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二等功臣,背景不一般,和《集结号》里“谷子地”是战友,

乡间的二等功臣,背景不一般,和《集结号》里“谷子地”是战友,

——访老战士、二等功臣刘广文

老战士、二等功臣刘广文老人是成武县党集乡党集村人,他一九四七年六月参加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九五五年五月复员,先后参加了羊山战役、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解放华中南、解放华北和抗美援朝等诸多战争,在由国防部长彭德怀亲笔签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建设军人证明书》上有着他奋斗九年、思想坚定、战斗勇敢、立二等功一次、小功八次的记录。在采访时,老人拿出了他的七枚战斗奖章,他说,以前还有一张二等功证明书和几枚立功奖章,但都被小孩玩丢了。谈及他的战斗经历,老人回忆起来依然激情澎湃。

二十岁,他成了“刘邓”的兵

1927年6月,刘广文老人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自打记事起,就没有穿过一件囫囵衣服、吃过一顿饱饭,十多岁时,生活真是难以为继了,他不得不拉着讨饭棍四乡讨饭。十三岁时,他去了本乡一个姓董的地主家,为地主照看小少爷。每天吃的都是高粱面窝窝,到了冬天,窝窝冻得像石头,一咬一个白印,一年到头只有年三十和初一才能回家两天,其余时间必须在地主家干活,也没有工钱。过了近七年这样的日子,一九四七年六月,他听说共产党刘伯承、邓小平的部队来了,斗地主、分粮食,穷人扬眉吐气。他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跑到区公所找到了负责兵运的朱区长(江苏丰县人),要求参军。就这样,刘广文老人和其他三十多个青年在两个接兵的带领下,步行到了五六十里外的定陶县冉固集部队驻地报到,这时,他才知道部队的番号是冀鲁豫军区独立2旅,他则被分到了三营九连,九连驻防在现在的成武县天宫镇陈楼村,在陈楼村,刘广文换上了军装,之后,又领到了一支步枪,老人回忆说,这种枪叫不出名字,打一枪后枪栓就会卡住,必须用脚才能跺开,老人想换枪,但是看到其他人背的枪也都五花八门,有老套筒、捷克式,三八大盖都很少,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自此,他就背起了这支“三脚跺”成了“刘邓”大军中的一员。

从“羊山”到“大别山”

1947年7月,羊山战役打响后,刘广文所在团一夜奔袭八十多里路,负责攻打金乡县城,牵制敌人。当时,金乡县城有高大的护城墙,城墙外还有护城河,攻击开始后,战士们架上云梯,向城墙攀登,但敌人火力太猛,伤亡不断增加,于是,连里派刘广文所在班登城,班长带领刘广文和其他两个战士冲到了城墙根,在火力压制下,班长顺利爬到了城墙上,没想到狡猾的敌人都隐蔽在垛口后面,一刺刀捅在了班长的腰上,班长掉了下来,这时,正在班长后面的刘广文急中生智,一连向城墙上甩出去六七枚手榴弹,直炸得敌人鬼哭狼嚎,趁着巨响,他一个猛跳登了上去,其他战士跟在后面一拥而上,占领了城墙,见大势已去,敌人只好乖乖缴械投降。这一仗,他们连牺牲了三十多人。

羊山战役后,刘广文所在团被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一纵队,根据党中央部署,1947年8月,刘邓大军又踏上了挺进大别山的征程。刘广文随部队从鄄城过了黄河,进入了黄泛区。由于蒋介石炸开了花园口,制造了千里无人区,在行军中,部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首先是行路难。黄泛区里没有路,到处是没膝的黄泥,无奈之下,部队丢掉了大部分辎重和重武器;第二是找不到吃的。远远看见一个村庄,进去一看,全部是废墟,即使有人家的村,听说过军队,早就跑得没影了,粮食非常难搞;最痛恨的还是还乡团的袭扰。还乡团主要由当地地主和土匪组成,他们暗地跟随部队,残害掉队战士。一次,刘广文和几个同志回头寻找掉队人员,结果发现掉队的两个战士已被还乡团活埋,军装和挎包被丢在土坑一边,他们含着眼泪向烈士敬了个军礼,又继续上路了。

到大别山区后,部队遭遇的困难更大。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但是由于反动派的疯狂报复,不少村庄被洗劫一空。这次部队千辛万苦来到大别山区,在许多村庄竟然找不到一个人。冬天到了,部队没有御寒的冬装,后勤部门给每个战士发了一个针线包,十几块破布片,大家自己动手,把布片缝在单衣上御寒。严寒、饥饿、疾病造成部队严重减员,在此情况下,刘广文所在的十一纵在12月份又被总部派回了黄河以北的老根据地,负责为留在大别山的一纵、二纵、三纵等部队筹集运送给养。此后,随着大别山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逐步建立,部队的生存条件才逐渐好转。1948年3月29日,为支援陈赓、谢富治兵团攻打洛阳,刘广文所在的十一纵和一纵、豫皖苏独立旅等部队又开始了围攻国民党新编74师的阜阳战役,经过五天六夜激战,重创了敌人,也就是在这次战役中,刘广文火线入党。

