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調整 品種調優 模式調活 八大優勢單品擔綱黔南蔬菜“主角”

4月3日,記者從州農業農村局瞭解到,今年我州針對蔬菜產業發展中基地標準化建設不高、主導產業不突出、規模化程度不夠等問題,加大蔬菜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優化生產佈局,調優蔬菜品種,調活生產模式,突出抓好辣椒、瓜類、菜豆、茄子、鮮食玉米、生薑、茭白、佛手瓜等八大優勢單品,出臺一系列“保駕護航”的推進方案,全力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瞭解,這八大優勢單品是我州結合多年來各地推廣種植情況、群眾基礎、市場銷售等因素,進行多方比選後確定的,在種植技術、市場銷售、種植效益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比如,辣椒單品,經過多年發展,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標準化種植技術和優良品種推廣率均優於其它單品,商品性好,既可鮮銷,又可幹銷和加工,市場風險低。

州農業農村局已針對8個優勢單品制定了一系列推廣種植技術方案和生產技術規程,組建了由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李桂蓮等5位省級蔬菜專家擔任技術顧問,李瓊芬等9位州級蔬菜專家擔任技術指導的蔬菜產業發展專家技術團隊,確保技術服務優勢單品全覆蓋。

目前,我州以壩區為主戰場,將8個優勢單品種植任務分解落實到縣,每個縣選準1-2個優勢單品為主栽品種,迅速擴大種植規模。預計今年全州蔬菜種植面積280萬畝(次),其中,優勢單品種植面積150萬畝(次),優勢單品新增面積20.62萬畝,新增產值2.06億元,單品種植規模佔總面積一半以上。

為這8個優勢單品保駕護航的,是一套成熟的蔬菜產業推進方案。今年我州已在都勻市墨衝鎮建蔬菜新品種引進試驗基地40畝,計劃引進蔬菜新品種64個。在甕安縣平定營鎮平定營社區建200畝辣椒示範基地,在羅甸縣邊陽鎮達上村建500畝蔬菜示範基地。通過“四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建設,加大優勢單品品種引進選育力度,提高良種覆蓋率和創新技術的田間轉化率,提升標準化種植水平和種植效益。目前,集中化育苗、重施有機肥等高效栽培技術覆蓋面積15.78萬畝。

同時,繼續加大“321”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廣力度,全州計劃推廣種植5萬畝。其中:“3萬元”模式在低熱河谷地區推廣,“2萬元”模式在中低海拔地區推廣,“1萬元”模式在全州範圍內推廣。全州已建設規模化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18.68萬畝,每個縣(市)至少建成2個蔬菜保供基地。州農投公司與貴州利君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合作,擬在都勻、福泉、惠水建茭白基地7000畝。在都勻市平浪鎮引進新型蔬菜品種開展試驗示範,新引進的“遲菜心”品種,可實現一年三熟,現已完成示範種植1030畝,目前正在採收,主銷廣州和貴陽市場。

建立健全蔬菜生產督查機制,由分管的州領導領銜帶隊,對各縣(市)蔬菜產業發展實行一季度一督查一通報,並與年終考核掛鉤。

為了提升黔南蔬菜產品的附加值和影響力,我州確定了“黔山綠品”、“黔山貴品”兩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並已完成工商登記核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