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弗吉尼亞,情人福地。民生好就是最大的民主。

​​


美國今天(4月8日)感染新冠總共43萬多,比我住的縣總人口還多。我們這個30多萬人的縣,感染237人,病逝2人。全美國感染最多的是紐約州,一家超過全球任何國家。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紐約州因為人多、經濟發達、擁有第一大城市紐約,又稱帝國州(Empire State)。這次疫情最嚴重,至今沒有有效緩解。最近幾天都有醫護人員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提供個人保護裝備(PPE)。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這位女士的牌子上寫著:“別不給武器就把我們送上戰場!我要個人保護裝備”。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看著讓人心酸。

我的文章不僅揭示美國的問題,也會介紹美國好的方面,有趣的地方。

比如紐約州號稱帝國州,這個稱呼就印在州政府發的車牌上。紐約擁擠喧鬧,不少人在那裡上班,但住在一河之隔的新澤西州。該州號稱紐約的後花園,所以車牌上印著花園州(Garden State)。

我們州的車牌:“弗吉尼亞,情人福地”Virginia is for lovers),很浪漫溫情。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但州旗、州徽卻殺氣騰騰: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上面的拉丁語的意思是:這就是暴君的下場,為古羅馬布魯圖參與刺殺凱撒時所說。


美國好的方面,比如,為了配合我寫文章,女兒第二次去校車站點,領免費的早、午餐。儘管她不願去,因為不愛吃,但我想看看有什麼不同。


今天的變化是,每週從週一到週五送五次,改為週一和週三送兩次,一次可拿兩三天,減少感染風險。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這是一天/一人的早、午餐。兩週前由縣教育局向所有的學生提供,後來隨著失業劇增,許多家庭現金斷流,任何人都可以去領。


看上面的數量、質量,免費的東西只能提供一個基本的保障,但不會讓你過上想要的幸福生活。這樣的餐飲價格在3美元多,相當於華盛頓地鐵的起步價。

北京的地鐵起步也是3元人民幣,但顯然買不到這些東西,由此可見美國吃的東西很便宜,活著不難。


這是美國的又一好處。


生存權有保障,但發展權很昂貴,比如養房、大學、醫療、競選、旅遊度假……

其中的醫療,在歐洲、日本、中國臺灣、包括美國的近鄰加拿大,全世界的大多數發達地區,都屬於生存權的範圍,有免費的全民醫療,如英國的NHS;或者像臺灣、日本等有花費不多的健保、醫保。中國也在推廣擴大全民醫保、農合醫療。

我在體制內工作20多年,其中在北外連續15年,一直有公費醫療,後來代扣不多的醫保。但那時年輕體健,幾乎沒看過什麼病。


2017年3月辭職後,自謀職業,自己交最低一檔的社保,在北京是每月1200多元(每年有10%的上漲),包括養老、醫療、失業三項。當時也沒覺得好壞,只是有點落寞,以後全得靠自己了。工作這麼多年,社保不要中斷,60歲退休以後多少有點養老。

半年後移民不入籍來到美國,一對比一下覺得中國社保的好。原來有僱主,公司有補貼,還沒覺得美國醫保太貴。後來自僱開個小公司,全部自己出,才覺得醫保實在是貴。

收入首先要交稅、交社安。社安不像中國的社保,不包括醫保,只包括67歲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和基本醫療。自己交社安的比例是收入的12.4%,需要交夠40個點,一年最多四個點。交的多至少需10年,交的少、工作中斷,可能一輩子都交不夠。

如果交夠的話,65歲開始可以領養老金,當然交的越多、領的越晚,拿的越多。

那麼到底能領多少呢?

根據美國政府的統計, 2017年每月人均1254美元(來源:https://share.america.gov/zh-hans/social-security/)。

1254美元什麼概念?

不要按匯率算,就是按匯率算,也就8000多元人民幣。實際上應該按購買力評價(PPP)算,即同樣的東西,在中美的價格比較。

不算住房、醫療等大宗開支,美元和人民幣多數時候是1比1的關係,比如地鐵都是3,路邊店買瓶水都是2。

可見美國人,並沒有想象的富有,老了也是。至於進福利養老院,那是另外一回事,需要符合條件,拿不到多少可支配的錢。養老院條件也是有好有壞,比如這次疫情,美國的許多養老院就是重災區。


回到醫保。因為交的社安不含退休之前的醫保,需要單買。


是有免費醫療,即白卡,但對收入、存款、就業等有審核,很多人不符合,再說免費的醫療,就像上面免費的午餐一樣,好壞自知。還有部分保留的中低收入醫保,即奧巴馬care,也有收入限制,自費部分、涵蓋條款也不理想。


大多數人只能買昂貴的商業醫保,有數額不等的自費部分。

像我們家,三個人買醫保,一個月近1200美元,一年14000美元,2000美元以上才報銷。想想中國醫保,一個月才1200元,含三項(養老、醫療、失業)。雖然也有自費、報銷比例、有些藥品不涵蓋,但總是有個基本的保障。

事實上中國的總體醫療價格遠遠低於美國,而且不用漫長的預約等待。所以很多華人、美國人,不管在中國有沒有醫保,經常利用探親、出差,在中國看病、看牙。

那麼美國的看病預約需要等多長時間呢?