打罢“淮海”又“渡江”

1948年11月,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开始了。这时,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一纵已改称中原野战军十一纵,在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指挥下,第一阶段时,十一纵负责打徐州之敌,以切断徐州与蚌埠敌军联系。刘广文所在的148团负责对徐州东南角的敌飞机场发起攻击。到了夜间,随着冲锋号响起,全团战士如潮水般冲向敌阵,这时,敌人的轻重机枪如下雨般响成一片,在通过一片开阔地时,冲锋在刘广文前边的连长忽然摔倒了,他上前一拉连长,发现连长已经牺牲了。天蒙蒙亮时,部队停止攻击撤了下来,在听到集结号集合时,老人才发现自己这个班里十二个人只剩下了自己,其他十一个战友已全部牺牲,自己衣服袖子、前襟上也被子弹穿了五六个窟窿。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指挥部的战斗开始后,老人说,黄维用军用汽车摆成的汽车阵有二三里地长,许多战友倒在了冲击的路上,也就是在那时,老人学会了听子弹这一特殊本领,他说,敌人打过来的子弹要是“嗖嗖”地声音,说明在你的两边,不用管它;如果是“啪啪”声说明在头顶上,这时就要卧倒;如果是“啾啾”声,子弹就在腿部以下,这时就要打滚了。老人的这一特殊本领,让我们想见了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战斗后期,黄维突围,刘广文和战友们追击至黄维指挥部时,还见到了黄维在指挥所里挖的用于向村外逃跑的地道。据老人讲,淮海战役结束后,缴获的枪支、子弹等战利品堆了有好几里地,敌人的伤兵更是一眼看不到边,但是,我方伤亡也不小,就148团来说,一千多人战后只剩了一百多人。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广文所在的十一纵改称17军,他隶属第五兵团17军50师148团三营九连,兵团司令员是杨勇,仍旧是刘邓大军中的一员。改编后,部队就从河南项城转入了安徽安庆地区以西的长江边上。这时,部队都投入到了渡江前的紧张准备工作中,在向群众征集了几千只小船后,上级规定,每船上必须准备一条汽车内胎、一床棉套,在落水、船漏时应急。1949年4月21日,对刘广文老人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虽然六十多年过去,他仍清楚地记得那天发生的所有事情。下午,全团举行了渡江誓师大会,团长在大会上大声地问战士们:“解放全中国,就要打过长江去!我们是在友邻部队的屁股后面跟过去呢,还是我们自己打过去?!”战士们齐声呐喊着“打过去!打过去!”下午五时,战士们换上单衣后,就听见炮兵团的榴弹炮、野炮万炮齐发,打向长江南岸的敌军阵地。炮声就是信号,一时间,步兵纷纷登船南渡。万里长江波平如镜,夕阳在宽阔的江面上洒下万道金光,解放军千船齐发,众志成城。老人说,他们渡江时,守江敌人一直没发炮阻击,只有岸上碉堡里的敌人用枪不断向渡江部队射击,但是,子弹射程只能到江中间,所以部队只伤亡了二三十人,以较小代价就登上了长江南岸。登岸后,战士们士气高昂,在逃跑的敌人屁股后面紧追不舍。有时,我军与敌人就相隔半个钟头的路程。为迟延解放军追击,敌人想出了各种办法。一天,刘广文所在连在快追上敌人时,发现了敌军刚做好还没来得及吃的饭——一大锅热腾腾的焖米饭和一大锅冒着热气的炖猪肉,早已饿极了的战士们一拥而上,瞬间吃了个干干净净,不一会儿,几十个战士便肚子疼的躺下不能动了,原来,猪肉里被敌人下上了桐油,人吃下去后,不仅不消化,而且吐不出、拉不下来,好在军医跟了上来,才救了大家。刘广文随部队从长江边追击敌人一直追到了江西,在追击中的路上,刘广文在一辆废军车下发现了一个有一拃多高、两拃来长的木箱,外面还有六根铁箍,他用刺刀撬开后,发现里面全是一根根手指粗细的黄色“铜条”,他马上报告了连长,连长查看后随即报告了团里,刘广文这才知道,原来这一箱“铜条”全是金条,为此,老人还受到了团里的嘉奖。至五月上旬,部队先后解放了婺源、常山、江山等城镇。八月,在杨勇司令员的带领下,部队从上饶坐火车出发,向湘西开进。途中,他们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战士们高兴地唱啊、跳啊,别提多高兴了。10月到11月,部队席卷大西南,连战连捷,打下邵阳后,进至贵州,攻占了贵阳、安顺。此后,部队开始了大规模地剿匪运动。但是,正当剿匪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地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

