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難,靠什麼來增加就業呢?(原創)

就業難,靠什麼來增加就業呢?(原創)

1、就業是第一民生。百姓有就業崗位,就有收入,就可以養家餬口。當前,就業的形勢比較嚴峻,不少企業受經濟下行嚴重影響,經營狀態不良,有的關門停產。企業吸納就業能力在減弱。比如,大批農民工返鄉。

那麼依靠什麼來增加就業能力?

2、依靠國有企業擴大就業可以嗎?現在看是不現實的!

一是新設立的國有企業不多,特別是較大規模就業空間的國有大企業很少,也就是新的就業崗位不多。

二是現有國有企業正在減員增效,短期內,不可能增加更多新的就業崗位,現有職工能夠保住崗位就不錯了,怎能吸收新的就業。

三是國有企業結構性就業崗位也不多,有些國有企業可能需要某些方向的專業人才,但這樣的崗位專業性強,吸納就業能力也很弱。

四是吸納就業較多的銀行保險證券行業,也在收縮,不少員工轉行或被減員。

3、承擔就業的主力軍是民營企業嗎?實際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吸納就業最多的是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它們承擔著城鎮職工就業的絕大部分。

讓我們看一組數據。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徵,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看看,民營經濟負擔著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國有企業只負擔百分之十幾的勞動就業。兩者的差距夠巨大了吧!

4、為什麼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呢?

主要是受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和國內過剩產能出清、新的環保政策施行,以及房地產業的擠壓、金融支持無力和吸血、新上基礎設施減少,造成出口受阻,投資減弱,消費乏力,實體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突出,增長速度明顯下降,不少企業關停、倒閉、破產。即使很多不差錢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融資後,債券兌付仍然違約,這說明企業日子很難過。就業空間迅速縮小,這樣大量在城市就業的農民工有很多返鄉。

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六穩,第一項就是穩就業。怎麼穩就業?

實際上六穩的前提,是穩企業!企業生產經營穩住了,企業發展穩住了,企業擴大規模穩住了,那麼就業難題也就迎刃而解。

因此,現在關鍵是穩住民營企業的發展,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國家政策要支持推進民營企業創新創業,加大對民營經濟的信貸支持,加快推進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為民營經濟創造良好的環境。只要民營企業不斷髮展壯大,新的民營企業越來越多,新的經濟主體越來越多,就有廣闊的就業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