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骨》神话传说都是骗人的,认识世界要带上自己的大脑学会思考


《蛇骨》神话传说都是骗人的,认识世界要带上自己的大脑学会思考


《蛇骨》是假期偶然看到的一部玄幻悬疑网络小说。

本想着作为假期打发时间解闷的武器,却没想到吸引我看到现在还意犹未尽。

原以为这只是一部为了剧情而天马行空编造的故事,毕竟作者构思的主角是一个山村软妹子和一条世间仅存的神蛇的爱情故事。

故事开篇由献祭开始,听上去就跟狗血的剧情安排。

山妹子云舍和神蛇白水之间,因为前世的灭族之仇和这一世的真心相爱引发的一系列探险解密打怪升级的修炼之路。

然后在这一路上发现,原来很多流传依旧的上古传说,神话都是有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实际的详情却并不是故事中所讲述的样子。

女娲补天,也许她补的不是天而是地;共工撞不周仙山,也许不是意外是蓄谋已久;女娲补天身边带着的只有一条神蛇白矖,而不是螣蛇;建木也许并不是神树……

那么久远的上古传说,谁又知道真相是什么?

虽然我觉得作者背景借鉴了女娲造人和补天的神话故事素材,但是我竟然在其中发现新大陆——那些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也许有不一样的背后故事。

那些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人人口口相传的史实故事,也许存在着没有被发现的诡秘之处,也许并不是事实的真相。只要顺着常理去推测一下,必然能发现其中的真实的秘密。

《蛇骨》神话传说都是骗人的,认识世界要带上自己的大脑学会思考

今天我只想抽出其中感慨最深的两点谈一下。

并不是抬杠或者哗众取宠,只是结合小说的剧情,以及作者自己的构思,打开一个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新方式。

  • 1、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已经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神话故事了。

从孩童刚刚识字看书起,启蒙读物就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共工祝融大战,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了。

这都是中国独特的神话故事,构建起了中国的上古神话的文化特色。

《红楼梦》中贾宝玉一出生带的那块玉就是女娲补天后最后剩余的一枚五彩石所化。

可见女娲补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地位之重要。

在某度某科上,是这样解释“女娲补天”的传说的: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 ,使天地不再沉寂。

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

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

后人将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熔五彩石以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虽然看上去都是一堆废话,但是至少说明了女娲是说明了女娲补天的原因——不周山被共工撞倒了。

据说女娲不忍心看到不周山倒塌,天上漏了一个缺口,雨水从缺口的地方倾泻到人间,致使人间大雨连绵不断,生存艰难。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才去补天。

《蛇骨》神话传说都是骗人的,认识世界要带上自己的大脑学会思考


而在《淮南子·览冥训》中,关于“女娲补天”讲述的分明更具体更详细: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舟,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虽然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关于“女娲补天”都花费巨多笔墨去书写。

但真实又是怎样的么?

毕竟上古神话传说,那个时候的天和地并不是如今的天和地了。

而且在文字表述上,又怎么确定如今的理解就是正确的表达?

在《蛇骨》中,白水的母亲白白矖是女娲身旁的一条神蛇,时时陪伴在女娲左右。

后来跟随女娲一同补天,下落不明。

原本以为定然是补天的时候精力耗尽,魂飞魄散了。结果云舍和白水发现连接泰龙村、神龙村的那条阴河就是白矖蛇骨化的。白矖的神魂残影就在无波井下面的极渊之地。

明明是去补天,怎么在地下河发现了骸迹?明明是神蛇骨骸,怎么会生出人面石虾虫?

