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12月14日,由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主辦,深圳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承辦,中國茶葉學會、雲南白茶研究中心、天津茶葉學會

支持的“首屆雲南白茶高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召開。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何青元、天津市茶葉學會理事長郝連奇等行業領導與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位白茶愛好者匯聚一堂。本次活動論壇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江用文的大力支持。

「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本次論壇分為主題分享、雲南白茶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嘉賓對話三個環節。論壇回顧了近幾年雲南白茶的產業概況,共謀雲南白茶的發展規劃,通過雲南白茶的品質特點、市場優勢,以及加工工藝和“雲南白茶地方標準”的意義、價值和必要性等多個層面探討與分析雲南白茶的產業基礎與發展前景。

「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首屆雲南白茶高峰論壇現場

1.“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天津市茶葉學會理事長郝連奇

做關於《雲南白茶標準的制定》的報告

主題論壇環節,首先帶來報告的是天津市茶葉學會理事長郝連奇,題為《雲南白茶標準的制定》,他從四個角度闡述了“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制定的目的、意義和重要內容。


目前,雲南白茶在市場已初步呈現出井噴狀態,正改變著原來“以福建白茶為主體”的市場格局,雲南白茶在市場的表現可圈可點。但由於目前雲南白茶是基於中國白茶的國標來進行,這與雲南白茶在實際生產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所以,如何用標準指導生產、生產細化標準,如何進一步規範雲南白茶市場,做成自己的地方標準,對於雲南白茶的發展而言十分關鍵,也勢在必行。


郝連奇認為雲南白茶有非常明顯的特徵。首先是迷人的花果香

;其次是回甜強度和持久度好;第三是鮮醇度好;最後是適合存放


「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何青元

隨後,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何青元做了

《解密雲南古樹白茶的核心價值》專題報告。


何青元深入淺出地分析了雲南白茶的品種、生態、工藝、品質獨特性、保健及歷史文化,對於雲南白茶的發展與推廣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何青元認為,雲南古樹白茶的價值是甜到心裡的好茶,其核心價值是雲南生態環境的唯一性。在雲南,茶在林中,茶中有林,這是雲南特有的自然環境。


茶樹生長在森林中沒有汙染,土壤肥沃,古茶樹與人、自然、動物和諧相處,呈現出最本真的狀態。雲南獨特的民族茶文化賦予了雲南古樹白茶的核心價值、文化價值,以及豐富多彩的有內涵的民族茶文化。


2.雲南白茶標準現狀


標準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三個等級。白茶標準,國家標準有兩個:一個是白茶,一個是白茶緊壓茶,這是國家標準。剩下的話是福建的白茶做的地方標準。大家都讀過白茶的一個歷史,其實從清朝年間開始,雲南的白茶和福建的白茶是一起走過來的,雲南白茶有自己的特點:甜度非常高,內含的遊離氨基酸非常多。


「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雲南省政府近幾年對茶業發展其實是有規劃的,尤其是18年印發的《茶業發展的行動》、《雲南政府關於推動雲茶產業綠色發展的意見》,裡面就提到雲茶是雲南省政府發展的八大重要產業之一。雲南具有獨特的氣候環境,也就造就了雲南的喬木類的茶,不僅酚類物質含量高,色素、氨基酸、嘌呤鹼、糖類、微生物等化學成分等含量,均高於其他地方的茶。雲南又有古樹茶的資源,從這塊來講,雲南制定白茶標準的可行性還是非常大的。


「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3.雲南白茶為蓬勃白茶產業注入新鮮血液


眾所周知,雲南擁有豐富的茶樹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僅可以滿足雲南白茶自然萎凋、陽光曬制的工藝需求,其豐富的內含物質,也為雲南白茶醇厚的滋味奠定了基礎。


「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雲南白茶喝起來更甜更醇和,推測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品種原因,使得雲南白茶以大葉種為原料,與同等級相比有效浸出物更多,湯體更飽滿;這張圖是《茶樹栽培學》上的插圖,左邊大葉種中的豎型結構叫做柵欄組織,下面的圓形叫做海綿組織。

「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一般大葉種只有一層柵欄組織,中小葉種因為需要抗寒抗旱,就有兩層左右的柵欄組織,相對來說,海綿組織就更小一些。這種差別就造成了中小葉種內含物質的區分。柵欄組織當中具有更多的香氣物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喝到的中小葉種常常有迷人的香氣。大葉種擁有更多的海綿組織,而茶多酚物質就儲存在這裡面,所以這就是大葉種常常喝起來滋味比中小葉種更為濃強耐泡的原因。


二是因葉質肥厚,水分散失較慢,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時間長,相較於福建茶葉往往發酵程度更深,滋味和甜味更重


最後,工藝也造成了滋味的不同。雲南多數企業和茶農在製作白茶時採用複式萎凋方法:即室內和日光萎凋交替。福建農林大學實驗表明,陽光萎凋使白茶保留了更多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

高原充足的陽光,無疑是最大的恩賜。在乾燥環節,烘乾溫度高(80~105攝氏度),很快就阻止了酶的活化。而曬乾溫度低(35~45攝氏度),水溶性多酚類化合物在乾燥環節持續氧化,最終採用曬乾乾燥會比烘乾乾燥的多酚氧化物低大約30%,這也是為什麼雲南白茶喝起來澀感更低更醇和的原因。


「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雲南這片神奇的土地,給全國的茶葉愛好者提供了極大的舞臺和空間。結合雲南的風土、原料、氣候,通過不同的製作技藝調配,雲南茶用不可估量的深度和廣度回饋著製茶人,誕生出無數風姿綽約的產品,以饗茶友。作為擁有優秀自然生態資源的雲南大葉種白茶,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市場勢頭增長都很明顯。而云南白茶,作為新品類,不僅為白茶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也成為了白茶消費的新貴。


「聚焦」“雲南白茶地方標準”呼之欲出


本次雲南白茶高峰論壇取得圓滿成功,也受到了各界關注以及業界人士的認可。論壇嘉賓的發言也可為推動雲南白茶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雲南白茶將會走得更遠,邁向傳承發揚的新徵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