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文|霏常說

(文章較長,此時看不完可先收藏)

我們仰望著王健林輕飄飄地說出那句“一個億的小目標”,我們反覆聽著馬雲的創業語錄和退休演講。再看看我們自己,為什麼讀了很多勵志書,但依然過得不如意?為什麼已經很努力了,卻依然看不到明天的希望?如何才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呢?

關於成事,莊子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曾國藩認為,成事應“立德立功立言”;經研究《曾國藩嘉言鈔》後,馮唐所著的《成事》一書告訴我們:成事是一個人一生的修煉,最重要的是,成事可以學習。

不論莊子、曾國藩還是馮唐,他們所處的地位對於我們而言遙不可及。今天我要說的這本《能耐:成事的簡單法則》,是作者陸強以自己和朋友創業的親身經歷為實例,從草根的角度解析了作為普通人如何“成事”,其中包括2大關鍵字和7個要素,對我們很有啟發和借鑑意義。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一、第一個關鍵字:能,即能力

我身邊不乏高學歷的人才,但他們中的一些人事業並不順利。觀察下來,他們普遍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他們通常引以為傲的“有能力”和“高智商”,實際上是一種在學校裡學習的能力,而非工作上的能力。

什麼是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有“能用的力”。在你的工作崗位中,你有“能用的力”可以發揮出來,才能稱得上真正的“有能力”。正所謂,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才是正道。

能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靠學校裡所學的專業知識嗎?沒這麼簡單。

從《北京商報網》去年發佈的一項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由於在校所學和實際工作內容的脫節,以及其它多方面原因,現在畢業生在求職方面,“專業對口”這個需求僅佔4.7%,排在了倒數第二位。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所以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應該放平心態,不論在校期間有多麼“輝煌”,走上工作崗位後所有人都是從零起步。

那麼,職場上的“老人們”如何看待“能力”這個詞呢?很多中年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地上下班打卡,依然逃不過“中年危機”的風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能力跟不上節奏了。5G時代都快到來了,你還幹著2G時代的工作,拿著4G時代的工資,老闆不裁你裁誰呢?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但是,消極情緒一點用都沒有,我們應該好好想想,如何在對的地方發揮自己特有的能力?

在人才倍出的今天,個人的能力是相對而言的,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和提升的。在《能耐:成事的簡單法則》中指出,想要提升併發揮能力,合理定位、思維升級、規劃期限,選擇平臺,這四個因素缺一不可。

01 合理定位:明確自身優勢,找準持續發力點

龜兔賽跑的故事其實並不合理。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會悲觀地發現,那些“天才兔子”往往比烏龜更勤奮,他們已經跑得比常人快了,但每天還在不斷練習。在賽跑這個領域,兔子就是天才,那麼烏龜就不要在跑步方面和兔子較勁了,拉他去比賽游泳,看誰會贏?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放在我們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世界因有不同的物種而豐富多樣,人類因有不同的性格而精彩紛呈。如上圖,左右大腦分工的差異,決定了我們每人都有與生俱來各自的稟賦。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同樣也引申出不同的行業和崗位。我們應明確自己的愛好和專長,勇於踏出禁錮自己的怪圈,去新的領域探索新的可能性。

美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曾經提出過“第二曲線”理論,即任何企業的發展過程,都是一條有起有伏的拋物線。企業想要保持不敗,必須在這條曲線走向下滑之前,找到能夠增長的第二條曲線。這條原理,同樣也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人生。——《能耐:成事的簡單法則》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02 思維升級:思考的深度,決定了你人生的廣度

不得不承認,我們有時也是那隻井底之蛙。

我們很多人每天的日程就是簡單的兩點一線,假設把生活半徑看作圓規的兩個角,那麼畫出的圓就是把我們圈住的那口井。生活圈限制了我們的視野,幸好現在是網絡時代,我們可以做到足不出戶,便知曉天下事。

