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梨果肉鮮美,肉脆多汁,酸甜可口,風味芳香,營養豐富,能極大的促進人體健康。此外,梨具有清肺養肺之效。多吃梨的人很少感冒,所以有科學家和醫師將梨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全科醫生"。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中國是梨的故鄉,種植面積非常大,很多果農靠此為生,而在古代時,我國梨的種植面積其實也不小,很多文人騷客留下很多優美的詩詞來盛讚梨樹,著名詩人岑參就寫了這樣一句著名的詩來描寫梨花的嬌豔與美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梨樹在種植過程中會發生很多病蟲害,黑星病是梨樹在生長過程中危害嚴重的病害之一。影響該病發生的因素十分複雜,但在生長過程中如遇較多的雨水,就是梨黑星病的暴發流行期,而且這種病害並不是只在某個地區發生,而是在我國各個梨產區均有發生。

梨黑星病的發生範圍廣、危害程度深、防治難度大。輕則造成梨果畸形龜裂,不能正常膨大,味苦失去食用價值,重則嚴重削弱樹勢,導致翌年大幅度減產。那麼到底什麼是山楂花腐病,應該如何科學有效的進行防治,從而減輕危害呢?

今天我們就從梨黑星病的症狀表現、發病規律、發病時間和防治方法這四方面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一、梨黑星病的症狀表現

梨黑星病能危害梨樹各種綠色幼嫩組織,從落花後至果實成熟前均可造成危害。

1. 葉片受害症狀

一般在葉背主脈和支脈之間形成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點,呈淡黃色,病健交界處模糊。後期病斑上產生黑色至黑褐色黴狀物,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之後在黴狀物相對應的葉片正面處出現黃褐色病斑。發病嚴重時,多個病斑擴散蔓延連成一片,使葉片被黑色黴層覆蓋,提早脫落。

2. 葉柄受害症狀

葉柄受害後會形成黑色橢圓形病斑,稍凹陷,上面迅速產生黑色黴層,抑制葉片水分、養分運輸,從而造成葉片早早脫落。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3. 果實受害症狀

生長前期和中期發病的果實,在果實表面會形成淡黃褐色圓形的小病斑,環境適宜時,病斑上佈滿黑色黴狀物。環境條件不適宜時,病斑綠色變成"青疔",病部停止發展擴散。隨著果實的增大,病部逐漸向內凹陷,木栓化龜裂,上面有粉紅色聚端孢腐生,嚴重時會造成果實畸形,果面凹凸不平,病部果肉硬化、變苦,果實極易提早脫落。

病果生長到中後期,如遇降雨,果面病斑上的黑色黴層容易被雨水沖洗掉,並滋生出其他雜菌,產生粉紅色或灰白色黴狀物,導致梨果在貯藏時容易腐爛。

生長後期發病,果實表面產生圓形或近圓形黃綠色或淡褐色病斑,大小不等,邊緣不整齊,一般呈芒狀稍凹陷,下面生黑色黴層,比較稀疏。

採收後若遭遇短時間內的高溫、高溼,會加快病斑的發展擴散速度。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4. 芽受害症狀

芽具有較多的鱗片茸毛,在發病後期表面會產生黴層,危害嚴重時芽鱗開裂、芽枯死。第二年春天病芽長出的新梢基部會形成淡黃色的病斑,形狀不規則。很快病部表面就會長滿黑色黴層,果農將其稱為"霧梢"或"霧芽梢",後期病部向內凹陷裂開,形成潰瘍斑。

5. 新梢受害症狀

春季從病芽發的新梢為病梢,病梢上佈滿黑黴,稱為"烏碼"。後期病部皮層開裂呈瘡痂狀,病斑逐漸向上發展,葉柄變黑。病梢葉片從紅變黃,最後失水乾枯,不容易脫落,或脫落而呈幹橛。

6. 花序受害症狀

花序受害,在花序基部或花梗上形成病斑,上面佈滿黑色黴層,造成花序枯萎和脫落。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二、梨黑星病的發病規律

(一)病原

梨黑星病菌屬子囊菌亞門,座囊菌目,黑星菌屬;無性世代屬半知菌亞門,從梗孢目,黑星菌屬。在病部所見的黑色黴狀物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5~30℃的溫度範圍內均可萌發,最適宜溫度為15~20℃,超過25℃時會抑制萌發。分生孢子萌發所需的相對溼度在70%以上,超過80%時萌發率最高,低於50%則幾乎不萌發。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二)環境因素

1. 品種因素

不同品種間抗病性存在顯著的差異,一般中國梨發病最重,日本梨次之,西洋梨發病最輕。鴨梨、秋白梨、黃梨、安梨等較容易感病,萊陽梨、紅梨、嚴州雪梨次之,而玻梨、香水梨抗病性較強。