“三八线”上和美军换烟抽

1951年4月,距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已有半年多,根据部署,要抽调16军46师137团到河北整训,准备赴朝参战,然而,由于17军50师148团是“老八路”团,又是师主力团,战斗力强,于是,上级决定137团和148团互换了番号,就这样,积极要求参战的刘广文踏上了去朝鲜的征程。老人说,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都是拿着“万国牌”的武器和联合国军打仗,这次他们在河北整训了一年多的时间,部队全部装备了苏式武器,一个班配六支冲锋枪,每支冲锋枪一次能装五十发子弹,另外配一挺机枪和两支步枪,编制也由“三三制”变成了“四四制”,同时,还换上了志愿军的胸章符号。1952年12月,16军正式入朝参战。在丹东坐上闷罐车跨过鸭绿江后,朝鲜的景象仍然让经历不少战争的战士们吃惊,弹坑遍地、到处是一片废墟。根据任务,16军要到三八线换防,虽然联合国军的地面部队已被赶回到三八线,但是他们的飞机却每天不停越过三八线来轰炸扫射。据老人讲,美军炸弹威力很大,一颗一千二百磅的炸弹爆炸后,杀伤面积能有二三亩地大小,仅弹坑就有三米多深,他打了这么多年仗这样的炸弹还是第一次见到。一次,部队拆开了一枚哑弹,光黄色的炸药就装了几麻袋。为打败志愿军,美军用了很多阴险的办法。美军发明了一种定时弹,从飞机投下落地后不响,几个钟头后才爆炸。刚到朝鲜时,部队没有经验,以为是哑弹,结果吃了大亏。有时,美军还会扔下汽油桶般大小的细菌弹,掉在地上就成了两半,里面带有病菌的老鼠、苍蝇乱爬乱飞,给志愿军带来很大损失,但是,这更增加了战士们对侵略者暴行的痛恨。

在到达三八线后,战士们就抓紧时间挖防空洞,最初防空洞能住一个连,最后,有的防空洞能容纳一个团的人马。1953年7月27日,随着《朝鲜军事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的签订,双方军人都放下了枪,虽然双方战斗没有了,但是,志愿军也不闲着,发起了强大的宣传攻势。那时,志愿军每人每月有一包糖块和两包香烟的配给,于是,在敌方人员站岗或巡逻时,志愿军就通过递烟、送糖等方式主动与敌方人员接近,宣传我方政策,瓦解敌军。其结果是有不少敌方人员了解了我方政策,甚至还有南朝鲜士兵主动投诚过来。在三八线上,刘广文老人还曾多次和美军接触,交换过香烟吸。

1955年5月,针对停战实际,团里准备送已是三营十连副班长的刘广文进步兵学校学习,正巧上级开会,号召大家自愿报名回乡支援家乡建设,他二话没说,就向团里递上了报告,面对团里的挽留,他说:“在哪都是为国家建设服务,我还是回乡吧!”就这样,他打起背包,回到了阔别九年的家乡。在回乡后,县里来人通知他到民政部门报到安排工作,但老人经过考虑,认为自己文化浅,还是适合在农村,便没有去。此后,老人干起了生产队长,并务农至今。

和“谷子地”成了战友

2007年上映的《集结号》至今让许多人记忆犹新,许多人一定还记得片头谷子地的那句“我是中原野战军独二师139团3营9连连长谷子地……”的台词,但据刘广文老人说,他原先是17军50师148团,后来上朝鲜和137团换番号便成了16军46师137团,他在三营十连12班任副班长,说起来,他和“谷子地”还是一个军的战友。但是,经笔者考证,有个不能忽视的历史事实是,中原野战军没有独二师这个番号,而且,139团属47师。还有,谷子地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他自称是139团的也不对,139团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2旅4团,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2旅4团,49年2月才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16军47师139团。看来,是编剧让“谷子地”提前好几个月说了自己部队的新番号,当然,对影视艺术作品我们不能过于求全责备,它只是艺术作品。在采访中,老人对时下很多电视剧中八路军、解放军指挥员把战士称为“弟兄们”感到不解,他说,当时指挥员称战士都是称作“同志们”,根本没有称“弟兄们”的。

采访后记

刘广文老人个子不高,也不善言辞,对别人看来有些传奇的经历,老人自己看得很淡,老人现在和老伴一起生活,他们育有两女一子,都在农村务农。老人没有看过《集结号》,我曾经有个想法,让老人看一看《集结号》,了解一下真实的战争中是否有其他别样的故事,但限于条件,一直未能如愿。无论怎样,真实的战争已经远离了我们,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应当感到这是一种幸福,在遭遇挫折、困难时,想想他们,或许,我们对待生活又是另外一种态度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