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一直以來,豪華品牌B級車市場,寶馬3系和奔馳C級都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對此,有的人說是因為它倆是後驅車,且不說這種說法到底代表了多少買家的心聲,但事實上,所謂“豪華+後驅”就一定好賣的結論,是否成立呢?

同樣是後驅,同樣是豪華品牌,同樣是B級車,市場上除了奔馳、寶馬之外還有其他選擇,但這些車的銷量水平卻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比如說,國產的英菲尼迪Q50L、捷豹XEL,進口的阿爾法·羅密歐Giulia,這三款車的最低終端售價如今都只有20多萬元,比3系和C級都低。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些豪車不受待見呢?是因為產品本身不夠好嗎?

近日,筆者到三家4S店裡,對三款車進行了詳細的體驗。

英菲尼迪Q50L

只賣20萬了,還是豪華B級車嗎?

從2014年底國產上市算起,英菲尼迪Q50L已經賣了整整5年多了。五年零兩個月,這款車在國內累計賣出了近9.7萬輛,這個數字,還比不上寶馬3系過去一年的量。

按照業內常見5年一次換代的節奏,Q50L如今已面臨換代。只是官方至今沒有新一代Q50L的任何消息,筆者在走訪4S店時,銷售顧問也表示,“具體不清楚,至少今年不會有換代車型出來”。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既然新車不明朗,那麼現款車型(其實是2018款,滿足國Ⅵ排放標準)就得繼續發揮餘熱。於是,按照一貫的“換代前抄底”理論,加上今年特有的疫情因素,如今正是下手這款豪華後驅B級車的好時機。銷售顧問表示,如今Q50L全系最高優惠6.5萬元,入門版車型售價已經拉低到21萬元區間,跟年底衝量階段基本一致——眼下,國內部分地區,甚至已經刷新到20萬元出頭的歷史新低。

20萬元就能買一輛豪華後驅B級車,如今要擱在同級別的奔馳C級或者寶馬3系身上,這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雅閣、凱美瑞等主流合資品牌B級車,20萬也只能買到中配款型。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要知道,英菲尼迪Q50L銷量雖然不怎麼樣,但其產品力卻並不弱。首先說動力總成,跟上一代奔馳C級共享的274系列2.0T發動機,211匹馬力和350牛米的動力參數水平,介於上一代C200和C300之間,零百加速只需7.9秒。此外,Q50L還擁有DAS線控轉向這種看家本領(中高配車型配備有),而諸如運動型車標誌性的前雙叉臂後多連桿懸架組合、鋁合金底盤、鋁合金車身骨架等專屬物件,Q50L也都有配備,筆者試駕之後,依然對其出色的操控性讚譽有加。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只不過,作為一輛誕生於5年前的車型,Q50L的中控雖然採用了雙屏設計,可那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且,在時下流行的智能化、手機映射和車聯網功能方面卻有所欠缺——甚至還保留了CD/DVD這樣的傳統項目。如此,其在市場上舉步維艱的原因大致已能猜到,除了品牌自身的跌落,車型偏老,內飾和配置水平跟不上時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對於英菲尼迪這個品牌的現狀,本邦近期就有文章進行了專門的分析,詳見《英菲尼迪,一個三線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喜樂與哀愁》。

但是,筆者想要提醒諸位的是,一旦Q50L換代,動力總成百分之百會變,肯定會搭載當今在QX50和日產天籟上用的那臺VC-Turbo 2.0T可變增壓比發動機和CVT變速箱——想20萬就買奔馳那臺2.0T發動機的,機會也許只剩這一年了。

捷豹XEL

最低23萬不到,如今還送6年保養

如果說英菲尼迪Q50L年均2萬輛不到的銷量就已經略顯寒磣,那麼比Q50L晚了三年才國產上市的捷豹XEL,就更加尷尬了。上市兩年零兩個月,XEL的銷量為2.5萬輛出頭,也就是月均挨邊靠千輛的水平。

但跟英菲尼迪Q50L已經瀕臨換代前的最後絕唱不同,捷豹XEL正是生命週期的中段,因為如今在售的是去年成都車展才亮相的中期改款車型——這一代車型還得在市場上搏殺兩年,才能迎來換代新車。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只是,在筆者看來,如今捷豹XEL的形勢不太好,因為終端市場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裡,價格和銷售政策已經一鬆再松。去年底,XEL的入門價格約為23.5萬元,近期受疫情影響,3月份終端價格拉低到了23萬元以下,而剛剛進入4月份,筆者就得到消息,在3月份價格的基礎上,再贈送3年原廠質保,以及6年不限次數的免費保養——這大約相當於給車主節省了2.5萬-3萬元。

同樣是2.0T後驅B級豪車,捷豹XEL的特點一樣明顯,其Ingenium 2.0T發動機跟寶馬B48一樣分高低功率版本,也同樣匹配ZF 8AT變速箱,加上類似的懸掛設定,因此,僅就駕駛樂趣而言,你可以把兩者歸為一類——事實上,在筆者試駕之後,發現捷豹XEL確實是一款很好開的後驅車,其高功率版甚至比寶馬3系更有樂趣。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跟英菲尼迪Q50L相比,捷豹XEL在鋁合金車身方面更為徹底,除了車門之外幾乎都是全鋁材質,再加上鋁合金懸掛,輕量化效果更為突出。而且,捷豹XEL在看的見的細節上,比如內飾,比瀕臨換代的Q50L明顯更能迎合當前的消費趨勢,像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都是標配,天窗也變成了時下流行的可開啟式全景天窗,支持手機映射,所謂的“五連屏”也提升了這個老派英倫品牌的時尚氣息。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既然如此,捷豹XEL為啥在市場上更加不受待見呢?大致說起來,歸結於三個原因:保值率太差,質量問題頻發,以及品牌形象與當今年輕消費群體錯位。此前,本邦曾就捷豹品牌的現狀進行過分析,詳見《覆盤捷豹路虎:曾自詡比BBA高半級,如今它與三流為伍》。

或許,捷豹在引入1.5T的三缸發動機之後,將價格直接殺到20萬元之內,真正跟主流合資品牌B級車搶食,才有機會終結這種現狀吧。

阿爾法·羅密歐Giulia

性能大鋼炮開著爽,7折為啥沒人買?