2. 氣候因素

該病的發生與當年氣候條件密切相關。5~7月間降雨早、降雨頻繁、降雨量大,為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春季多雨潮溼,極易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

3. 管理因素

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樹冠鬱悶,通風透光性差的梨園,以及樹勢衰弱的梨樹都特別容易發生黑星病。此外,能否及時、徹底的清園,直接決定著第二年病源的多少,對發病有著直接的影響。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三、梨黑星病的發病時間

梨黑星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絲在芽病梢和落葉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果樹發芽後,嫩梢最先染病,並形成發病中心。病梢佈滿黑色的黴層就是分生孢子,後期逐漸擴散蔓延到葉、果上,該病在梨樹的整個生長期(4~9月)均可發生,其中以4~5月及7~8月雨季發病最重。

4月上中旬病菌最先侵染花序、新梢及葉簇,形成第一個發病高峰,5月底6月初降雨後,病菌迅速、大量侵染葉片和幼果,形成第二個發病高峰。進入8月天氣轉涼後,此時的溫溼度極利於病害的發展,又會形成第三個發病高峰,這個期間主要危害馬上成熟的果實和秋梢幼嫩組織,產生大量的新病斑。該病分生孢子活力很強,病菌孢子主要藉助氣流、雨水傳播。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四、梨黑星病的防治措施

1. 選用抗病品種

建園時一定要選用抗病品種苗木,挑選健壯、無病蟲害的苗木進行栽植,並對苗木進行徹底消毒處理。

2. 搞好梨園衛生

生長季及時剪除發病新梢,減少傳染源,防止病菌傳播蔓延。秋末冬初梨樹葉落完後,立即清掃落葉、落果,結合修剪清除病枝,集中燒燬,減少病源。封凍前,將梨園表層土壤輕翻1遍,掩埋病源,並保溼保溫,利於樹體健壯。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3. 科學修剪

合理修剪果樹,適當留果,改良樹冠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果樹抗黑星病的能力。在梨樹長出新梢後,定期對果樹進行檢查,一般是間隔10天左右,一旦發現患病立即摘除,並帶出園外集中燒燬或深埋。

4. 合理施肥

儘量多施腐熟有機肥,或種植綠肥,促進樹體健康生長,增強樹勢,提高果樹抗病能力。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還可結合噴藥進行根外追肥,如葉噴0.3%尿素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從而增強葉片的抗病性。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5. 適量灌水

梨園灌水要適量,避免大水漫灌,有條件的地區可採用滴灌,以降低果園溼度,減輕病害的發生。

6. 藥劑防治

應根據不同生長時期和發病情況確定藥劑的種類和次數。

①生長前期(麥收前、幼果期)。這個時期是防治梨黑星病的關鍵,必須重點巡視,加強防治。一般年份需噴藥3次,即落花後(4月下旬)、5月中下旬和6月上旬;春季少雨乾旱時可噴2次,即5月中旬和6月初;春季降雨頻繁,要加噴1次,即4月下旬、5月上旬、5月下旬和6月上旬。此期用藥最好選用高效內吸性殺菌劑(後1~2次可用保護性殺菌劑),其中可選擇的內吸性殺菌劑有40%新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2000~3000倍液,4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保護性殺菌劑有70%代森錳鋅1500~2000倍液,80%大生M-45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6%樂必耕1000~1500倍液等。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②生長中期。一般需噴藥2~3次,即6月下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各1次。除選用上述藥劑外,此期還可用1∶2∶200倍的波爾多液,500~600倍的滅菌銅等。

③採收前,一般需噴藥2~3次,即8月中、8月下及9月上旬。噴藥次數視具體病情而定,如果發病很輕或基本無病,則可適當減少1~2次噴藥。但是,採果前的一遍藥一定要噴,而且以高效內吸性殺菌劑最為適宜,這樣不僅有利於減少越冬菌源的數量,還有利於降低果實在貯運過程中的發病爛果率。

多雨季節梨黑星病盛發期,用好科學防治效果才能保產保豐收

梨黑星病是嚴重影響梨樹產量和經濟效益的一種重要病害,會直接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和果實的品質、產量,所以在發病初期就要引起重視,及時給以防治。要優先選擇抗病品種,及時清園,降低園內病菌數量,加強田間水肥管理,合理密植,科學修剪。

在梨樹生長前期、生長中期和採收前進行藥物的噴灑,一定要有針對性的選擇藥物,控制用藥量,在首次噴灑時可以適量的增加一點藥劑,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藥劑防治時,絕不能一種藥劑連續多次使用,而有針對性的選擇多種藥劑輪換交替使用,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病菌產生抗性,還能延長藥劑的使用期限,維持其殺菌防病效果。

總之,在對梨黑星病進行防治時,要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應用科學有效的防治手段,減輕或避免病害的發生,就能帶來高品質、高產量的梨果,帶來豐收。

圖:網絡、頭條免費正版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