一个又一个疑问接踵而来,一个又一个谜底随之解开。

真相就像剥洋葱一样露出内芯。


《蛇骨》神话传说都是骗人的,认识世界要带上自己的大脑学会思考

  • 2、建木神树是连接人界和神界的桥梁
  • 上古时期四大神树:扶桑、建木、若木、寻木。

    传说早上太阳升起前,金乌驮着太阳现在扶桑树上,当太阳照在天下中都的建木树上没有影子的时候就是正午,而太阳落下的黄昏时分,金乌歇脚的就是昆仑山边的若木。寻木则在新的日落之所虞渊。

    我觉得就是对应的上下左右的方向。

    毕竟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讲求的对称和平衡,不会出现单数的情况。

    某度某科关于“建木神树”是这样解释的:

    “建木”是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种圣树。

    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

    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

    在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飞禽、走兽、悬龙、神铃等,专家认为,这种神树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

    后“建木”在诗歌中用来泛指高大的树木。

    我觉得这个解释跟虚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建木神树的地位斐然。

    天神通过建木到达人间,那么人间通过建木就可以到达天神的世界,想象就很刺激的事情。

    只有稍有能力的人,哪个不想去天神生活的地方去看看?

    毕竟那是个无病无灾,生命无限长的神秘之地。

    只要到了那里,在普通的凡人也会成为神一样的存在。至少不再是普通凡人,需要忍受疾病,伤痛,衰老,贫穷……所有不好的的都可以被剔除,只留下自己想要的。

    多么具有诱惑力!

    《蛇骨》神话传说都是骗人的,认识世界要带上自己的大脑学会思考


    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关于建木是这样描述的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具体什么样子不知道。之前也应该是“树”的形象吧。

    可是别忘记建木可是上古先民时期的神树。那个时候文字差异、文化差异,谁知道真实又是怎样?

    在《蛇骨》中,“建木通无象”,讲述建木因为是神树可以连接所有的空间。

    它不可毁灭不可破坏,一旦被献祭就疯狂生长。

    献祭建木的看上去是血和肉,实则是人间的人性和人心。

    而建木的存在并不是沟通天界和人间,不是为了方便天神查访人间疾苦。而且为了吞噬。

    吞噬上古大神和神的血脉,然后自己称霸世界。

    虽然这个剧情安排也作者自己设置的,但我非常欣赏作者在上古神话当年做的功课。

    至少她有认真去研究,认真去思考,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联系和因果。

    而不是借由一个传说故事就开始编写。

    这种专研精神还是值得推崇的。

    《蛇骨》神话传说都是骗人的,认识世界要带上自己的大脑学会思考

    提起上古神话传说,不得不提起一部经典发作——《山海经》。

    我一度觉得能够《山海经》应该作为中华神话故事体系中最重要的启蒙读物。

    因为其中有很多玄幻的故事和神奇的物种。在现在社会中它们似乎是科幻大片的配角,可是谁敢说它们不是真实存在于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个世间的呢?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如果说《山海经》都是编造的,那么是谁编造的,又是为什么编造的?

    一部虚假编造的神话故事集都能经过千年时间长河的淘换,没有泯灭于此递更替的朝代中,真的不是一般的存在呢!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可是有史实可考的却只有三千多年。

    在中国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

    后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功绩,而将其神话。

    《蛇骨》神话传说都是骗人的,认识世界要带上自己的大脑学会思考


    我们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个小小的角落。宇宙洪荒,千万年来的故事藏着怎样的真相,早已经不是纸笔可以记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我们不能否认别人的观点,也不能人云亦云。

    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让我们寻找真相的时候能够更多的自己思考,自己排查,自己筑建架构图。

    而不是直接把别人的观点当做自己的结论。把别人的研究当做自己的论据。

    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是如果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就以为那是既定的事实,那么哥白尼的“日心说”恐怕还被流传千年的“地心说”所覆盖,并没有如今的天文物理体系,也不会有今天的人类宇宙观。

    所以凡事听到,看到,还要用大脑去思考,而不是仅仅搬运或复制黏贴。

    存疑,善问,多问为什么,多去寻找答案和原因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看上去莫名其妙或者常识难以解释的行为现象,背后必然有存在的原因。

    任何事情,都有三面,你的一面,我的一面,以及事实真相的一面。

    真实的那一面,除了老天爷,谁也不知道,可你所看到的,跟我所看到的,永远不会一样的。

    有时候真相就隐藏在那些看上去很真实的故事后面。运用常识做理性推断,就会发现其中的蹊跷。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大概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