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功能 精神科医生的反思与突破·篇二(上)

抑郁的功能 精神科医生的反思与突破·篇二(上)

如果您是精神科医生,本文或许能促使您反思和突破您当下的治疗思路;

如果您是其他科大夫,本文也许可拓宽您处理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的诊疗思维;

如果您是抑郁患者,本文或许能为痛苦无助的您重新打开一扇窗;

如果您是抑郁患者的家人,本文也许可在您帮助患者康复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低年主治医的我,眼中的抑郁症

经典病例回顾

——还是李阿姨,但她“重生”了

2009年的一个下午,我刚准备开始门诊,一个熟悉的声音传过来“小钱大夫你好,还记得我么?”

我端详了她片刻,“李**”,我和她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她的名字。“您现在气色真好,还年轻了许多,真快认不出来了。”我惊叹。“怎么做到的?”我追问。

李阿姨回答:

“不瞒您说,小钱大夫。第四次在您这住院效果并不理想。我就到**医院看了,还是没效果。不过在那个医院,我认识了一个病友,她在**寺学习佛经,我也跟随学习。学了两年,我放下了很多思想包袱,现在很轻松自在,只用吃少量药物。我老伴,我儿子,我孙子现在都经常跟我上**寺,小孙子还会念佛经呢……”
抑郁的功能 精神科医生的反思与突破·篇二(上)

寺庙果真有这样的治疗作用么?究竟是寺庙的什么导致了李阿姨的重生?篇目四将会详述。

——见证药物快速起效:毕业危机的陈同学

陈同学的硕士毕业答辩时间是两个月后,但他竟然抑郁了:除了整夜失眠,白天也无精打采,只想躺着。即使勉强着坐到电脑前,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大脑也仿佛生锈了,思考不出有价值的内容,常常是几小时过去了,论文没有丝毫进展。

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导师……他准备退学,虽然导师建议他办理延期,但他认为延期也于事无补……

抑郁的功能 精神科医生的反思与突破·篇二(上)

恰在这个时候,陈同学的大学好友分享给他一个秘密:原来这个好朋友之前也遭遇了抑郁发作,结果他到六院进行了治疗,不到一个月就明显改善,现在一切正常。听到这个消息,陈同学揣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到了我的门诊。

询问病情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到,原来陈同学来自内蒙农村,一直靠助学贷款维持学业。这次之所以耽误论文,也是因为他一直在兼职挣生活费,留下准备论文的时间太短。

也许是医者与生俱来的助人情节在起作用吧,我觉得必须拉他一把。我告诉他

“同学,你选择来六院来对了,你患的是抑郁症,我们医院是最擅长治疗这个的。你选择这个时间来也对了,因为如果你属于对药物反应敏感的患者,1个月就可以让你的病情明显改善,还剩一个月时间,你抓紧一些,应该恰好能够顺利答辩。”

听完我的话,他半信半疑,但还是很配合地开始服药。

(未完待续)


案例均为真实案例的组合,改编和浓缩,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