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时光-晚餐吃还是不吃

中国人会吃,也会养生,关于吃的就有诸多讲究,不时不食,过午不食等等,因此晚餐到底该不该吃,应该怎么吃,争论了这么多年,也没个结果。古人最早是一日二餐。太阳出来,九点之前吃一顿,下午四点左右,太阳即将落山时再吃一顿。当然我们不能完全以古人的标准,毕竟斗转星移,情况已经截然不同了。古人一来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不丰富,二来多以农业生活为主,一早起来吃饱下地干活,正午时分正在田间忙碌,哪有时间去做饭吃。而到了晚上,别说娱乐活动了,照明都困难,乌漆嘛黑的,早早就歇下了,第二天还得鸡鸣即起呢。现在呢,夜猫子一大堆,有人越夜越疯狂,有人夜晚才是一天真正的开始,仅有晚餐都扛不住,还得补充宵夜。

美食时光-晚餐吃还是不吃

养生的人,晚餐要吃,但要吃的少,吃的早,吃的清淡。女生为了身材,则选择不吃,啃个黄瓜啥的。于是,晚餐变得微不足道。中国人重视家庭,晚餐是一天生活的重心,上学的回来了没?上班的回来了没?人都到了没?开饭啦!这样的场景很常见,是传统家庭的标配。晚餐的时光通常是温馨的。勤劳的主妇,通常是家中退休的长辈,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有儿子爱吃的,有孙子爱吃的。然后看着墙上的闹钟,滴答滴答,听到门锁扭开的声音,一声:我回来啦!吹开了老人满脸的皱纹。

晚餐是交流的时候,往往一家之长的老父亲,会问问子女的工作,父母会问问小孩子的学业。单身的免不了被唠叨几句,有时候谈谈国家大事,社会新闻。但有一点,是不能训孩子的。因为吃饭要保持好的心情,心情差了,会影响食欲。

美食时光-晚餐吃还是不吃

渐渐的,孩子们成家了,陆续搬了出去。周末了回来吃个饭,老两口兴致勃勃的一大早就起来忙活,然后等到华灯初上,孩子来了电话:妈,我临时有安排,改天回来啊!孩子们忙啊,总有忙不完的工作,忙不完的生活。留得饭菜冷了又热,热了又冷。孩子们忙啊,忙得在外打拼,离家千里,吃顿团圆饭都要盼上个一年半载。于是,晚餐渐渐变成了孤独寂寥的一两个身影,有时候就是中午的饭菜热热,没了笑声和孩子的吵闹声,只有老两口回忆当年的时光。

晚餐的没落,代表着传统家庭观念的削弱,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着不断的往前跑,跑得远了,跑得急了,想要停下来回头看看,只是不知道那间房间,是否还有熟悉的灯光,熟悉的味道,熟悉的人,在等候着你。

美食时光-晚餐吃还是不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