但網絡時代的一大弊端是,信息的碎片化將我們的整體時間分割得七零八碎,無數垃圾信息使我們習慣於發散思維,很難進行收斂化思考。

發散性思維偏感知和聯想,而收斂性思維偏邏輯推斷和評估決策。這兩者在個人思維力的提升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方面的單一發展都會限制我們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從下圖可以看出,工作中所運用的方法就是這兩種思維交替進行的過程。(下圖引用於夏普中國集團人才開發中心總經理陳翔湧的“成為最善於解決問題的優秀員工”)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除了需要刻意鍛鍊收斂化思考外,我們還應擺脫慣性思維。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憑什麼我要做那麼多事,給我多少錢呀?!”正是這種“給錢幹事,沒錢不幹”的慣性思維,限制了我們多元化展示自己的空間。可以反過來想:你不幹,誰知道你優秀呢?試想,一個上司安排什麼就做什麼的員工,和一個主動和上司溝通,積極參與公司發展的員工,領導更喜歡留哪一種呢?

03 以終為始:給夢想一個期限,它才會真正實現

這個小標題中有三個關鍵詞:夢想、期限,以終為始。

首先,我們要明確自己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從小我們就被父母教育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但很多人所學的專業和所從事的工作並不是自己擅長或者愛好的,但這些猶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青春就這樣在迷茫中流逝,待到需要往茶杯里加枸杞的年齡時,迎來的卻是可能隨時失去的“飯碗”的命運。

現在的你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希望十年後的自己成為什麼樣子?或許你的內心就會有答案了。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其次,所有的夢想都應有個期限。“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句小學生都會背的話,不正映射著我們很多人的日常嗎?正如學生步入社會前要經過一系列階梯式學習、做項目活動需要規劃日程安排一樣,我們的夢想也應有個“日程表”。只有訂下每一個小目標的截止日期,我們才有穩步邁向夢想大目標的可能性。

第三,以終為始即意為倒推。《能耐:成事的簡單法則》中舉了一個例子我很贊同。作者陸強的一個網友有次在QQ上曬自己在一年內讀了兩百本書,但她列出的書單涉獵面非常廣,包括偵探、心理、管理和青春文學等。看了這麼多書,有一半對自己未來的目標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只是為了“看”而看,不懂得如何輸出和運用,這樣泛泛地讀書真的有用嗎?

赤羽雄二在《麥肯錫精英的高效閱讀法》一書中寫到:為了發現自己需要閱讀的書,你要規劃未來5年的目標,從目標倒推現在應該採取的行動,同時會明確自己需要閱讀的書籍。

04 能力變現:在高價值區做正確的事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一個月的工資都抵不上他一頓飯的錢?”,“我明明比他更勤奮,但我的付出為什麼總和回報不成正比?”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兩組實例。

在智聯招聘公佈的《2019年大學生求職指南》中有數據顯示,有七成2019年應屆畢業生的簽約月薪在6000元以內。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騰訊今年8月14日公佈的財報顯示,“目前騰訊集團擁有56310員工,同比去年的48684名增加了7626名新員工;上半年總酬金成本是人民幣242.59億。”雖然有人打趣說,騰訊員工薪酬“被平均”化,但網傳7.27萬的平均工資也令大多數公司望塵莫及了。

如果你所處的行業處於下游,那麼你無論如何都無法和處於風口期的上游行業去競爭。這就好比蘋果公司和富士康。每售出一臺蘋果手機,蘋果公司的利潤在1000元以上,而富士康每組裝一臺手機的代工費只有幾十元錢。今年8月,富士康為了縮減成本,還僱傭了超過工廠總勞動力50%的臨時工,不僅違反了《中國勞動法》的規定,還無法保障臨時工享受正常的福利和保險。甚至很多臨時工表示,如果辭職就收不到約定的獎金,高強度的加工也令人苦不堪言。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以上兩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平臺確實能給予你不同的回報,而平臺的高度有時就是你成事的天花板。

“最終決定兩個人差距的,是你到了哪個平臺。這是整個大環境給人的‘賦能’,不是單獨一個人靠自己的力量可以改變的。”“不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很多時候,平臺比你想象的更加重要。”——《能耐:成事的簡單法則》

有能力就一定能成功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二、第二個關鍵字:耐,即耐力

耐力,不是苦行僧似的頭懸梁錐刺股,而是從調整心智和增強體力開始,讓良好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從而使看起來很“苦”的事能循序漸進地堅持下去。這方面可以結合我之前寫過的一篇關於《精力管理》的書評一起來看。

