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連康熙皇帝都抱怨,原來這才是按時吃飯!

現代生活,日食三餐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可是,在古代一天吃幾頓飯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看來吃飯這件事,對於每個人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畢竟一頓不吃餓得慌。可是在民生不發達的古代,人們都是一天吃幾頓飯呢?難道也和我們現在一樣,一天吃三頓,偶爾還來個下午茶和夜宵嗎?

原始無定時

在原始社會,由於物質極其匱乏,人們都是狩獵或者採集食物的方式,出去能找到吃的,就吃個夠,而找不到東西,往往要餓上很久,所以那個時候,並沒有所謂的一天吃幾頓,吃的上頓沒下頓,估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連康熙皇帝都抱怨,原來這才是按時吃飯!

原始人捕魚

要按時吃飯

到了商朝,在甲骨文裡面,我們就發現了“大食”和“小食”的說法,在董作賓《殷歷譜》寫道:商朝稱上午9時為“大食”而下午4時為“小食”由此我們發現,根據時間來吃飯,這個時候已經成為一個慣例,大家都是這個時間來吃飯。

前段時間,有一部作品非常火,名字叫《長安十二時辰》,很多小夥伴都在追著看,古代提到的這十二時辰,裡面就有一個時辰叫做“食時”,所謂“食時”就是上午7點到9點,就是吃早飯的時間。在《管子·弟子職》也提到:“至於食時,先生將食。

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連康熙皇帝都抱怨,原來這才是按時吃飯!

長安十二時辰

而十二時辰裡面還有一個時辰叫做“晡時”,所謂“晡時”就是下午15點到17點,這便是古人吃第二頓飯的時間,《說文段注》寫道:“餺,申時食也。“餺”與“晡”相同。白居易在《宿杜曲花下》寫道:“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晡。”這裡面的晡就是晡時。

看來古代人還真是講究,連吃飯的時間,都弄出來幾個名詞出來,真是佩服,佩服!

古代兩餐制

在先秦時期,平常百姓都是“兩餐”,中國的文字真的有點博大精深,在朱熹《集註》提到:“朝曰饔,夕曰飧”。而在古文裡面,還有一個“饔饗飧食”說法,這個饔就是早飯,而飧就是晚飯的意思,只是古代叫做饔飧,不叫做早飯晚飯。

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連康熙皇帝都抱怨,原來這才是按時吃飯!

尋秦記

在《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寫道:“況且民窮財盡,百姓饔飧不飽,沒閒錢去養馬騾。”意思就是說飯都吃不飽,哪裡有錢養馬騾。

古代正餐是哪一頓呢?

現代社會這麼繁忙,我們中午有時候,就是快餐隨便吃一下,也許很多人晚餐才是正餐,這時,大家才可以好好吃一頓飯,可是在古代也是這樣嗎?

其實在古代,“大食”才是正餐,兩餐制裡面,早飯才是最重要的,古代人覺得早餐既要吃好,也要吃飽,可不是像我們隨便對付一口早飯哦!

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連康熙皇帝都抱怨,原來這才是按時吃飯!

古代人吃飯

古代人的早餐都是新做的飯菜,所以這個字才叫做“饔”,看上去就感覺一種雍容華貴的感覺,而下午的第二頓飯則是吃早上剩下的飯菜,所以叫做“飧”。

也許早上吃的飽飽的,精力充沛才能好好幹活吧,晚上一般也沒什麼娛樂活動,燈油又貴,所以早早就休息了,這樣吃的少,也是可以理解的,聽起來也比較健康,畢竟吃的太飽,睡得早也不易消化。

看來那句話“早餐吃的像皇帝,晚餐吃的像乞丐”還是很有道理的,起碼比較養生。古代人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錯!

三餐制的由來

既然兩餐制的歷史這麼悠久了,我們現代人怎麼變成三餐制了呢?

《莊子·內篇》記載:“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從這裡,我們就看到,很早其實就有三餐的說法,可是隻有在王公貴族等富貴人家才可以。在漢朝的時候,也在貴族裡面會有偶爾的加餐,但是並沒有形成每天一定要吃,而且這種現象沒有在普通百姓家裡推廣。

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連康熙皇帝都抱怨,原來這才是按時吃飯!

宋朝夜市

到了宋朝,由於宵禁取消了,所以人們晚上可以出來了,《東京夢華錄》就寫道:當時的開封成為第一個敞開型的城市,繁華的夜市有時候達到通宵。各種賣東西的非常豐富,所以吃的喝的玩的,都是讓人流連忘返。這樣人們吃三餐也就變得尋常,畢竟玩累了吃點夜宵也不錯啊!

在清朝,著名理學家張履祥在《補農書校釋》寫道:“炎天日長,午後必飢;冬月嚴寒,空腹難早出。夏必加下點心,冬必與以早粥”。這個階段,物質開始逐漸豐富,而傭工們由於幹活時間太久,不加餐無法幹下去,所以就出現了一日三餐的習慣。

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連康熙皇帝都抱怨,原來這才是按時吃飯!

古代耕作

《清稗類鈔·飲食類》記載:“康熙曾對大臣說:爾漢人一日三餐,夜又飲酒。朕一日兩餐,當年出師塞外,日食一餐。”從這裡,我們發現當時的漢人,其實已經有一天吃三餐的習慣,可是康熙一天還是兩餐,原來皇帝也會抱怨這個啊!

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連康熙皇帝都抱怨,原來這才是按時吃飯!

由此我們看來,其實三餐制由來已久,並不是突然就冒出來的,只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一個小眾的群體需求,並沒有被大家接受。也許現在很多偏遠地區,還是存在兩餐制的情況。

兩餐和三餐到底哪個好?

首先,三餐其實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講,其實是比較好的,畢竟現代人都睡得比較晚,早飯和午飯是必須吃的,畢竟白天的時間比較長,而晚餐可以適量少吃,但是如果不吃的話,晚上也許還沒睡覺呢,就餓了,也不利於身體健康。

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連康熙皇帝都抱怨,原來這才是按時吃飯!

其次,三餐會讓消化系統更加順暢的工作,如果一天的哪一頓不吃,餓壞了身體,也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看起來還是三餐比較好,如果你不吃晚飯,那就下午吃點加餐也是不錯的選擇。

結語

隨著生活條件逐漸變好,我們現代人可以做到一天五餐,早中晚三餐,加上下午茶和夜宵。也許睡得比較晚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吧!但是不管吃幾餐,健康才是我們永遠追求的方向,希望大家不要暴飲暴食,為了身體,吃的健康點吧!

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大家有什麼想法呢?請在下方留言評論,關注我,以後會有更精彩的內容分享給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本人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