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起点真的能决定一生吗?

从小就常听老人讲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以后能有多大出息,小时候就看出来了。”

弟弟从小喜欢到处惹事、打架、玩网络游戏,初中更是一有空就往网吧里跑,网吧包夜是常事,后来早恋,辍学,外出打工,这样的经历似乎印证了那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有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打架,因为打架记过太多,而被迫转学。之后参加两次中考才考上一所很普通的高中。

如果是老人们来看,一定会说,这孩子不行,学习成绩这么差,大学都上不了。

第一次高考,这个孩子果然落榜了,数学只考了1分,放在现在,估计是差生中的差生。于是这个孩子开始外出打工,结果怎么样呢?老板嫌他又瘦又矮,长相不好,不愿意聘用。

后来这个孩子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再次落榜。再后来,他不顾家人极力劝阻,参加了第三次高考。

这一次,也许是终于被幸运女神眷顾,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他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

没有人会料到,大学毕业以后的他,会在其后的16年里,打造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在线购物网站,并且对人们的支付方式进行了一场变革。

他就是马云。

《终身成长》:起点真的能决定一生吗?

从爱打架的小男孩到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集团董事长,马云的经历可以说是一场传奇。

谈起马云,大部分人想起来的是阿里巴巴创始人这个标签,没有人会记得青少年时期的马云也会经历一次中考落榜,两次高考落榜。所以,起点真的能决定一生吗?显然不是。

如果马云在第一次中考失败的时候就放弃了,他不会进入高中。

如果马云在第一次高考落榜的时候选择放弃,也不会在后来考上杭州师范学院,后来的海博翻译社,中国黄页更是无从谈起。

从马云的经历中,我看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影子,而掌握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成为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理论来自于《终身成长》这本书,它是影响美国一代人的心理励志之作,占据美国亚马逊心理畅销书榜10年,被《 时代周刊》《早安美国》《华尔街日报》热赞,比尔·盖茨撰文推荐。

《终身成长》:起点真的能决定一生吗?

《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他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汇集成了《终身成长》这本书。在书中,卡罗尔·德韦克教授讲解了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人的影响,并且为读者提供了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

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给出的答案是:认为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天才人物,如刘伯温,达芬奇,普通人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但这样的天才有多少呢?其实并不多。

即使是这些天才,也没有因为自己有天赋就放弃努力,最终才取得了我们看到的这些成就。比你优秀的让你还比你努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想的是,“努力有什么用,还不是不如那些优秀的人,我还是继续玩手机、刷剧、看小说算了。”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承认自己的普通,却不因此而放弃努力,仍然积极地寻求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

我认识的一个姐姐莲子,高中因为身体原因辍学,身体好了之后,她通过自考完成了专科和本科的学习,之后又考了研究生,掌握了两门外语,毕业后去当了高中老师,到现在她还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的东西。这个姐姐的未来会怎样,目前我不知道,但至少不会差。

类似的经历,思维模式的不同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另外一个女生小美,初中没上完就出去打工,工作几年后在家人的安排下相亲,紧接着就是结婚生子,现在在家里当全职妈妈,孩子去上学了,她就叫几个朋友一起打麻将,一打就是半天。

她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女孩子读书也没用,还不是要找人嫁了。”至于工作,小美没想过,在家多年,她已经完全不适应上班的生活。

显然,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遇到生活中的打击或者失败时,更容易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他们的人生也是在螺旋式地上升。

《终身成长》:起点真的能决定一生吗?

二、成长型思维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1、准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史记》记载的楚汉之争中,项羽从小不爱学习,眼高于顶,虽然有出众的军事才能,力能扛鼎,但是为人刚愎自用,不听属下的劝谏,更是在屠戮咸阳城之后,直接把劝阻自己不要回乡的人扔进锅里煮了。

因为自己的独断专行,项羽错失了很多灭掉汉军的机会,即使楚军战败,项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归罪上天,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项羽的一系列行为就是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下才会产生的。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往往急于证明自己是完美的,不肯承认自己有不足的地方,他们始终让自己处在舒适区,满足于现状,一旦面临挑战或者危机,就会将其击垮。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愿意接受挑战,相信努力的价值,即使是一开始没有突出的优势,也会在今后的经历当中,努力激发自己的潜质,提升自身的能力。他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身的不足,并且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不足,才会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2、超越可能的自我拓展

前些年网络上爆红的“清华扫地僧”张立勇,“央美保安哥”李城,通过多年努力,从无缘高等学府,到进入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进修,之所以到后来的广为人知,是因为他们把平常人认为做不到的事完成了。

如果在最开始打工的时候,他们满足于现状,也就无法达到后来的成就。

3、改变失败对我们的意义

楚汉之争中,项羽战败,面对乌江亭长的劝解,他却置之不理,即使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他也不肯抓住,一面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另一面又觉得是上天要让他失败,他也无计可施,最终选择了自刎,徒留后人遗憾。

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失败,有人郁郁寡欢,有人重新出发,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面对工作中的失误,家人的不理解,生活上的不顺利,他们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从此一蹶不振,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也准备好了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之奋斗,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终身成长》:起点真的能决定一生吗?

三、如何锻炼出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指出,我们可以选择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性思维,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他们是强有力的信念,但他们只是我们意志的一部分,我们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

第一步,接受自己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现实。

卡罗尔·德韦克认为,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我们要做的是避免固定型思维模式作主导位置,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到现在,我仍然是在跟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做斗争,工作上出现失误的时候,我能有两三天都无法走出工作失误的阴影,总觉得工作失误给给自己带来了很大影响,也许会改变同事对我的评价。但事实上,没有人会每天都盯着我的失误,只是我自己太在意,反而忽略了手头上其他的工作。

接受自己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把自己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让自己变得更好。

第二步,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什么时候我们会使用固定型思维模式呢?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还是工作压力大的时候?

找出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的场合,这样我们才能在下一次忍不住使用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时候,及时意识到,并且采取措施,用来避免固定型思维模式给我们造成更大的影响。

《终身成长》:起点真的能决定一生吗?

第三步,给固定型思维模式起个名字

想象在自己的体内存有这样一个人格,她是怯懦,自卑,胆小的那个自我,她会让我们陷入沮丧,自我怀疑与否定,为了区分,你想怎么称呼她。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某个电影电视剧的角色,或者是喜欢的小说人物。

第四步,在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时保持警惕,把固定思维模式当成另一个人来进行说服教育。

像面对好朋友一样,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主导的“他”陷入自责、后悔这样的情绪之后,安慰和鼓励“他”,教“他”换种方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惧怕挑战和失败。看着“他”慢慢走出我们的生活,即使偶尔“再出来”,我们也能自然地告诉自己,不要受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响。

第五步,随时提醒自己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设立成长型目标。

《终身成长》这本书建议我们把总结两种思维模式特点的图打印出来,放在自己每天都会看到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并且每天提问自己,“

对我来说,今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对我周围的人呢?

列出成长计划,实施并完成它,即使遇到阻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者完善自己的计划,保持不断成长。


《终身成长》:起点真的能决定一生吗?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没有办法成为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使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我们有充分的机会与可能扭转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前进的方向,完成自我的蜕变与成长。


作者简介:穆清的书屋,一个专注阅读,分享生活的90后,希望在自我成长的路上越走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