還是美國政府的統計,看病平均等待24—32天。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來源:https://share.america.gov/zh-hans/physician-appointment-wait-times/


所以流傳著一句話:小病早好了,大病早死了。

對於美國高發的糖尿病患者,就更要命了。救命不可少的胰島素,由於幾家醫藥公司的壟斷,價格高昂,很多人買不起(近3000萬人沒有醫保),有人死了,多數人想辦法到鄰國加拿大或墨西哥買。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加拿大人在這一點上最鄙夷鄰居,還超級大國,連一些小國、窮國都不如,醫療商業化,生命權沒保障。


疫情來襲,美國醫療也有進步。

今天收到通知,對中低收入的一種醫療救助方案,現在看病暫時不再支付自費部分。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0):民主(三)


目前美國對冠狀病毒,檢測免費,治療如果沒有醫保,需要自費。上面的方案,能涵蓋少部分人的新冠治療。現在白宮也在考慮,是否拿出補助,給所有人都免費治療,以防有人因不能負擔,蔓延擴散。

但是,今天和另一個鄰居John討論此事時,他堅決反對全部免費。因為他有醫保,交了錢,就想要好的條件。如果一旦免費,大量的人湧進來,就會擠佔醫療資源,侵害他的利益。


有點道理。


這篇講民主,又扯到醫療、民生,因為民生就是最大的民主。美國是有選舉、選票、燒錢的競選等民主,但醫療飽受詬病。

我過去迷信美式民主、選舉,有一些試驗和言論,到美國深入體驗,一比較,不是那麼簡單。


比如醫療,中國有很多問題,但城鄉正在推行全民醫保,雖然質量不高,但有個基本的保障。而美國沒有。中國看小病不是大問題,但美國如果沒買保險,看個小病、叫個救護車,賬單寄來,就能嚇得你心臟病發作。

中國GDP總量目前是美國的三分之二,人均只有六分之一。但窮國辦大教育,中國實現了9年義務教育(美國是12年),極其低價的大學教育,是個很了不起的成就。像美國大學那樣昂貴,我肯定上不起大學,到不了美國。我當年的學生、現在的讀者,也會背上沉重的教育負擔。

再比較中國便捷、經濟的公交,對老年人的優待,四通八達的高鐵,不怎麼漲價的水電氣,全民可負擔的上網、手機費。


這就是民生,這就是最重要的民主。


美國是由於發達了才民主,而不是民主了才發達,想想它1971年才實現全民普選。

我還引發一些事,比如曝光某明星吃空餉,這個事儘管議論很多,但是非很清楚:明星最後辭職。

而無意寫的一篇文章,更是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不看我到底寫了什麼,斷章取義,就把我批判一通。這篇文章的全文,我發於今天的微博:@喬木DC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下面是原來同事丁啟陣教授對文章的評論。

旁觀北外喬木


丁啟陣, 2017年1月


近日,我的微信中先後收到多位朋友發來的有關@北外喬木 的鏈接。鏈接都是關於喬木先生最近一篇博文《男教授面試女生那些事》中,說他自己面試女研究生時“一看胸二看臉三看屁股四看腿”的議論引發的討論。


朋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微信朋友圈中的單位同事圈、玩樂圈,也有人在議論這個事。可見喬木這事傳播範圍不小,影響挺大。


朋友們之所以給我發關於喬木的鏈接,原因不出如下三點:


一、我跟喬木同校搵食,可算同事;

二、都是“名博”,我可能認識喬木;

三、希望我以近水樓臺的身份,爆一點喬木的料,或者談談感想。


此外,有的人可能還有點兒幸災樂禍心理:瞧你們學校,都是些什麼人!


我還真認得喬木。面對面的接觸,先後有三次:


第一次是三年前在騰訊網“大家”專欄簽約作家的年度聚會上,喬木主動找的我,說了幾句客套話,算是相互認識了;


第二次是兩年前在鳳凰網於河北徐水著名企業家孫大午那裡搞的名博年度聚會上,禮節性招呼,也沒說什麼有內容的話;


第三次是前年,在學校教工餐廳吃午飯時,我端著餐盤,主動找的喬木,打聽了一下他的處境情況。


此外,要麼是聽來的關於他的消息,要麼是偶爾看到的他寫的文章和微博。總之,沒有頻密、深入的交往,瞭解不多。我對他的初步印象,是有才氣、有想法、挺性情的一個人。


雖然同校謀食,同樣忝列“名博”,但我感覺,我跟喬木不是同一類人:他關心政治,我對政治沒有興趣;他與人交往積極主動,我消極被動;他熱情多動,我冷靜遲滯。喬木的一些觀點和做法,我也並不認同。


但是,同事、朋友們對喬木近乎咒罵的批評,以及言語之間流露出來的不屑,我是完全不能贊成的。


首先,我並不認為,面試研究生入學考試女生“看胸看臉看屁股看腿”是喬木擔任考官時的真實情況。在北外擔任研究生入學面試考官的次數,我肯定比喬木多——無他,工作年頭長——見過的女生,也應該比喬木多。


我所瞭解的情況是,每次面試,任務都很重,人數眾多,時間緊迫,基本上沒有閒心情看這看那。再者,面試一開始就進入了知識、理論的競賽軌道,考官眼裡,知識儲備多,理論修養好的考生,是自帶光環的,可以彌補相貌的不足;而知識、理論兩方面有明顯欠缺的,相貌再好,也是空洞、蒼白的,難以動人。


好比奧運會百米賽跑,觀眾的目光自然會被優勝者所吸引,遠遠落在後邊的選手,誰有興趣去關心他們(她們)的美醜呢?


