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孩完不成作業竟離家出走:解決孩子拖延症,這兩招就夠了

上個月的一則新聞,一個8歲的小男孩,因為沒有完成暑假作業,被自己父母批評了幾句,一氣之下帶著枕頭離家出走。

幸運的是,孩子最後被警方迅速的找到了,讓擔心的人們鬆了一口氣。

8歲男孩完不成作業竟離家出走:解決孩子拖延症,這兩招就夠了

孩子為什麼會完不成暑假作業?這彷彿戳到了所有家長以及我們小時候的痛點,因為貪玩,愛拖延,所以作業總會被我們及孩子放到最後面,直到開學才想起還未完成。

拖延似乎成了孩子們的通病,能慢的絕不快,必須快的也要一拖再拖!

就連最近朋友跟我吐槽,說她的孩子佳佳做事情很慢,特別喜歡拖延。明明兩三分鐘就能完成的事情,他能給你拖到10分鐘、20分鐘才完成,只要你不催促他,他或許還會更慢。

她很發愁,佳佳上幼兒園,幾乎每天都為他的穿衣吃飯太磨蹭而生氣上火。孩子不著急,催促幾次都是愛搭不理的,你對他吼兩句,他覺得委屈還會哭。

前些日子朋友去幼兒園接孩子,老師拉住她說,佳佳的吃飯速度有些慢,希望朋友在家能夠多多引導孩子。

朋友很無助,問我怎麼才能解決孩子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幾乎每個家長都成體會過拖延的可怕。一件簡單的事都有可能一推再推,最後導致事情完不成,使自己進入焦慮的狀態不說,最後還會放棄。

所以說,幫助孩子擺脫掉拖延的習慣很重要。

【1】

自律的孩子會很優秀。

還記得黃多多同學在新加坡一舉奪下了5個國際獎項,令人歎服。

多多和呂思清的兒子第一次參加比賽、第一次合作四手聯彈便一舉包攬了鋼琴獨奏、小提琴獨奏、四手連彈等五個一等獎,實力雄厚不容置疑。

8歲男孩完不成作業竟離家出走:解決孩子拖延症,這兩招就夠了

但多多是怎麼做到的呢?憑藉的自然是堅持與自律。當然,她成功的背後也少不了一直鼓勵她的黃磊夫婦。

多多也曾為練琴而拖延,比如她練琴時不喜歡考試的曲子,如果父母不監督催促她,多多就會彈她自己喜歡的曲目。

畢竟一項興趣要出成績,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但每次多多想要拖延,想要用練別的曲子去迴避考試曲目時,媽媽就會督導她,讓她繼續去練。

多多媽也心疼孩子,懷疑這樣做對多多是不是有點過於嚴厲了。但是為了多多能夠堅持下來,多媽還是當了一把惡人。

在《爸爸去哪兒2》中,多多想要養一條小狗,多多媽作為交換條件也是讓多多好好練琴。

學過鋼琴的人都知道,每天練琴的枯燥乏味,多多當然也一樣。但最終,在父母的督導下,多多堅持了下來,有了如此讓人豔羨的成績。

多多的自律還是得益於黃磊夫婦對她的嚴厲不放棄,不會讓多多為拖延找藉口,而是為了目標一往無前。

8歲男孩完不成作業竟離家出走:解決孩子拖延症,這兩招就夠了

諾比爾文學獎獲得者蕭伯納說道: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不拖延,才能更好的支配屬於自己的時間。想要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強大,首先就要克服拖延,學會自律。

不再拖延,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2】

拖延最後的結果就是放棄

初中的時候,我特別羨慕那些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人,感覺用英語輕鬆的表達出自己想要說的話是多麼的酷。

