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路上丝路重镇,体味历史的硝烟味

所有人都说:“活着就应当走向远方”。有多少人不知古人不想走向远方的无奈。如今的我们始终在探索丝绸之路对于我们当今人与过去人更深远的价值与意义,这条被无数马匹踩踏、被叮叮咣咣的驼铃儿声摇荡的路似乎在我们的眼里甚是神秘与难解。

走向路上丝路重镇,体味历史的硝烟味

因为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使我对丝绸之路结了缘;因为静观一世流年,这座城市、这片区域、这方小镇的变化着实令我惊叹又惊讶;因为这座小镇诞生出了神秘的因子勾起了一个少年追寻秘密的心,如今的我有了力量,所以我结下的这场缘,我便亲自走了一遭。

如果说内心是一片绿洲,那么所过之处就尽是盎然;如果说内心是一片沙漠,那么所过之处就尽是荒芜。这是我们所说到的心境,但今天我想为这片地方辩解,有的地方即便荒芜,也可以开出一朵灿烂的花儿。

无尽风烟去,绿水千山浓,张掖这座城市的风是吹向四野八荒的,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它位处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咽喉,夏商周时期,张掖属于雍州。汉武帝时期,霍去病翻越祁连山,进军河西,大败匈奴,从而视此地为汉帝国身躯与臂膀的连接处。

张掖是中国战略棋盘上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有着丰富的甘泉,也有着面积达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其区域内的自然风光也不在少数,祁连雪山、焉支山天然牧场、平山湖大峡谷风光以及怡人的丹霞地貌景致。

就是在这样的一片地域中,我去的这个地方被囊括进了张掖的地图里。从十年前开始,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的古城村就陆续被发现了一些含有历史风情的东西、甲子墩墓群(我所了解到它是西凉王的一处墓群,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古城老旧的城楼(明清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明长城的残缺遗址等,如果这些还不算什么,那它与2019年被鉴定为中国占地最广的九曲黄河灯阵则是它遗传下来的千年文化风里面的一抹亮色。

我来到这个地方,用自己的双脚与双眼仔细地打量过它的含纳,历史的风烟是残酷的,老旧的龙王庙被毁于改建中,破损的秦家大院被一铲一铲的土掩埋进了土壤中,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看到了那一匹匹拉着骆驼的商人从这里走过,他们在这里歇脚,留下东西与物件从这里换卖敛财,第二天他们就又向着远方走去了。

走向路上丝路重镇,体味历史的硝烟味

那时候古老的城楼连接着护城河,他们走进关中,在这里最好的人家去歇脚,告诉那家的主人,他们是走向远方的商人,别看如今是一副空荡荡的样子,等到回来的时候,他们绝对是满当当的,他们也告诉这里的人们,将我们的丝绸拉到很远的地方去,那些没见过这种料子的人们会将他们疯抢一空,将他们最贵重的东西与之交换。

这些故事,我只能从当地的人们口中所打听一二,具体的样子与状态是怎样的我难以给大家一个答案,因为它的文献信息太少了,所被记录的信息如点点碎屑,很多老人都是从老一辈的人口中所听来的。

我走过,在那一片片残缺的明长城那里,瞭望着更遥远的时代,那是丝绸之路最盛行的一个时代,他们高喊着歌谣“驼铃儿摇,驼铃儿摇,黄沙壑土狼烟起;驼铃儿摇,驼铃儿摇,铛啷声中入梦窑,驼铃儿摇,驼铃儿摇,洋婆子甩起花丝绸···”

我穿过古老的城楼,感同身受着那一刻他们进入这一片地区的喜悦。历史的硝烟磨灭了他们遗留在这条古道上的痕迹,但却难以磨灭掉古人们传唱的故事。

如今的碱滩镇古城村又再改变了,它再回望过去,使得一项名为屋兰古镇的改造工程再缓慢的进行,它要变回它本来的样子,它要变回丝路上让那一支远行的驼队驻脚的古镇。

我的双手曾不止一次的摸索着古老的墙皮,我的脚下不止一遍的踩上这片古镇的土壤,我不止一次的同这里的乡民交流,他们都在说那丝路于历史于这片古镇非凡的意义。或许只此一生只有我能明白,这片即将要换面的地方到底诉说了那些断断续续的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走向路上丝路重镇,体味历史的硝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