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平庸的投資機會

如何看待平庸的投資機會


如何看待平庸的投資機會00:0016:22

巴菲特有一個很有名的觀點——集中持股。他說,對於那些缺乏足夠吸引力的生意與價格,我們會盡量避免這也買一點,那也買一點,只有,當我們覺得某個投資對象有足夠的吸引力時,我們才會大量買進,集中持股


他的好基友查理芒格有句名言,DONT'T GO AFTER MEDICORE OPPORTUNITIES. 也就是別去追求平庸的機會,他們說的差不多是一個意思。《窮查理寶典》隨書贈送了一個環保袋,這句話就印在了環保袋上。


我自己在A股常用的投資賬戶有兩個,一個錢多點,一個錢少點。錢多的賬戶,買入股票的條件相對寬鬆些,看到好的股票就會先買點,分批建倉,生怕錯過好機會,我有時候在推文裡面提到過的觀察倉、試驗倉,基本都在這個賬戶。


錢少的賬戶,買入條件則相對比較嚴格,看到好的,一般都還要再等等,只有到價格也足夠便宜,安全邊際較大的時候,再集中出擊。多年下來,錢少的賬戶表現倒是更稍稍優秀一些。


其實,仔細想想,道理很簡單,對於好的投資機會,重倉出擊,集中持股,成績表現肯定好過什麼都買點。畢竟,一堆平庸的股票,捆綁到一塊,還是平庸,並且,即使有一兩隻優秀的股票,也會被埋沒其中,掀不起風浪。


道理很容易明白,但是,問題是,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很難判斷什麼是好的投資機會,什麼是平庸的投資機會,或者說,我們很難保證自己判斷的準確率,更何況,我們很多投資,只不過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以當下時點計算,回想一下,我這幾年曾經持有過和正在持有的幾隻股票。自己非常明確看好、機會很大的,不過只有萬華化學和中國平安,並且,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三四倍左右。這兩隻股票的把握大,走勢後,從第一次買入後,進行最多次的加倉,最後下來,兩隻股票的收益,可能佔了總收益的一半以上。


除了這兩隻以外,更多的股票是當時就知道是比較平庸的投資機會,這點可以從買入原因上看出來,有的可能是因為短期的交易性機會,有的是就是覺得估值低,也有可能是賭困境反轉,也有可能是公司不錯,但是價格有點高,還有類似風險投資的。


這其中有的賺了點小錢,比如,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恆瑞藥業,永輝超市、科倫藥業、兩投、雙匯,老百姓、一心堂、千禾、伯克希爾等;還有的沒怎麼賺或者虧了點的,比如,雙鷺藥業、分眾傳媒、寧波華翔、小米、江南布衣;還有少數賺了五六倍甚至十來倍的,比如,隆基股份、金斯瑞生物、李寧。


現在來看,如果當時把錢都投在萬華化學和中國平安上,收益大概率會比現在還要好一點,並且,就關注兩隻股票,還能更省心。但是,這只是事後諸葛亮,事實是,在當時,即使對於把握比較大的股票,自己把握也還是不夠大,並沒有大到,可以敢把自己的身家全部壓在一隻股票上,萬一雷了呢?


這就是我們和巴菲特老先生的差別,即使他把投資的訣竅告訴我們,我們也成不了巴菲特。因為,他告訴我們的道理,就像是必須低買高賣才能賺錢那樣,正確、簡單、難操作,但是,股神給我們指出了努力方向。


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提高公司分析能力,儘量讓自己能夠發現好的投資機會,並且,提高自己對自己判斷能力的信任度,藝高人膽大,只有自己真正搞懂的機會,自己才可能相信,也只有不斷成功給予我們正向反饋,才能讓我們相信自己有抓住好機會的能力。只有此時,我們敢於集中持股,才是勇氣,而不是,一意孤行。


在這之前,我們不反對分散持股。分散投資,分散收益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分散了風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自己有幾把刷子還是要有自知之明,財報都看不懂,就去學巴菲特集中持股,分分鐘,市場會教你做人。做投資是個系統工程,我們不可能憑藉一個觀點、一個技巧而取得成功,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起頭並進。


首先,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先想好,怎麼活下來,再去學習,怎麼讓自己變得不平凡。就算最後終其一生,我們還是個平凡人,也沒啥好後悔,因為你認認真真的活過了一生。


春節到了,用這篇文章,作為一年的結束吧,祝大家新春快樂,身體健康、闔家幸福,早日富可敵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