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詞章話南唐(十一)​

“雪夜定策”時間: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冬天。“雪夜定策”地點:大宋京城汴梁趙普家客廳。“雪夜定策”參與者:趙匡胤、趙普、趙光義。“雪夜定策”主題:統一天下。“雪夜定策”內容:先南後北,先易後難。“雪夜定策”服務員:趙普老婆。“雪夜定策”環境:木炭爐子燒得通紅,烤肉架子熱得燙手,豬肉、羊肉“滋滋”冒油,“老白乾酒”清冽綿醇。“雪夜定策”背景音樂:北風那個吹來,雪花那個飄~~

趙匡胤指揮大宋軍隊翻山越嶺打南漢,戰天鬥地博風浪。其艱難程度,給十場、八場戰爭都不換。大宋幾乎耗盡國力,才於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十月把南漢給打下來。本來也不會只打一年多時間,趙匡胤就可以攻堅克難。南漢地形複雜,又是大海又是高山。劉鋹即使沒有別的本事,揹著南漢皇帝御璽逃跑的本事還是有的吧?

劉鋹一跑,御璽一背,南漢就不算亡國。劉鋹不傻,早就想到了這步棋。劉鋹挑選出心腹之人徵調到十多艘又高又大又結實的戰船,把金銀珠寶、皇后嬪妃裝得滿滿的,提前集結在碼頭上等著自己。宋軍攻城,漢軍不支,劉鋹揹著皇帝御璽跑到碼頭上,抬眼一看,船呢?船怎麼不見了?


千古詞章話南唐(十一)​


​劉鋹的十幾艘又高又大又結實的戰船,怎麼不見了呢?開跑了唄。讓誰給開跑了?不知道,也用不著知道。又是金銀珠寶又是美女嬌娥的,誰開跑了誰沾光。劉鋹對著萬頃波濤萬念俱灰,連投海自盡的勇氣也“灰”沒有了。銜尾追來的大宋官兵一擁而上,把劉鋹抓了一個結結實實。

劉鋹被押解到大宋首都汴梁,乾淨利落地跪地叩頭。面對著趙匡胤的厲聲問責,又幹淨利落地把扣押龔慎儀、抵抗大宋軍隊、寵信女術士、閹割眾大臣等等罪名全部推到南漢的忠臣良將龔澄樞身上。趙匡胤讓劉鋹辯解得都沒有辦法繼續斥罵下去了,只能夠殺了龔澄樞了事兒。

龔澄樞被殺,劉鋹興沖沖地戴著趙匡胤給予的“左千牛衛大將軍”“恩赦侯”兩頂帽子,在汴梁城笑話一般存在了9年。熬死了宋太祖趙匡胤,迎來了宋太宗趙光義。按理說38歲的生命歷程不算長,但是人家劉鋹的生命質量高。該吃的吃了,該喝的喝了,該玩的玩了,該浪的浪了。小夥兒長得帥,粉面朱唇的,手還巧,能歌善舞。給趙匡胤編過“雙龍戲珠”的馬鞍子,給趙光義敲過得勝還朝的竹節棒。人家自己都不覺得死於38歲是一件遺憾的事情,咱們也就別跟著惋惜了。

趙匡胤下死手剿滅南漢,其瘋勁兒,狠勁兒,讓李煜察覺到其戰略意圖——一統江山。身處弱勢的李煜再一次拿出謙卑的姿態,以期保住祖宗基業。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十月,李煜派遣弟弟鄭王李從善攜帶禮物和奏表進入汴梁朝貢,請求趙匡胤罷除給李煜下達詔書不直呼其名的禮遇。

趙匡胤毫不客氣地予以同意,並將李從善扣押在汴梁不讓其返回南唐。李煜在金陵等不回弟弟李從善,卻等來南唐愛國商人傳來的消息——宋軍在荊南(今湖北荊州一帶)建造了一千艘戰艦。宋軍建造戰艦要幹什麼,傻子都知道。南唐眾人建議李煜燒燬宋軍戰艦,李煜卻沒有采納這個建議。

李煜知道燒燬宋軍戰艦完全是在做著無用功,除了能夠立刻引發戰爭以外,毫無用處。以大宋的國力,別說燒掉它的一千艘戰艦,就算是燒掉它的汴梁城,也傷不了它的筋、動不了它的骨。避免開啟戰端,才是南唐必須要做的事情。李煜在錐心痛苦中繼續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對大宋君臣展開攻心戰術,以求爭取最大限度的同情和憐憫。