英菲尼迪Q50L和捷豹XEL一個不如一個的慘淡表現,其實還不能代表“小眾”的真正境界,因為,同樣是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另一個豪華品牌——阿爾法·羅密歐,其“大鋼炮”Giulia如今還掙扎在定期7折清庫的邊緣。

過去兩年裡,幾乎每年都能傳出阿爾法·羅密歐七折甚至六折清庫的消息,但依然沒能提高在大街上見到這個品牌的幾率。如今,當筆者再次走進這個品牌的專賣店,看到幾乎沒啥人氣的展廳,就印證了筆者的猜想——看來又到七折甩賣的季節了。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銷售顧問表示,現在Giulia已經出了2020年款,之前的2019年款就降價10萬元(四葉草版本除外),原價37.98萬元的280HP豪華版,現在只要27萬就能拿下,相當於7.1折左右。這個折扣率,跟去年國五國六切換時大面積清庫階段幾乎一致。

雖然消費者買的不多,但實話實說,Giulia是30萬元以下性能車裡面,最為純粹的一款運動型轎車——同樣是2.0T排量,大名鼎鼎的高爾夫GTI在它面前就是小弟,三菱LANCER EVO也只能甘拜下風,還別提這倆小鋼炮都只是緊湊級的身段。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280匹馬力、400牛米的扭矩,5.2秒的零百加速體驗,這樣的數字,你很難跟一輛軸距超過2.8米的B級車聯繫起來,關鍵是它只賣20多萬。而且,它不光是動力強悍,其出色的操控性才是真正體現出“人車合一”的標籤。碳纖維傳動軸、全鋁車身都足夠吸睛,再加上前後懸掛都是阿爾法·羅密歐獨有的結構——其前雙叉臂懸掛和半虛擬轉向軸,在最急劇的彎道上都能使車輪與地面保持垂直;後懸掛罕見的採用4.5連桿系統,能確保在崎嶇路面上擁有最佳的橫向抓地力和舒適性。此外,可變轉向比和後橋限滑差速器也都為其操控加分不少。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毫不客氣地說,就幾十萬的車而言,筆者這些年也算閱車無數,Giulia是最有駕駛樂趣的那輛。同時,阿爾法·羅密歐品牌時尚個性的設計理念,也是不少真車迷和女性都極為欣賞的。可就是這樣一輛顏值性能俱佳的後驅“大鋼炮”,居然會落得少人問津的地步,是因為千里馬沒遇上伯樂嗎?

20萬出頭買豪華後驅B級車?探店體驗Q50L、捷豹XEL、Giulia

在筆者看來,原因有三:

首先,品牌知名度低。雖然阿爾法·羅密歐在真車迷心目中地位超然,作為法拉利的近親,出身名門且實力出眾,但在中國,大多數普通人並不認識它。

其次,車身尺寸受限。在B級車領域,國人已經習慣了加長再加長的做派。Giulia連4.65米都不到的小身板,雖然擁有超過2.82米的長軸距,卻難掩後排空間的羞澀,好多人看了轉身就去了隔壁寶馬4S店,3系長軸版那後排都能蹺二郎腿了呢。

第三,售後成本高。這一點,也許是看到阿爾法·羅密歐跟瑪莎拉蒂是擺在一起賣,售後服務體系也共享,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心生“畏懼”:真豪門的服務,可不是草根能消受的。但事實上,Giulia六萬公里的保養成本為2.1萬元,同級的奔馳C級2.0T車型是1.9萬元,是貴了點,但也並非瑪莎拉蒂那般高高在上。

最後說說

都說中國汽車市場正在消費升級,豪華車日子好過。可市場不僅有市場的規律,還有文化的差異。在中國市場,BBA來得早,如今大塊吃肉;英菲尼迪、捷豹們來得晚,勉強喝口湯;至於阿爾法·羅密歐這樣的小眾豪華品牌,幾乎連湯都快喝不上,這就是現實。

但其實,也正是各個品牌堅持自己的造車理念,消費者的選擇才能更加多元——試想下,如果所有品牌都以主流消費者需求為絕對導向,那麼我們看到的汽車還會有差異嗎?

另外,我們換個角度看,同樣是B級車,同樣是後驅,除了國產3系和C級暢銷之外,其他你還能找出一款銷量不錯的嗎?所以,後驅並非暢銷的必要條件。估計寶馬也是看到了中國市場的與眾不同,才陸續弄出前驅的X1和1系之類吧,以換取車內空間這個最為關鍵的要素。

但是,就筆者自己去試駕體驗的這三款豪華後驅B級車而言,它們都是有實力的選手,性能和運動表現這個指標而言,甚至相比同級選手還要更高一籌。而且,它們也是除了BBA之外更能體現自己個性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優惠的誘惑如此之大,完全值得你去看一看、開一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