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调整 品种调优 模式调活 八大优势单品担纲黔南蔬菜“主角”

4月3日,记者从州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州针对蔬菜产业发展中基地标准化建设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规模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加大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生产布局,调优蔬菜品种,调活生产模式,突出抓好辣椒、瓜类、菜豆、茄子、鲜食玉米、生姜、茭白、佛手瓜等八大优势单品,出台一系列“保驾护航”的推进方案,全力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这八大优势单品是我州结合多年来各地推广种植情况、群众基础、市场销售等因素,进行多方比选后确定的,在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种植效益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比如,辣椒单品,经过多年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标准化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率均优于其它单品,商品性好,既可鲜销,又可干销和加工,市场风险低。

州农业农村局已针对8个优势单品制定了一系列推广种植技术方案和生产技术规程,组建了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李桂莲等5位省级蔬菜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李琼芬等9位州级蔬菜专家担任技术指导的蔬菜产业发展专家技术团队,确保技术服务优势单品全覆盖。

目前,我州以坝区为主战场,将8个优势单品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县,每个县选准1-2个优势单品为主栽品种,迅速扩大种植规模。预计今年全州蔬菜种植面积280万亩(次),其中,优势单品种植面积150万亩(次),优势单品新增面积20.62万亩,新增产值2.06亿元,单品种植规模占总面积一半以上。

为这8个优势单品保驾护航的,是一套成熟的蔬菜产业推进方案。今年我州已在都匀市墨冲镇建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40亩,计划引进蔬菜新品种64个。在瓮安县平定营镇平定营社区建200亩辣椒示范基地,在罗甸县边阳镇达上村建500亩蔬菜示范基地。通过“四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优势单品品种引进选育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创新技术的田间转化率,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目前,集中化育苗、重施有机肥等高效栽培技术覆盖面积15.78万亩。

同时,继续加大“321”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力度,全州计划推广种植5万亩。其中:“3万元”模式在低热河谷地区推广,“2万元”模式在中低海拔地区推广,“1万元”模式在全州范围内推广。全州已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8.68万亩,每个县(市)至少建成2个蔬菜保供基地。州农投公司与贵州利君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合作,拟在都匀、福泉、惠水建茭白基地7000亩。在都匀市平浪镇引进新型蔬菜品种开展试验示范,新引进的“迟菜心”品种,可实现一年三熟,现已完成示范种植1030亩,目前正在采收,主销广州和贵阳市场。

建立健全蔬菜生产督查机制,由分管的州领导领衔带队,对各县(市)蔬菜产业发展实行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为了提升黔南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和影响力,我州确定了“黔山绿品”、“黔山贵品”两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已完成工商登记核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