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66章问答:通行本与竹简本的几处异文辨真

本章通行本与竹简本重合之处较多,但也有几处错改之字,故按照惯例仍依据竹简本注解。

文 | 杨吉德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问:本章的言之宗是什么?

答:《道德经》是老子对《周易》卦的阐释,按顺序,第66章对应《周易》涣卦,是对涣卦主题的发挥,也就是说,本章的言之宗是“涣”。“涣”在《周易》中表示涣散,意为要积极推动商王朝政权的解体。(可参阅杨吉德《周易说解》)“涣”又有水盛之意,《玉篇·水部》:“涣,水盛貌。”从本章的内容看,老子是以水盛的角度来理解的。


问:古人云:“海纳百川”,是否与本句同义?

答:正是。“谷”在竹简本中写为“浴”,溪流之意。“江”指长江;“海”指胡泊。江海都是处在最低处,溪流之水源源不断由高处流向低处,方才形成盛大的水势,故言江海为百谷王。

《道德经》66章问答:通行本与竹简本的几处异文辨真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问:本句是否也与《涣》卦有关联?

答:《涣》卦爻辞:“六三涣,其躬无悔。”“躬”又有谦恭之义。由此说,利益面前,圣人总是后得,民众才会把他推到前面;功德面前,圣人谦逊而不争,所以民众才会让他来统治国家。这是与常理相悖的理论,而圣人也只现于传说中,不是现实中存在的,这种理论的思绪只能从爻辞中引申出来。


问:“圣人”有没有具体指向?

答:“圣人”是本章的主线,前半部分的“圣人”是一种统治理念,沿袭于传说中的尧舜;后半部分没有写圣人,仍旧与统治者有关,实则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涣·象》:“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先王”即周文王。“享于帝,立庙”指文王在剪商前就建立了相关规格的国家礼制,吸引了众多诸侯前来归附。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眇也。

问:“厚”字诸本皆写为“重”,厚、重是否同义?

答:本字《郭店楚墓竹简》释文为“厚”,厚和重字义有别。“重”一般理解为沉重、负累;而“厚”的字义是由上下引之深厚,有卑下之意,却又区别于前文之“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是说圣人高居于民众之上,但民众并没有卑下的感觉。


问:“眇”字诸本皆写为“害”,“眇”又从何说起呢?

答:这个字简本中的笔画我认为是上寸下目,寸为小,目为见,此字与眇的字义相近,故用“眇”字代替。眇:细小;微小。而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此字与“害”都无关联。在民上,为统治者,对应“厚”字,表示民众不感觉卑微;在民前,为榜样,形象高大,对应写“眇”,表示民众没有感觉自己渺小。

《道德经》66章问答:通行本与竹简本的几处异文辨真

天下乐进而弗詀,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问:通行本写为:“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意思是:圣人被天下百姓热烈拥戴而不厌恶。“推”与“进”,“厌”与“詀”是不是可以互借?

答:推是由下往上施加作用力,为推举、举荐;进是平行或由上而下自行前往,两个字的作用力是不同的。显然通行本的“推”是修改而来的,因为修改者认为上古圣人实行的是禅让和推举制,用推举合适,用自己进位就不是圣人所为了。其实这种修改是错误的。之所以说其错误,在于他们把主体搞错了,前面说江海为百谷王,是由于能容纳百谷之水,天下即指天下百谷。百谷由高处自行进注于低处之江海,当写为“进”。以天下百谷喻天下诸侯,众诸侯与西伯侯周文王并没有高下之分,诸侯自愿归于文王及武王麾下,即为“天下乐进”。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同此意。

需要注意的是,“圣人”对应江海,主体是圣人;“天下乐进而弗詀”对应百谷流注,主体是诸侯,指诸侯乐于归附,而不是去拥戴推举。简本的“圣人”句和“天下”句的主体是不同的,而通行本“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的主体是圣人,与“圣人”句的主体是相同的。

通行本的“厌”指厌恶;竹简本的“詀”,《玉篇·言部》:“多言。”《集韵》:“言不正。”弗詀,不发表反对意见。“天下乐进而弗詀”的意思是天下诸侯乐于归附而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如果按照“厌”字解释就差强人意了。


问:“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不争之争能作为一种谋略吗?

答:“争”是主观愿望和实力的兑现,“不争”是谦下的逊让,是为了让归附者没有卑下之感。如果把它作为谋略讲,就是一种奸诈、虚伪的思想,而不是老子的思想。从“百谷王”的含义讲,要实现不争而天下没有人能与之相争,首先要有江海的体量,这个体量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实力;其次要有谦恭的雅量来容纳各种思想的进入者;还要有众望所归的声望,三者缺一不可。从实施的角度看,这不是一日之功,计谋行得了一次,行不了百次;行的了一时,行不了一生。所以以不争实现争的现实案例是很少的,是一种假谋略。

纵观《道德经》,老子所有的思想都是基于创建国家政权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从没有一时一地的小计谋。本章所讲的前后、上下之论,是成大业者的胸襟。老子希望战国的终结者要像周文王一样是一个圣人,使天下诸侯争相来朝;而不是后来出现的,以残酷杀戮来征服列国的暴秦始皇。

《道德经》66章问答:通行本与竹简本的几处异文辨真

今译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归附之地,是因为江海以低于百川的姿态接纳百川,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

圣人能走在民众前面,是因为在利益上总是走在后面;他能够居于民众之上,是因为语言上比较谦下。

他在民众之上,民众却没有卑下的感觉;他立于民众之前,民众却没有感觉自己渺小。

天下之人乐于归附而没有非议,是因为他不争权利的缘故。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之相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