於是我給自己定下目標,一定要好好學習英語,並央求媽媽花錢給我買了個復讀機。

當初志向遠大,動力滿滿。一個又一個的計劃信手安排,要求自己一定要按照計劃來。

但因為目標太過於空而遠,不切合實際,導致我為此總是拖延找藉口,今天的復讀任務安排到明天,明天的再安排到明天,週而復始。

當我發現我堆積的過於多時,我開始焦慮、發愁,最後還是頂不住壓力選擇了放棄。當初為學習英語買的復讀機,早就覆上了一層厚厚的塵土。

8歲男孩完不成作業竟離家出走:解決孩子拖延症,這兩招就夠了

制定的計劃總完不成,讓我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因為拖延導致的放棄,我最終陷入了三分鐘的熱度,一件事情很少能堅持很久。讓我焦慮之中也是非常懊惱與迷茫。

就像李白寫的詩一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心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拖延,真的很可怕,如果父母從小不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的壞習慣,他將可能會失去很多自己可以支配利用的時間,即成功的機會。

魯迅先生說過:

時間就是生命,浪費自己的時間就是慢性自殺

不僅如此,拖延還會讓孩子離成功越來越遠,父母也會因此對孩子失去信心,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傷害孩子的心靈。

【3】

如何讓孩子擺託拖延?

①幫助孩子指定合理的計劃與目標。

有目標才有動力。合理的目標會讓孩子願意為此付出努力,做出挑戰。幫助孩子指定目標,從小就可以鍛鍊孩子規劃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時間。

同事的孩子穿衣吃飯寫作業也很是拖沓散漫。每天同事都會因為催促孩子快點而氣的夠嗆。於是,同事決定要給孩子立個規矩定個計劃。

在多方看書鑽研後,同事根據孩子的行為習慣做出了一個方案。

8歲男孩完不成作業竟離家出走:解決孩子拖延症,這兩招就夠了

每天早上規定幾點起床,大約用多長時間穿衣吃飯,晚上回來後如果能在規定時間內認真完成作業,距離睡覺前剩下的那些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這裡說的自由支配,當然是屬於孩子的,家長不要也不能干涉。做的好,同事還會表揚孩子,或是花點心思給孩子送個小禮物。這一套方案實施後,孩子明顯積極活躍了許多。

②細分計劃,三表一錄。

在《兒童時間管理效能手冊》我學到了這個細化方法,因為有些小孩子,對父母安排的計劃並不感冒。

這時,我們就要拿出一套細化方案,通過三表一錄"驅力型"教育來鼓動孩子告別拖延。這裡的三表一錄指的是"星星表""時間表""禮物表",一錄指的是"美言錄"。

如何細化呢?書中寫的一個媽媽把計劃細分的非常細緻,剛好給了孩子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她把起床分成了5步。

叫三次、5分鐘內離開床,一顆星;自定鬧鐘、5分鐘內離開床,兩顆星;自定鬧鐘、按時離開床,三顆星;自定鬧鐘、提前離開床,四顆星;自定鬧鐘、提前離開床、聽英語,五顆星。

穿衣也是5步。自己穿1顆星;自己準備衣服穿,2顆星;自己準備衣服穿,同時整理睡衣,3顆星;頭一天將所有衣物準備好自己穿並整理睡衣,4顆星;頭一天將所有衣物準備好自己穿、衣著整齊、整理睡衣,5顆星。

再加上適時的美言錄鼓勵,孩子就會一點一點的努力進步,而不是因一看是很難目標選擇放棄。

【4】

心理學耶克斯—多德森動機曲線告訴我們: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不是線性關係,而是呈倒U形的線性關係。

8歲男孩完不成作業竟離家出走:解決孩子拖延症,這兩招就夠了

具體體現在:動機處於適宜強度時,工作效率最佳;動機強度過低時,缺乏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

動機強度超過頂峰時,工作效率會隨強度增加而不斷下降,因為過強的動機會使機體處於過度焦慮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干擾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正常活動。

所以,把孩子的目標任務細化為乏力區,舒適區,發展區,潛能區和破壞區,將有助於自己的孩子完成並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一句格言說的好:

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讓孩子動起來,當他體驗到了其中真正的快樂,自然就會告別拖延,展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