《能耐:成事的簡單法則》一書從情緒、複利和積累三方面對耐力進行了闡述。

05 反向思考:用情緒的力量,創造正面價值

我們都知道: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命運。

消極情緒和拖延症如同鴉片,它們侵蝕的不僅是你自己,還有你的人際關係。它們消耗著你的鬥志和精力,使你的問題越積越多,從而引發嚴重的自卑。

“那種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我們說他狂妄;但是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比一個狂妄的人還要更加糟糕。”——俞敏洪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克服自卑,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就像一枚毒瘤,隱藏在我們的內心,令人備受煎熬。要想樹立信心有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就是:不要一次設定太高的目標。

在你的力量還未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過高的目標反而會使你在執行過程中遇到重重阻礙,令你過於痛苦而產生逃避心理。

這時,需要把目標調整得相對合理,每完成一個階段的任務,就適當給予自己一點小獎勵,這類似於打遊戲通關,關卡的任務是呈階梯遞進式的,我們給自己設定的小目標也是如此。

這樣做的好處是,通過完成一個個小任務,樹立自己的信心,漸漸培養出正向、積極的內在力量。用情緒的力量支撐前進途中需要的耐力。

06 複利效應:別急,每天進步一點點,你也能成為1%

複利效應,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滾雪球”效應,它本是經濟學術語,也同樣可以運用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網上經常看到關於複利效應的經典公式: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能進步1%,一年之後他的能力會提升38倍。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錢生錢,利滾利,需要的是時間和堅持,複利的核心也是如此。

反思下我們自己,年初訂下的目標如今實現了多少?還有三個月就2020年了,有沒有為虛度了大半年的時間而懊惱呢?

和同事的半月一歌、和女友的每週一場電影、和朋友的每週兩桌酒局、以及自己每晚雷打不動的王者,是否可以適當刪減呢?豪言壯語中的夢想永遠只會是夢一般的存在,而只有付出實際行動,並且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將夢想照進現實。

07 穩贏法則:每一次爆發,都是蓄謀已久的醞釀

作者陸強舉了一個他身邊的例子。他有個朋友,畢業後看到很多人在淘寶開店,於是借了兩萬元進貨,也在淘寶開了一家小店,但由於不懂運營和管理,一個月就放棄了;接著他建了一個公眾號,複製了一些雞湯文推送,一個月後見沒多大進展又放棄了;後來看微商十分盛行,就加盟了某平臺,使勁在朋友圈刷屏,被舉報後放棄;又聽說寫文章能掙錢,於是註冊了今日頭條,但他連新手期都沒熬過,又選擇放棄。

有人說,他這是勇於嘗新,他沒有把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上,而是一直在努力著。但實際上,他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他的這種努力沒有方向感。

我們不排斥嘗新,有時遇到新鮮事物,如果不親自體驗確實無法判斷到底是否適合自己。但每個事物都有利弊,每個行業也是如此。這個世界上不會有自己完全喜歡的職業,即使再喜歡的事情,做久了也會厭倦。

用心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到極致,怎麼都比用分散的精力去做好幾件事情要來得划算。你不必成為每個方向都精通的人才,但一旦選擇某件事,就要堅持下去。最後,你的成長,會讓你自己都感到驚訝。——《能耐:成事的簡單法則》

送你一套成事指南,簡單到只需讀懂兩個字

成事的簡單法則,兩個關鍵字就是“能耐”。

能力的上限與耐力的底線,決定了一個人的成長空間。沒有能力的耐力是一生平庸,沒有耐力的能力是一時之勇。——《能耐:成事的簡單法則》

但浮躁,似乎已成為了當下社會大多數人身上的一種“亞健康”通病。它源於急劇變化的社會、我們心底的恐慌,也源於對未來的一種無力感。

任正非曾在記者採訪中評價王健林的“一個億小目標”是在毒害青少年。他說:“金錢至上的社會中,你還能刨出一種精神來,我覺得這才是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時間很長,但人生很短。我們需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明確的認知。不虛度光陰,不攀比浮華,不盲目隨流,也不固步自封,一步一個腳印,維持一種長期的成長定勢,逐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普通的事做到極致,使優秀的自己跨越到卓越。

歡迎關注@霏常說,讓我們一起在書裡多活幾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