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行業大爆發,如何看待這片藍海

在社交媒體上,關注、分享、互動之間,在對話框裡就能完成交易,社交電商正在興起。它有著病毒般的傳染性,也是新零售在網絡上最吸引眼球的變化之一。

具體來講,社交電商則是面向那些從傳統平臺出走,藉助社交行為興起的電商玩家,通過使用第三方平臺的電商工具,利用社交關係和個人影響力,讓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通過社交拉動其他用戶一起參與,從而達到裂變成無數個導購細分入口。

當流量紅利不在,電商業迎來下半場,而社交電商並不是與傳統電商搶奪存量市場,而是為了激發消費者和品牌渠道的增量市場,以及電商並未完全觸達的三四線城市市場。

以上原因促發了拼多多、Dplus、紅人裝等社交電商平臺的崛起,但更深一層的意義亦或是社交電商對於傳統電商的一次顛覆。

社交電商行業大爆發,如何看待這片藍海

社交電商興起

在過去十年中,電商行業在國內的發展一直處於上半場,這一方面來自於網民數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消費者從線下轉到線上的消費需求,通過電商找到出口得到更好的滿足。

隨著電商模式的深入人心和不斷普及,特別是隨著人們消費升級需求的不斷提升,迫切需要新的技術和新的體驗來改變傳統的購物模式。

用戶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商家同樣開始遭遇營銷困境。不斷有新的商家湧入,零售市場從“藍海”變成“紅海”的同時,流量紅利的消失殆盡。

除了流量紅利之外,微信支付的完善和小程序的成熟等前提,讓社交電商得以繁榮發展。同時,大批成熟電商玩家早已在供應鏈、倉配和物流等方面完善,也成為社交電商能夠迅速崛起的原因。

社交電商能夠實現多樣化的營銷渠道,讓產品能更加迅速為消費者所熟知,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消費方式。

社交電商行業大爆發,如何看待這片藍海

大社交生意

各電商平臺都有著各自鮮明的社交電商特色,基於基因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市場綜合反映,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也讓中國的零售商們有了多種嘗試和選擇。

在社交電商經歷過野蠻成長時期後,市場紅利隨著流量成本的增加逐漸被消耗,而消費升級趨勢下,用戶對個性化精準推薦需求日益增強,使得社交電商開始迴歸本質。

社交電商行業大爆發,如何看待這片藍海


首先,在底部流量,拼多多以提供工廠貨、微型團購的模式,讓消費者購買某件商品,從而將騰訊的底部流量轉化。在拼多多的模式下,任何人可以發起團購,再與移動社交相結合,使優惠激發了用戶的參與感,從而社交流量轉成銷量。

社交電商行業大爆發,如何看待這片藍海


Dplus採用S2b2C模式,最核心的是SaaS服務商和個人店主合作,共同服務消費者。當個人店主在平臺上獲得開店資格後,到商品庫選擇商品並進行上架,生成小店。通過分享的鏈接下單成交後,店主將獲得相關提成收益。

社交電商領域玩法各異,針對不同的商業模式會存在多重的戰略選擇。

社交電商行業大爆發,如何看待這片藍海

從業者的心態

眼下,社交電商圈似乎還未完全成型,眾多的玩家也在以不同的姿勢搶佔市場份額, 玩法上也千差萬別。傳統電商可以靠持續競價的方式獲取流量,而社交電商不行。傳統電商是流量打法,社交電商從一開始其實就是品牌打法。

而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社交電商,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永遠都是留存轉化最關鍵的一環,社交電商領域誰能在倉儲、物流、品控、消費者增值服務上做更多的企業會更有機會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