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播报丨《老家建水》带你品味 “临安路上的旧时光”

建水古城有1200余年历史

而位于古城核心区的临安路

其历史也跟建水古城一样久远

浸润着历史文化的沧桑感


人文播报丨《老家建水》带你品味 “临安路上的旧时光”


可以说

建水古城有多久的历史

临安路也有多久的历史

它既是建水古城千余年来

饱经风雨磨蚀的斑驳古道

更是建水古城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精华所在


人文播报丨《老家建水》带你品味 “临安路上的旧时光”


从朝阳楼(东门)溯西而上,一直至西门城楼(挹爽楼),书院街、翰林街、北正街、武庙街、如意巷、红井街、关帝庙街、桂林街等历史街区分列左右,朝阳楼、朱家花园、文庙、天君庙、学政考棚、临安府衙、文庙、指林寺等名胜古迹遍布其间,生成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遗产“富矿”,辉耀古今。


千年历史风烟,承载了多少古今故事。


人文播报丨《老家建水》带你品味 “临安路上的旧时光”


史料记载,临安路的名称最早源于通海。元代时,通海为临安路路治所在地,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海、河西两县直属临安府,府驻地移驻建水县。建水临安路先前称为“立政街”,为政府所起之名,意为“立政为民”。之后又根据连接临安路的某某街口至某地段的区域,将临安路划分为四个段区,分别称为“一段街、二段街、三段街、四段街”。后来,又改称建中路。2005年,建中路开始作青石板路面恢复改造,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街道的命名提了不少方案,经再三斟酌最终确定为临安路。


临安路就像一个“丰”字,串起了历史文化名城建水的核心街区。2015年,州委、州政府首提“三千四百年”文化旅游发展方略,“三个千年”中建水就占了两个(千年古城、千年紫陶)。


人文播报丨《老家建水》带你品味 “临安路上的旧时光”


为挖掘、探寻沉积在千年历史风烟里的精彩人文故事,寻觅临安路上的旧时光,讲述那些曾经让我们深深感怀而又难忘的过往,为全域旅游业态调整、于今年1月21日设置为步行街的临安路,增添人文情怀和历史文化元素,由县委宣传部主办、“三刊合一(《文笔塔》《建水论坛》《老家建水》)”后的《老家建水》,在原县政府副调研员、《老家建水》主编张绍碧的主导下,决定由刊物的“史地”栏目为主,组织开展以“临安路上的旧时光”为主题的创作采风活动。


人文播报丨《老家建水》带你品味 “临安路上的旧时光”


这天上午,“临安路上的旧时光”采风活动座谈会,在位于临安路上的“梦楼”饭店(原建水人艺相馆)召开,县文联主席、《老家建水》编辑部主任阮梅涛首先在会上发言,她说这个选题非常好,临安路牵动着众多建水父老乡亲的情怀,能让人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这些历史人文故事的挖掘和讲述,必将为建水全域旅游业态的调整,注入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推动全县文化旅游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县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梦楼”饭店的转型设计、开发总负责人张季彬说,临安路改为步行街后,加之受疫情影响,人流减少了不少,冷清了许多,讲好过去与历史人文相关的老故事,对提升旅游人文资源利用率,拓展建水文化旅游影响力非常重要。


人文播报丨《老家建水》带你品味 “临安路上的旧时光”


《老家建水》主编张绍碧,一直致力于建水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的挖掘,先后主编和编著出版了《建水历史文化丛书》《城市血脉·建水街巷解读》《云南临安府进士谱》《木雕寓趣》等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他,向参与采风活动的县内知名作家、作者详细讲解了临安路的相关历史,并提出了“厘清时间方向、把握发展观点、客观与主观结合、史实与情感共荣”的采风活动写作要求。


人文播报丨《老家建水》带你品味 “临安路上的旧时光”


采风座谈结束后,作家、作者们按照“建水广播站”“板凳戏”“老花灯团”“东门理发室”“显灵牌坊”“老电影院”“人艺相馆”“建水报社印刷厂”“开水铺”等选题,分赴临安路“丰”字形街街巷巷,开始为期一天的创作采风活动。不久之后,他们饱含深情的笔触,将把临安路上的旧时光,细腻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用精彩的建水老故事,为历史文化名城着色增辉。

原标题:人文播报丨《老家建水》带你品味 “临安路上的旧时光”

审核:周健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