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师夜里班群里发错消息,有的家长却抓住不放,映射出大问题

班级群的兴起

从微信兴起来以后,班级逐渐有了班级群。老师和家长们在班级群里沟通交流,也变得方便了许多。但有时候也有家长抱怨群内消息太多,自己不能及时接收消息。

记得在自己小的时候,并没有所谓的班级群。学校老师和家长电话联系极少。尤其是小学的时候布置作业,从来没有跟家长沟通过。

女老师夜里班群里发错消息,有的家长却抓住不放,映射出大问题

大图模式

其实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比如说开家长会交学费等事情,也是由孩子口头转达。那个时候也并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发生。

但不知道从哪一个时期起,学习变得越来越复杂,孩子们的科目越来越多,习题越来越多,班级群里的消息越来越多,老师和家长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伴随着学校里的事情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吗?这个暂时不确定,但是孩子们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更广了。如果没有沉迷游戏的现象,学业不会太差。

女老师夜里班群里发错消息,有的家长却抓住不放,映射出大问题

大图模式

班级群的作用

其实班级群的作用无非就是沟通与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

但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有的时候班级群里消息太多,甚至会有家长闲聊,让部分家长不堪其扰。

甚至有的家长比较忙,班级群里消息过多,反而会错过一些重大通知。

有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在家跟着爷爷奶奶过,爷爷奶奶有时候不懂微信,也无法及时处理一些重要的讯息。

其实今天班级群发挥的作用也没有太多,有的时候班主任在里边儿收校服费,收教辅费,通知一些重大事宜。学科老师在里面布置作业,或者是联系家长。

女老师夜里班群里发错消息,有的家长却抓住不放,映射出大问题

大图模式

也就是在这次疫情期间,微信群发挥了其他的一些作用,在一些直播通道无法顺畅的进行授课时,有的老师利用微信群进行上课。

有一天微信群里,老师发了一条意外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意外。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网店兼职,将发货消息错发到了班级群里。有的家长紧追不舍。

有的家长忙问“老师还卖书?”、“老师卖的什么书?适合孩子读吗?”

其实是有的家长认为该老师是在故意透露其开网店的事实,有推广的嫌疑。

其实这样的事情,大家有的时候会觉得很敏感,但是只要说开了,都在情理之中。

有时候人们谈到教师兼职,就是非黑即白,这样的观点映射出大问题。

女老师夜里班群里发错消息,有的家长却抓住不放,映射出大问题

大图模式

老师开网店,或者是做其他兼职,无非是一个增加收益的途径。毕竟老师也需要生活。出了学校,老师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甚至有的老师,无论是从学历上来讲还是从能力上来讲,还不如很多家长。

老师兼职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国家甚至鼓励高等院校在职人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创业。

女老师夜里班群里发错消息,有的家长却抓住不放,映射出大问题

大图模式

比如北京就曾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中拥有创业项目或科技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采取兼职在职创办企业或者离岗创业等创新模式。在离岗创业三年期间,可保留相应的人事关系,基本工资和社会待遇。期间取得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即便创业不成功,也可以重返原单位。

为何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中拥有创业项目和科技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创业,一线教师就不能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技术离岗创业呢?

一线教师是否可以自主创业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教师需要情怀,但是也需要生活。没有生活活不了,遑论情怀了。但是只有生活没有情怀,也走不远。

女老师夜里班群里发错消息,有的家长却抓住不放,映射出大问题

大图模式

一线教师的工作与薪资是最难界定的。一是一线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之外,往往有其他任务,二是教学任务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

一线教师有时除了教学任务之外,还要面对一些表哥表姐,尤其是班主任的事情更多。

就教学任务而言,如果只是应付教案、上课、批改作业,那也太简单了。但是如果真的想把课上好,真的需要蜡炬成灰。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事业单位当中话语权最小的。

如果老师不补课,家长们一样花钱到补习机构去补。机构的老师一定比在职的老师强吗?恐怕有的机构的老师连资格证都没有。

女老师夜里班群里发错消息,有的家长却抓住不放,映射出大问题

大图模式

机构为什么能教的好呢?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给孩子加课,孩子哪怕多少听点儿也能有进步。再加上机构的班多数为小班,机构的老师虽然累,但是报酬也看得见,有的一周只上两天课。

小结:

微信群的本意是沟通交流,但是我们的信息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表现会随着信息的增多而变好吗?可能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对孩子的管理似乎变得更加困难,这里我们需要做出反思。

女老师夜里班群里发错消息,有的家长却抓住不放,映射出大问题

大图模式

由微信群中的消息引发的关于教师兼职的争论,说开了也便不那么敏感了。老师也是人,出了学校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师既需要情怀,也需要生活。

家长们与其把钱花在机构里,不如我们想一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才进入教育行业,让教育资源更加充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