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春天出發


  “賣蜂糖了,賣野生蜂糖——”

  昨夜,一場春雨,不期而至。清晨時分,天卻已經晴了。

  我還在睡夢中,突然被大街上賣野生蜂糖的叫賣聲“喊”醒。這聲音,真是久違了。聽著,彷彿就來自山野間,還帶著露水;又像是從蜂糖裡撈出來的,還有點甜甜的……

  聽著這叫賣聲,我再無睡意。穿衣起床,站在窗前,望著街上。行道樹的枝條,已經有了鵝黃色的嫩芽。街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有在行走的,有騎自行車的,有騎摩托的,還有開著小轎車的,來來往往,生氣一派。雖說人們都還戴著口罩,但從那走路的步履上,看得出他們的精神狀態不錯。

  我所生活的谷城,是鄂西北的一個山區縣,境內山區佔了一大半。因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再加之注意防控,所以“病毒”雖然囂張,但也無法翻山越嶺,山區“解封”也就像這春來早一般。

  那料峭的早春,早已越過江河,翻過樹梢,奔向山的這一邊。立春,雨水,驚蟄……不知不覺間,大自然的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古人說:“春者,陽氣始上,故萬物生。”陽春三月,小麥懷胎待娩,蠶豆花謝孕果,田間地頭,應是犁耙水響、人聲相聞的耕作景象。

  谷城是一個農業縣。一家一戶要想把飯碗端穩,大人小孩要想吃飽肚子,還是必須把糧食種好。

  眼前已到春耕大忙關口。平原的農民,要疏渠通水,把田整好,準備下谷種育秧。

  真正的春天已經到來,農事正忙。村民們知道,年景不能耽誤。只有抓住農時,才會有一年的好收成;只有一春一夏的流汗,才能澆灌出秋日豐收的喜悅……

  當我正在想著這些要忙的農活時,手機突然響了。原來是谷城玉皇劍茶業公司張於學打來的。他說:“今天上午,我們茶園要開採了,有三百人採茶呢,接你到我們茶山上拍些照片吧!”說話的語氣裡,滿是喜悅。

  我一聽,既吃驚又高興。吃驚,是因為不經意間就要採新茶了;高興,是因為我也想走出家門,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若是上到茶山,就能聞到滿山茶葉的清香,這是多麼愉悅的事啊!

  “現在就能採茶了?”我問道。“今年開春以來,溫度比較高,茶葉芽子躥得快,都有小手指長了,做芽茶正是採摘的時候。”張於學說。

  四十分鐘的車程後,我到了一望無際的茶山。現在上茶山,真是方便,再也不用雙腳爬了。茶山上到處都興修了水泥公路,四通八達。眺望茶園,層層疊疊,恰似綠色海洋,讓人心曠神怡。

  走進茶園,看到這一壠一壠的茶棚上,果然是齊攢攢的嫩芽,爭先恐後地長著。一層一層的嫩芽,擠擠挨挨地簇擁著,在早晨柔和的陽光下,綠油油的,水靈靈的。山風徐徐,嫩芽輕晃,處處都能聞到茶葉的清香,真是舒服極了。

  茶園裡,男男女女正在忙著採茶。有小夥子,也有中年男將。那些年輕女子們,今天也來了,這是過去難得一見的靚麗風景。他們的出現,一改往年採茶盡是中老年人的“舊貌”。

  “嗬,人真是不少!”我興奮地脫口而出。

  張於學說,今天採茶的村民們,至少多來了兩百人。這些人原來都是在廣東、上海等地務工的,本來春節後就要走了,誰知出現疫情,出不了遠門。現在,茶葉到了採摘的時候,經縣裡批准開園,我們就請他們來採,讓他們在家門口務工,每天都能有一些收入。

  聽了張於學介紹,我說,你不僅在操茶場的心,還在操村民的心,想辦法為他們創收,這也是在反哺村民。張於學卻說,村民們有困難,我們茶葉企業拉一把,他們都是茶場附近的村民。

  在採茶現場,我看到男將們採茶,動作並不十分麻利。這種輕拈嫩芽的活兒,哪是他們的長項?倒是年輕女子們,兩隻手在茶棚上連連點著,不一會兒就採滿一簍簍鮮嫩的綠葉。接著,又是一簍簍……

  中午時分,我又連續接到幾條微信,是襄陽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駐谷城縣大谷峪村扶貧的村第一書記沈景瑩發來的。微信內容大都是他們扶貧工作隊進村做的一些事。

  沈景瑩在微信中告訴我,昨天爬了二十多里山路,出了一身汗,主要是走訪農戶,瞭解村民們外出務工和種植業養殖業情況。今年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村民的信心更強了。58歲的徐順啟,去年喂有3頭牛、30多隻羊,今年又養了3頭豬,今年的收入不會差……字裡行間,散發著農家炊煙的味道,充滿著山鄉春日的氣息。

  天清氣朗,微風拂面。我們翻山越嶺,走村入戶,看到村民有的在春播春種,有的在扎竹掃帚,有的在挖葛根做葛粉,有的在打豆腐,有的在種菜,大家都在各忙各的活計……

  嗅著春天的茶香,閱讀著來自大山裡的訊息,我欣喜地感到:和煦的春風正將疫情的陰霾驅散,芬芳的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長。”莫負春光,須當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用汗水揮灑春種的辛勞,奪取秋收的碩果。

  我們的前行,一天也耽誤不得。那就讓我們振奮起精氣神,從這個春天出發。(帥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