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一个人独处,並不是只丢下一切躲起来,而是要回到最纯粹的自己。”

​​聪明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与人交往上,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不自信,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本事,于是拿人脉来炫耀。如果没才能,认识再多大佬又有什么用!能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才最让人敬畏!所以,相对于每天花费大半时间与很多人打交道,其实我宁愿三分予人,七分予己。

若是予人:远香近臭。

试想这世上除了家人能最大限度的包容你,还有谁能总是忍受你的缺点任性呢,每天与人接触的时间久了,不说双方的脾性被对方摸透,缺点被放大,相互之间的摩擦是否也会变多呢?久而久之,再好的关系也被消磨殆尽,何必呢,相处的这么累,还要费心维持双方的关系,得不偿失,给彼此自由呼吸的空间,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在大学的时候我就爱上了一个人独处的感觉,我并不觉得孤独,反而觉得自由轻松。我不喜欢和室友或同学长时间的搭伴吃饭,买东西,因为这要互相迁就,本来十分种的事情可能被扩散成半个小时乃至更久,抑或你临时想要做什么还要知会一下这个伙伴,考虑对方的行程与感受,像是两人三脚,走路会快吗?更何况,若是一段并不纯粹的关系又何必去费尽心力维持,利益掺杂的关系,你要相信,当你本身具备更多的价值时,他是不会与你断了联系的。而对于一些老友,感情深厚,更不需要时时刻刻都联系沟通。

人和人之间舒服的关系,是可以一直不说话,也可以随时说话。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若是予己: 孤独即自由。

试想最开始独处的时候,许多人应该都是迷茫的,不知道该干什么,抑或,追剧打游戏?我想可以这样,但更希望你所做的事情是投资自己的,能够提升或学习到什么,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荒废。

刚开始我独处的时候,说真的是有些慌乱不知所措的,人大部分都是群居动物,冷不丁一个人,还真是有些迷茫,不过,我唯一清醒的知道,我不愿意再这样浪费自己的心力在一些勾心斗角的小事上,那不该再占用我多余的情绪,而且我感到疲惫。于是我开始一个人生活,跑步,读书,画画,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每天早上去教室朗读,录播一个小时,将你所朗读的内容录下来,相信我,这不但会见证你朗读的历程,还会使你更加认真的对待朗读这件事,且不说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及阅读量,我认为单单令我内心逐渐平和,不轻易情绪化,就很值得了。

我每天都会跑步,不仅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心情舒畅,至于画画,我不是美术生,以前也从来没学习过,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并且愿意去做,其他就不重要。慢慢的,我发现以前那些人际交往方面带给我的心累,已经不再能够轻易拨动我的情绪,许多以前令我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事情,至少也能够理智的思考了,相比之前不止一个人该做什么的我,也能够如鱼得水的享受独处时光。

人成熟的过程,其实是学会与自我相处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从热闹到安静,从慌张到淡定,从迷茫到自知,从有人陪伴到泰然独处。

山本耀司这样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