請注意,喬木這是寫文章,而且是在網絡上發表的文章,是希望能廣泛傳播的,吸引眼球,多多益善。因此,誇張是意料中的修辭手法,偏激是有心為之的作文策略。


另外,能夠如此“直白”地把難登大雅之堂的心理活動白紙黑字地寫下來的,如果讀者只能得出“作者是個壞銀”的結論,那麼,這讀者的閱讀、理解能力顯然是堪憂的。


我敢肯定,這類讀者,世界文學名著,基本上都是讀不懂的。閱讀不能是小衚衕趕豬——直來直去,得轉動一下腦子。


其次,錄用人才,以貌取人,無可厚非。理由,我可以一口氣列舉出很多條:相由心生,相貌美醜跟內心善惡往往有直接的關係,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趨美避醜,符合人類文明進化的規律;社會上的許多行業、崗位,例如教師、護士、外交官,都有相貌上的要求,相貌姣好者容易就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事實上,優先錄取相貌姣好者,是全社會、所有高校錄取人才時心照不宣的普遍做法。一定要說喬木有錯,也只是錯在措辭不當。古語道:“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翻譯成白話,就是:這樣粗俗的話,斯文人寫不出來。


其實,喬木的“看胸看臉看屁股看腿”論,是有前提的,“在能力和表現之外,會有幾個影響因素”。可見,喬木也是把能力和表現放在比相貌身材更重要的地位上的,能力和相貌是先決條件。


接下來,就得說到喬木為什麼不能像“薦紳先生”(斯文人)那樣寫文章,措辭雍容大度、溫文爾雅呢?我認為,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孤憤,或曰情緒。一個研究傳播學有相當成就的年輕學者,一個對傳播相關理論知識、培養人才有著濃厚興趣和激情的中年教師,被上級領導以“莫須有”的罪名、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地調離他熟悉的崗位,剝奪他熱愛的工作,先是束之高閣,接著是命他做自己所不擅長的圖書管理員的工作,同時給以種種的不方便。


一個受了多年這種不公平待遇,或者說憋屈的人,有幾個能夠做到說話作文雍容大度、溫文爾雅的?司馬遷早就發現了一個文化史的規律:上古的優秀詩文著作,都是聖賢“發憤之所為作”。


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喬木還是“憤”得很不夠的,充其量,他只是表現了一點兒玩世不恭的態度而已,未超出詼諧的範疇。


同事中,似乎有人引本校教師隊伍中有喬木這樣的人(事實上,喬木已經不能算是教師了,學校宣傳部已經明確表示:“喬木早已調離教學崗位”)以為恥辱的。對此,我非常不以為然。上邊說過,我跟喬木其實並不熟悉,更乏深交,對他的情況瞭解很少。


但是,假如喬木只是因曾經參選海淀區人大代表、曾經公開舉報過何炅“吃空餉”、曾經發表過宣揚民主憲政的文字,便有了目前的遭遇和處境,我反而為我所在的大學感到遺憾。


不錯,喬木是個挺能折騰的人,他的折騰也可能會給校方製造一些麻煩。但是,喬木的折騰,比得上北京大學的許多前輩、同行嗎?


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嘛,縱觀近現代歷史,北京大學之所以為北京大學,之所以能獲得普遍的尊敬和廣泛的聲譽,不正是因為它曾經擁有過陳獨秀、胡適之、李大釗、魯迅等一大批能折騰的教師嗎?不正是因為它學術思想上有兼收幷蓄的雅量嗎?不正是因為它容納了若干敢於批評政府批評制度的學者嗎?


一個連喬木這樣的教師都容納不了的大學,是不值得尊敬的。


最後,我順便指出一個有趣而殘酷的事實:大學校園不復存在的千百年後,將沒有幾個人會記得它——誰記得歷朝歷代那麼多太學國子監?


而像喬木這樣的教師,儘管受盡它的排擠,鬱郁不得志,甚至齎志以歿,沒準只因為一兩篇有才情的文字,而流芳後世,受到人們的深情懷念。


原因很簡單,存在時龐大威武的大學,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個體的生命是有感情的,世上惟有感情可以動人;人類文明歷史,會去感念哪怕只有一丁點兒創造成績的個體,卻不會去記住一個徒有軀殼的機構。


好好珍惜、愛護任何一個有才情的具體的人吧,大學算個球!


搜索微信公號:天下傳播 (tianxiaus),更多疫情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