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诗人就这样被吃掉了

你是否会因为某段话而去看一本书?我当然会。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一段话自然也足以成就某本书。

一个优秀的作家,必定懂得如何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即使只是一秒钟的共鸣,只要这共鸣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也足以说明他的成功。

有一位诗人就这样被吃掉了

我看《山月记》,就来自于这样一段话:

“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雕琢,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愿与瓦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内心不断用愤懑羞怒来饲养懦弱的自尊。”

有没有是我本人了这样的感觉?是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念头吧。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又更知自己不过无为凡人。

故事呢,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名字很中国风,却是日本人写的,叫中岛敦。但这题材吧,又来自于中国。来自于唐传奇《人虎传》。后来入选了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然后,又有中国人翻译回来,成了现在的《山月记》。

故事大概是一个人,最后变成老虎的过程。他既自尊也自卑,不断拉扯,最后,不成人样。改编的故事长不到哪去,所以这本书,其实是个中短篇小说集,故事大多来自中国经典文学。日本的鬼怪奇谈风和中国的古典故事结合?也有点意思。

在以这个故事命名的短篇中,李征的内心思路是:我因为放任自己的自傲又自卑成为了老虎,而清醒的时候越来越短,以前是纠结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老虎,而现在却是纠结,为什么以前会做人呢。

因为做老虎时全是兽性,他吃人,茹毛饮血,这是人性所不能接受的。但最后的最后,他觉得放弃人性自己就会好过很多。他人性的执念是将诗歌名垂千古,这也许是他还没有完全兽化的原因。但他托付于旧友后,恐怕已不期为人了。

我问自己,是否也有感觉到和从前的自己不相同,而又是否纠结过“成为了当初的自己最讨厌的人”,最后嘲笑自己“当初太傻不知愁”?我想,就算如今尚且没有,未来呢?

在《牛人》一篇,完全就是春秋时叔孙豹的故事了。私生子竖牛作为贴身奴仆,欺骗老子搞死哥哥最后还饿死亲爹,这故事大概教我们不要偏听偏信,亲信什么的不能太相信,你看要个饭都吃不上的地步多惨。

可惜了,叔孙豹是个杰出的外交家,他在回答范宣子“死而不朽”的问题是,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这就是后来的圣人三要素。大约他也没想到自己不朽的原因会是,野史传奇吧……

此外还有纪昌学箭出神入化手中无箭而心中有箭,谁知人到暮年连箭都不认识了,以及卫庄公糊涂而令人唏嘘的一生。当然也不止是中国的离奇故事,克西桑和爱必鲁两夫妇相爱相杀的故事啦。

还有夏克在弟弟死后开始中邪编故事了,却因为不劳作被抱怨和江郎才尽最后沦落到被惩罚死掉的下场。“有一位诗人就这样被吃掉了”,《狐凭》告诉我们,那些瑰丽的幻想,在食人部落,确实也无甚可用。

研究汉学是中岛敦的家传,但在那时的日本非常轻视中国,所以他生前发表的文章并不多,死后却备受追捧,被评论为“深入理解历史人物后自己述说并借以表达对人间条件和生命存在意义的怀疑”。私以为,即是今日的“丧文化”了。

在《弟子》中,他重塑了孔子的弟子子贡这个人,这是一个侠义的无功利心也不爱礼乐的,狂热的跟随孔子的人。他旁观着老师的言行,被说服,也总是怀疑,世界太多问题了,而老师的回答总是似是而非,你又不能不信。

“良禽择木而栖,木岂能择禽乎?”孔子不断周游,即使是礼乐崩坏的春秋末年,他也从未停止脚步,他有一腔傲气和梦想,他不服输。作者对世道的不满有多大,对孔子穷也要兼济天下的理想就有多佩服。对老庄的无为思想,看来他是不苟同的。他描述子贡的死亡,说君子要正冠而死,于是他死在正义手里。

在《李陵》的故事里,他从李陵孤兵深入匈奴开始讲起,到他被俘,到武帝灭了他家人,到司马迁因言获罪,再到他心里也降了匈奴后,看到苏武十九年如一日的对比,最后,苏武衣锦还乡。而李陵,一生都在自己的罪恶感中徘徊,死时无名。

在《光·风·梦》中,主人公在小岛上“只说真正想说的话,只做真正想做的事”的晚年生活,英国的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到温暖的热带小岛养病,这是一篇长篇。

这个可爱的小岛,它是一个殖民地。作家不得不因为对殖民政策的愤慨而做出一些维护原住民的举动,他否认殖民统治的思想,正是由于当时的时局,日本正在进行侵华战争,而作者也像书中的史蒂文森一样,在写出这个长篇的第二年,就因为哮喘去世了,不过33岁。

也许是翻译的原因不能彻底通达作者的表现意图,但看多了几篇熟悉了之后大概就能理解作者这样的叙事背后,想要表达的心情。我常常觉得,他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同理心,同理到穿越时空的古代中国,也是很非凡了。

同时他又由于时代悲剧和日本作者所共有的某种情绪,而使文字带了几分唏嘘,也可能由于表达方式的惯性,总是显得像是日记般的随意,倒不至于悲伤,只是每当读完,总是有点怔然,即使我活在中国,也仿佛是重新读了一段历史,从而感受到了当事人的内心,矛盾而纠结。

的确,这是写故事所必备的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