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成功的“祕密”其實顯而不易見,你最好的資產是你自己

巴菲特成功的“秘密”其實顯而不易見,你最好的資產是你自己

巴菲特成功的“秘密”其實顯而不易見,他免費與所有向他請教的人分享他的投資手法,不僅是在今天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還包括在他的辦公室內、在路上,對象從學生團體到電視記者。別忘了,他每年也在致伯克希爾股東的信中鉅細靡遺地詳細說明了他的秘訣。

敘述如何向巴菲特看齊的投資書籍比比皆是。

然而,過去40年以來,全美共同基金受託管理的近12兆美元中,能遵行巴菲特和芒格恪守的簡單理性投資原則,繼而締造出非凡佳績的比例卻微不足道。

正如芒格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所言:“我們的制度應該比現在更常被仿效。”

芒格說得沒錯。不過,一個是坐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安靜的辦公室裡,每年只消作出幾個合理的大型投資決策,每天可以花上很多時間“閱讀和思考”。一個則是身處波士頓、紐約、倫敦或是上海嘈雜的交易室內,必須隨時掌握資訊並加以因應,並以專家之姿交易股票而備感壓力。相比之下,前者鐵定要比後者輕鬆得多。

不過,今天一整天下來,巴菲特還是竭盡所能地提供大家都能加以運用的藍圖。

查看股價之前,先評估該企業

一名舊金山的股東想知道伯克希爾獲利頗豐卻頗受爭議的中國石油(國 營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投資案的幕後故事是否完全屬實。

故事是這樣的,巴菲特讀了中國石油的年報,認為該公司的股價遭到嚴重低估,因此在沒有參訪該公司、甚至沒有與其管理團隊談話的情況下,直接於2002年及2003年以4.88億美元買下了中國石油1.3%的股份。“聽說你只讀了年報?”現場股東難以置信地問道,“你怎麼能單憑年報就斷然作出投資決策?”

“那份報告簡單易懂,就像雪佛龍石油(Chevron)和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的一樣”,巴菲特就事論事地答道,“那是2002年、2003年的年報,我讀了它,沒跟任何人討論,但我確實做了一件事”,巴菲特說道:“我評估了中國石油的其他業務。”

“要了解它的原油、提煉油品和化學產品,不是那麼困難,我也這樣研究過埃克森(Exxon)和其他公司。我的結論是,中國石油價值1,000億美元,但在股市只值350億美元。既然如此,我何必還要跟它的管理團隊面談?”

正是如此。巴菲特研究企業的本質,再看其股價,這是完全顛覆傳統股票研究的方法。巴菲特的決策不摻雜任何情感,如果企業價值遠高於股價,他便迅速採取行動;反之,則捨棄。

別鑽研細節

巴菲特發現中國石油的價值是現有股價的3倍時,下一個步驟很簡單——買進股票。

“沒有理由再去推敲你的分析”,巴菲特說,“再進一步推敲分析結果,只是徒然浪費時間,這時你該做的就是買進股票。如果你還得算到小數點後第三位,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投資。”

巴菲特重複了去年說過的一句話,只不過說法稍有出入:“如果現在有人走進門來,管他們是重350磅還是400磅,我知道他們就是胖。”

巴菲特當然又說對了,他以伯克希爾之名投資4.88億美元時,中國石油真的遭到了嚴重的低估。到了2007年,伯克希爾將整個持倉脫手時,共有40億美元入袋。

別煩惱你會錯過什麼

“你必須能夠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一位來自德國慕尼黑的股東這麼說,接著問巴菲特如何決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有人打電話來竭力推銷某投資時,“其實會出現做與不做的信號”,巴菲特說道,“查理和我打斷說客的電話,直接說‘不’時,常被人認為很沒禮貌,但我們只是想要節省彼此的時間,不會煩惱錯過了什麼。”

“我們想確定,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考慮過後仍舊無法作出決定的事情上。我們能在五分鐘之內輕鬆地作出決定,這並沒有那麼困難。”

