經將公司的主要業務“挪”到了線上,通過互聯網為客戶展開心理諮詢工作。他認為兩種渠道的諮詢工作各有其特點與優勢,未來他也會雙管齊下,將線上與線下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同時他也意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不論是家庭、或個人生活還是創業,都最好能儲備六個月左右的現金流,這樣會大大降低不可預測的壓力和風險。”


如今一線醫務工作者和志願者都紛紛返鄉,疫情也得到了基本控制。臧偉勝雖未前往一線,但卻與疫區的人們緊密相連,“無論過去多久,我始終是他們堅實的情感後盾。”


“封城76天,我們在一起”

朱官化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MBA校友

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上海事業部(化工)合夥人

朱官化沒想到的是,因為一場探親,他被困在武漢80多天。因為來的時候只帶了手機,連電腦也沒帶,他既沒法工作,更擔心家裡的植物、魚缸裡的魚,“解封”之後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它們。


可能是管理諮詢業的“職業病”,在隔離在家的這段日子裡,朱官化索性把這次的疫情作為服務對象,展開了一次詳盡的“諮詢服務”:“這次疫情在武漢為中心的國內迅速傳播,我認為有其必然性:第一是時間節點,春節是中國一年一度的大規模人員遷徙運動;第二是地域關係,武漢被稱為九省通衢,隸屬交通要道;第三就是文化關係,武漢有句民間話叫‘老子不服周’,這裡的人們有點不服不信的性格,疫情初期老百姓的重視度不夠。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推動了疫情的傳播。”


朱官化同時強調,疫情在國內被扼制有其必然性,他從一開始就不懷疑,雖身在武漢還勸慰許多其他地方的朋友。首先,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需討論;其次,良好的黨中央領導、優秀的執行落地能力是關鍵;再次,可以做到舉國付出的醫療資源和經濟資源的支持足以保障;還有,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積澱的優良文化和優良品格都給疫情扼制增加了砝碼。


被按下暫停鍵的武漢,現在重啟了,朱官化也終於可以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獲知有一家生產製造業的客戶因為疫情而暫時取消了合作,朱官化感到有些可惜。他覺得太需要和客戶交流了,疫情是催化劑:可能會改變世界格局,可能改變行業格局;可能會殺死一些行業,也可能催生一些行業;可能改變一些人的生活品質,也可能改變一些人的生命質量。危機之中,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危”在哪裡?“機”在哪裡?


。。。。。。


逝去的時光難再更新,

好在艱難的時刻已成為記憶。


當一切逐漸迴歸,

我們用力去體會、去審視、去反思。


而那些理性和時間也治癒不了的,

我們留給愛與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