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词:醉落魄·席上呈杨元素

醉落魄

席上呈杨元素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漂泊①。

偶然相聚还离索②,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③。

故山犹负平生约④,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⑤。

注释

①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东坡要到杭州任杭州通判时,杨元素任御史中丞,二人曾在汴京相别。萍漂泊:像浮萍一样随着流水漂荡。这里词人指代自己官宦生涯不定。

② 离索:这里指离开朋友而散居。

③ 辞却:推辞。同是伤沦落:杨元素因对变法持有异议,像苏轼一样只得辗转外郡,所以这里这样说。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里苏轼化用了这句诗。

④ 这句词是在说自己辜负了归隐故乡的约定。宋仁宗嘉[插图]六年(1061),苏轼与弟弟苏辙在汴京应试,在下榻的驿站休息时,词人读到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深有同感,就立下了归隐的约定。这句词就是指的这件事。

⑤ 峨嵋:即峨眉山,在四川省。“长羡”句:陶潜《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篇中写道“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这里是借这个典故抒发词人盼望归隐的想法。

题解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赴密州途中与杨元素在润州分手时所作,从分别写起,引出以下人生似浮萍的议论,进而从感伤的基调走向自我解脱。上片层层推进,颇含哲理意味。下片先以共同的遭遇劝友人尊前对酒,然后写自己归退故乡的意愿,富于感人的力量。

赏析

人生相聚必有一别,对于官宦生涯漂浮不定的苏东坡来说,在赴异地任官的途中能见到昔日故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在感叹人生寥落的同时,这也是对词人自己的一种宽慰。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词人写给故人杨元素的临别赠词。这首词的特点在于它不写一般的离情别绪,而是稍微交代情景之后直接用议论的方法来写自己的感慨,并且利用很多形象与自己的议论结合,传递自己的思想。词人开宗明义,上片第一句开始,就引出了自己的想法,“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漂泊。”聚散来得太匆匆,不得不让人感叹人的一生就像浮萍一样不由自主,随着流水漂荡不定。从初入汴京,到现在途径润州,十几年过去了,这十几年间的遭遇和变迁,对词人来说多得像漫天的星星数不清,而作者只是借十多年前自己初出汴京时和故人杨元素告别时的情景,用简单的“分携如昨”就把这十数年间发生的一切置于这四个字之中。而这种字面背后的意思词人马上在下一句就点清楚了,“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人生漂泊不定,能和故人偶尔相聚于一处还要匆匆作别,这样的日子让我心力交瘁、满腹惆怅。“多病多愁”中的“病”是说词人这么多年身体上已经开始因为辛苦而透支了,而“愁”更代表着词人心头那萦绕不去的感慨,这能充分体现出作者身心俱疲的状态。而“须信从来错”中的“须信”一词含有很重的“认命了”的味道,“从来错”表现的是自己的这种感慨,这并不是作者的自我开解,“须信”表达的其实更是苏轼此时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无奈的心情。一个人再有才华再伟大,在大潮流和趋势的影响下,不妥协不认可,只能被边缘化,而“人生到处萍漂泊”就是词人曾经的“不妥协”所带来的后果,如此的遭遇和词人年轻时的梦想实在相差甚远,不觉已经接近不感之年的苏东坡,也只能对自己无法把握的人生,发出这样的一句无奈的叹息。

但毕竟这首词还是一首临别赠词,不是单纯抒发自己感慨的抒情作品,所以词人在上片结束时就暂时打住了对人生思考的阐述,回到写词时的宴席上来,对故人发话了:“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在上片大书人生沉浮的铺垫之后,词人以灰色幽默的方式劝解友人喝酒,把酒杯敬到你的面前,就请笑纳喝下不要推辞了,我们两人小半生都沦落天涯的遭遇也是一种缘分。这句看似半开玩笑自嘲的词句其实隐藏了词人无限的伤感之情,巧妙地化用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句,更是把此情此景渲染出最寥落的效果。最后一句,词人借着此中酝酿的感情展望了自己所期冀的心愿,“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这两句词中,词人提了自己年轻时与弟弟苏辙立下的约定,还借典故来寄托心思。现在的自己早已辜负了当年在汴京时和弟弟许下的归隐故园山中的联床之约,我只能放眼向西边的峨眉山望去,心中羡慕着那修道成功化为仙鹤飞归故里的仙人。所谓的归隐,表面是写自己负了当年和弟弟的约定,其实“归隐”还有一层“功成身退”的意思,而苏轼一生都最为重视的,便是“功成”。没有履行归隐的诺言不是不愿意归隐,而是因为落魄而难以功成不得归隐。这也是词人一种无声的反抗,反抗命运让满腹才华的自己久久不能大有作为,抱怨的同时,最好的年华已经快要过去的苏东坡,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之后,心真的有些累了,多年未曾回想,在自己又落魄又面临离别的时候,思乡之情更涌上心头,“西望峨嵋”望的并不是峨眉山,而是峨眉山所在的自己的家乡,“归飞鹤”典故中的丁令威也是常年修炼成仙之后才得以飞回家乡的,而词人到现在也没能“修炼”成功,完成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夙愿,所以只能满心艳羡那得以功成归家的仙人飞鹤,这句词与其说羡慕飞鹤不如说词人心中依然有一团愿意一日功成的火焰,虽然已经只是星星之火,但这是词人在人生的低潮期最有力的动力和支柱,为了这个千百年来文人们孜孜不倦为之努力的梦想,苏轼才能一直坚持下去,虽然他的结局不是完满的,但是是这种力量,造就了活生生的苏轼,让他为后人留下无数不朽的华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