堅持只碰你懂的

“我們懂的東西五花八門,如果能擴展知識領域當然很好”,巴菲特說道,“但重點是,如果我們接到電話,或者我在讀論文、年報或10-K表格時,看到明顯的價差,我們會立即採取行動。”

“針對你的問題,我的答案是:我們能很快作出決定”,芒格補充道,“原因在於有那麼一大串其他事物是我們完全不考慮的,例如我常說的‘我們不碰新興企業。’”

“我們傾向、偏好能帶來大把現金的行業”

一位紐約的股東問道:“如果你不能跟管理團隊交談,不能讀年報,只准看財務報表,你會專注於哪些指標?”

“我想有一個指標定能吸引許多人的注意力。”芒格答道,“我們傾向、偏好能帶來大把現金的行業。”

“其他行業,比如建築設備業”,芒格提到他做那行的朋友抱怨說,“我一整年辛苦地工作,但利潤在哪兒呢?閒置在庭院裡。”

“分散風險是針對那些什麼都不懂的投資人”

“巴菲特先生,我很高興來到此地”,一位紐約的股東說,“我從書中得知您年輕時很自信,會把身家淨值的1/4或以上單筆投資於某計劃上。能不能請您談談那段日子?”

巴菲特其實是在1951年1月的某個超級星期六拜訪蓋可車險位於華盛頓特區空無一人的總部,見過唯一留守的戴維森之後,把他全部身家的2/3拿去買了蓋可車險的股票。巴菲特曾說蓋可車險是“我的企業初戀”,57年過去了,他的信念依舊堅定。

“查理和我一直很有信心。如果我們管理的只是自己的錢財,我們應該會有很多次直接把75%的身家淨值投入單一計劃中。”巴菲特這麼說。

但芒格可不認同:“沃倫,我曾有過把超過100%的身家淨值投入單一計劃的經驗。”

“那是因為你那時有個親切和善的銀行家。”巴菲特開玩笑說,但緊接著頗為嚴肅地說道,“某些特定的交易如果投資太少,反而不對,你一生中總會經歷一些不凡的事情。”

“你大可在湯姆·墨菲還在掌管大都會通訊公司的1974年,以其淨值的1/3把它買下,然後坐擁該行業最優秀的經理人。”巴菲特舉例說明,“你也可以在我們買下可口可樂時,跟著投入全部的身家財產,從此再不用擔心受怕。”

“現場有很多人40年來把身家淨值百分之百地投入伯克希爾”,巴菲特補充說明,同時對那些早期投資伯克希爾的股東致意:“雖然當時伯克希爾並非穩賺不賠的生意。”

芒格忍不住插話:“我不明白美國學生進這些優異的商學院和法學院到底是如何學的,他們聲稱:‘投資的終極秘訣無他,就是分散風險而已’……他們完全搞混了。分散風險是針對那些什麼都不懂的投資人的。”

巴菲特則總結道:“我們則是試著把東西囤積在一起。”

“你最好的資產是你自己”

一位奧蘭多社區學院的教師想知道她應該如何教導學生進行投資。巴菲特的回答或許是他的最佳建議。

“最重要的投資標的是你自己”,巴菲特回答道,“鮮有人能在一生中都開足馬力,試想你只有16歲,我可以送你一輛汽車,隨你挑,但前提是:這是你唯一的一輛車,它必須供你使用一輩子。”

“你會如何對待這輛車?”巴菲特反問道,“你會先翻開使用手冊讀五遍,更換機油的頻率比現在高一倍……我對學生們說,他們現在應該像保養汽車那樣對待自己的身體,這個回報是超出預期的。”

“你最好的資產是你自己”,巴菲特再次強調,“你能成為你渴望成為的那個人。我常問學生,如果你能投資班上的一位同學,你會選誰?不是最帥最美、最聰明的那個,而是效能最高的那個人。”

“他們現有的習慣會跟隨他們一輩子。”

巴菲特最著名的兩個習慣——節儉和理智無疑跟隨了他一輩子,這兩個習慣也敦促他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