開寶五年(公元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衣服配飾,都更改為臣子系列。即使是謙卑如此,趙匡胤仍然不肯放過李煜。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大宋水陸大軍列陣長江北岸,準備對南唐動手。

動手之前,趙匡胤下達詔書哄騙李煜前來汴梁參加祭天大典。李煜知道,此時此刻自己決不能夠離開南唐。他留下來,南唐在與大宋的博弈中也絕無勝算。但是,他可以盡最大力量承擔責任,保護子民。

李煜兩次上表向趙匡胤陳述自己不能夠趕赴汴梁參加祭天大典的理由,請趙匡胤予以體恤。同時送重禮給大宋諸多文武官員,求他們從中斡旋。李煜所有努力都沒有動搖趙匡胤統一天下的決心,開寶七年(公元974年)九月,大宋軍隊吹起進軍號角。

李煜滿腔悲憤化作沖天豪情,立刻提點南唐水陸兵馬與宋軍大打出手。就在李煜排兵佈陣全力迎戰宋軍的時候,一衣帶水的吳越國在國王錢俶的組織下出兵協助宋軍夾攻南唐。吳越國上來打南唐了?沒錯!就是在天災降臨的時候得到南唐第一任皇帝李昪全力援助,在南唐第二任皇帝李璟蒙難之時袖手旁觀,在南唐最後一任國王李煜繼位之初挑撥離間的吳越國,這一次直接對南唐下黑手啦!

吳越國國王錢俶,絕對是如假包換的五代十國時期坑爹界扛把子。他已經於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將趙普坑得失去趙匡胤信任,被趙匡胤幾乎一擼到底趕出汴梁。這一次,又要把李煜坑得滅國失家,萬劫不復。

李煜知道說什麼話都沒有用了,只有一條命可以拼上。李煜扔下寫字的筆,拿起奪命的劍,直面烽火狼煙。但是,在此期間他寫下的諸多詩詞流傳至今。其中,我最感慨、感嘆又淚目的,是其中兩首。

《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風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欄杆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月夜。

《更漏子》:金雀釵,紅粉面,花裡暫相見。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珊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二月,宋軍攻破金陵關城。三月,吳越軍隊進攻常州,南唐大將皇甫繼勳戰死,知州禹萬誠投降。六月,大宋軍隊與吳越軍隊匯合,進逼潤州,潤州留後劉澄投降。南唐洪州節度使朱令贇率領15萬將士前來護駕救主,在皖口(今安徽安慶)遭遇宋軍。南唐將士同仇敵愾,奮勇爭先,一舉擊潰擔任正面阻擊任務的大宋軍隊。宋軍倉皇后撤,留下停泊在長江岸邊的大大小小戰船。朱令贇欲除後患,下令部隊焚燒宋軍戰船。沖天大火燃起,不料風向突變。南唐將士們陷身火海,死傷慘重。宋軍藉此機會全線壓上,將南唐軍隊重重包圍。皖口一戰,慘烈異常;風雲變色,日月無光。戰至最後,南唐大將軍朱令贇及其副將王暉被宋軍擒獲。南唐,至此再無反擊之力。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十二月,南唐都城金陵被宋軍團團包圍。金陵守將咼彥、馬承信、馬承俊等人相繼力戰而死。李煜兩次派遣徐鉉攜帶金錢出使大宋,懇求趙匡胤放南唐一馬。趙匡胤回答得倒也乾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十二月底,李煜具表投降。傳三世歷一帝二主的南唐,退出歷史舞臺。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正月,李煜及其弟弟、家眷被解送汴梁。船行長江,李煜寫下《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閒坐細思量。

英雄戰敗,仍是英雄。李煜到達汴梁,全不似劉鋹被押解進汴梁的模樣兒。趙匡胤走下御座,面對面和李煜進行對話。雖然說得不是什麼動聽言辭,終究也沒有像對待劉鋹那樣橫加羞辱。隨同前來的南唐文臣武將,也沒有像南漢忠臣龔澄樞一樣,被趙匡胤追究責任一刀砍死。趙匡胤冊封李煜為“右千牛衛大將軍”(左千牛衛大將軍是活寶劉鋹)、“違命侯”,幽禁汴梁。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