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给你一辆车,任由你驰骋;

东西南北中,全凭你选择。

天大地大,你竟不知去哪……

千辛万苦,来到辽阔的草原,你才发现自己向往的是那绮丽的山山水水。

翻山越岭,呼吸到高原空气,你却发觉自己深深渴望那海风吹来的浪漫。

怎么办?路已走,油已烧,钱已尽!

白费了周折,蹉跎了时光。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坐标中原,终点未知

高考报志愿,弄不清楚未来的专业方向定位,

就如自驾游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

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排位情况,

就如不知道油箱里有多少油,

车子还能跑多远肯定不会知道,

能够报考什么样层次的目标院校自然也不会知道。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半路没油,无法加油

你说自己就是这么随性,

油表坏了不要紧,

我跟着感觉驾驶,

结果车子在半道趴窝,

你在车中哭泣。

你说自己天生胆大,

不知道自己全省排位和投档线不要紧,

我有豪赌一局的决心和魄力,

结果一纸落榜通知传来,

你在家中流泪!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无学可上,不想复读

可是报志愿真的好难哎,

学校那么多,

专业那么多,

录取线更是一年不同一年,

我到底要选择哪里作为切入点呢?

别着急,这里有妙招!

一:到底想看啥风景,

二:油箱还剩多少油,

三:走哪条路线合适,

概括完就是:风景+油量+路线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所谓想看什么风景,说白了就是要清楚自己的未来方向在哪。

如果你不知道东边有海,西边有山,北有草原,南有雨林。

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想看山还是看海,

那么你的旅程必将步入一片迷途。

同样,如果你不知道某个专业在大学毕业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也不知道理想中未来的自己应当是什么样子,

你就不知道哪一类型的学校更加适合自己,

也不会知道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该怎样排列组合。

所以志愿填报第一步就是定方向(风景)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定方向

检查油箱内剩余油量,是为了预估车子还能跑多远。

若没有这个操作,就贸然上路,

假如沿途没有一座加油站,

油量耗尽了也没到达目的地,

那不就真的‘杯具’了么?

同理,

敲定目标院校之前要先看自己的高考成绩,

核对好自己的全省排位,

比对过各个高校的历史录取数据,

你才能对可以报考的意向院校做到心中有数,

不然的话,那不就是‘拍脑门’报志愿了么?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想看的风景定了,能跑多远也知道了,

那么就以当前位置为圆心,

以估算里程为半径,

画一个圆圈,

圈子里框定的所有同类景区就是你的选择范围了。

同法,自己的专业方向确定了,能搭上边的院校也有数了,

以能够到达的院校为上限,

以能够接受的院校为下限,

以专业方向限定的院校为左右边界

画一个方框,

方框内包含的院校就是你量定的志愿报考范围了。

因此,志愿填报第二步就是量范围(油量)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量范围

可供选择的景区都圈出来了,最终必然要选择其中一条线路。

去景区A是高速公路直达,全程轻松高效,只是要额外支付高速过路费。

去景区B是盘山公路,虽然兜兜转转略显辛苦,却也能欣赏到沿途风景。

去景区C是乡间小路,一路的崎岖与颠簸,但却能看到别样的风土人情。

到底选择哪条路线就因人而异了,

想舒服省时不怕花钱就选路线A,

想多看风景不怕油耗就选路线B,

想增长见闻不怕颠簸就选路线C,

而你最终做出的选择并没有优劣之分,

每个人想要的东西往往大不一样,

你的选择一定是最能满足自己内心需要的。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需求模型

当你已经确定好自己的志愿报考范围时,

最后的工作只剩最终院校筛选确定志愿方案了。

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感觉困难、纠结。

原因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招式和对策。

和上面自驾游选路线一样的道理,

处在报考范围内的高校往往分布于全国各地,

你可以把这些高校所在地划进行分类,

比如:

高平台城市,如北京,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总部多在这里,起点高。

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 ,机遇多多,同样的岗位拥有更高的起薪。

大市场城市,

如重庆,人口超过三千万,做销售相对更容易实现业绩。

大视野城市,如香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在这里更容易看清世界。

资源型城市,如鄂尔多斯,伴随丰富的资源带来更多的上下游产业机会。

宜居型城市,如成都,高山、高原环抱,冬暖夏凉,让人去了就不想离开。

无特点城市,这个就不举例了,归入这一类的往往属于考生不太愿意考虑的。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作决定

高校所在地分类完毕之后,就像你选择景点线路一样,

将报考范围院校中,所在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排除掉,

只保留最能吸引你、打动你的那些就可以了。

通常经过这个环节的筛选之后,也就不会有太多高校了。

对于这些高校,结合院校层次、录取线、个人倾向等,

由高到低顺次排列好,

每所志愿院校的各个专业,

也结合冷热、录取分、录取规则、本人意愿,进行合理排序。

到此,一份科学合理的志愿方案就呈现出来了。

这就是志愿填报的第三步,作决定(路线)

能够快速厘清志愿方案的这个“三步法”妙招,

就好比给你一张大烙饼,你拿刀切三下,

第一刀将优势专业与你的专业方向不符的院校“切去”。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第一刀

第二刀将历史投档线高于你高考成绩的院校“切去”。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第二刀

第三刀将院校所在地不符合你内心期望的“切去”。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肠万结。高招祭出,难题立解!

第三刀

这三刀一切完,剩下的三角形烙饼就是你的志愿方案了。

当然,你很可能会有疑问,这三条线我不知道该在哪划怎么办?

对于专业方向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位,不知道将来能干什么,想干什么。

这只有两种办法能解决:

一是自力更生,多想多研究,确定自己的未来方向。

二是借助外力帮忙,通过测评、咨询等手段去解决。

如果实在是觉得未来一切皆有可能,那就干脆忽略专业方向定位,

将目光锁定在层次相对较高,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的院校身上。

总之,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院校、地域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先顺序,

适合自己的志愿,就是最好的志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