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年度会议


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年度会议

会议全面总结回顾了2019年工作,并就今年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安排和部署。2019年是慈溪市场监管系统承前启后,践行新使命,续航新征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系统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干字当头勇争一流,各项工作谋划早,行动块,成效明显。

2019年工作回顾

在“政治建局”锤炼中守正笃实。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认真接受上级检视,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精耕细作。登记便利化程度增加,“互联网+政务”不断发力,亲清政商关系有效构建。在“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奏响强音。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升级有力推动。在“安全底线”坚守中勇挑重担。守牢食品安全、特种设备、产品质量三大安全底线。在“民生消费”保障中久久为功。

推进“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加大利民便民保障力度,加强消费纠纷调处。在“维权维序”治理中攻坚克难。执法领域进一步拓展,维权维序能力进一步加强,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在“重大项目”推进中牵头引领。在“放大格局”争先中自我革新。

奔跑吧,市场监管,2020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点击查看2019年详细工作成绩)


会议强调,2020年是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之年。但今年的开局很特殊,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和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增加了不少困难和压力。在这关键的决胜时期,市市场监管局将拉高标杆,积极作为,工作重心牢牢落实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监管、高素质队伍”上来,深入推进市场监管高水平建设。以更新的工作思路顺应日益变化的形势,以更快的工作节奏顺应日益加速的发展,以更实的工作方式顺应日益提高的要求,以更强的工作手段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

2020年

总体工作要求和任务

扩大营商环境高地效应,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新举措为牵引,持续优化准入环境,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强行政指导服务,在强改革、解难题、增服务上发好功、用好力。

一、商事领域改革再深入。

聚焦便利化,切实把提升群众办事便利性作为出发点。大力推广应用浙江省商事登记证照联办、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及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做好民宿、二手车交易、洗车企业开办 3个“一件事”事项和22个高频联办事项“证照联办”,继续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和“涉企证照由市场监管部门通办”工作。深化“同城通办”改革,提升全域同城通办、无差别受理的质量。聚焦精简化,切实把提高简政放权精准度作为落脚点。落实“简事快办”“常事减办”“一网通办”机制,做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完善企业注销“一网服务”,继续扩大住所申报承诺制受益面,制定相关方案,进一步简化住所申报材料。聚焦智能化,切实把加强政府数字化转型作为着力点。推进市场主体开办全程网上“零见面”,力争网办率达80%以上。深化智能化审批系统,加快推进审批审查要点规范化、可选化,提升智能辅助快速不间断审批水平。

二、小微企业转型再升级。

加强行政指导,深化“三服务”新举措,落实跟踪联络、成长辅导和走访服务机制,对小微企业开展帮扶指导。加强投资引导和创业服务,鼓励小微企业从事八大万亿产业。加码融资帮扶,通过“银企对接”赋能商标、专利、信用信息等“无形资产”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加速转型升级,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个转企”350家。

三、“互联网+监管”再进发。

深化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全面应用,注重指标任务晾晒,力争所有行政监管事项100%通过平台进行检查,全年掌上执法应用率达到90%,风险预警事件处置率达到100%。深化双随机抽查在食品药品等重点监管领域的应用,严格按照重点检查事项和一般检查事项设定的抽查比例实施抽查任务,检查结果100%公示,发现问题100%处置。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深化企业信息公示,强化双随机抽查结果等信用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记入市场主体名下并成为后续监管的重要依据。推行年报精细化管理,加强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管理。


驱动高质量发展引擎,

进一步提升企业动能和话语权。

紧紧围绕“三服务”新要求,突出抓好“四个更加”,提升疫情后企业发展动能,激发企业竞争力和城市发展新动力。

一、更加突出品牌标准引领。

品牌标准赋能,完善“浙江制造”培育库分类培育机制,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催化剂作用,加大政府质量奖培育和卓越绩效导入力度,发掘并引导行业龙头、单打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创牌树标,新增“浙江制造”标准8项、“品字标”企业8家,继续保持宁波前列。加强创牌“经纪人”服务。深化“标准化+”工作,推进企业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推动标准与市场、产业、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做好工业、农业、服务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的培育申报工作。

二、更加突出知识产权强市。

推进发明专利增量提质工程,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五年拥有计划,到2020年底争取库内超过20%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高价值专利组合优势企业,提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鼓励企业开展PCT国际专利申请。启动“先锋”“慈星”“人和”驰名商标申报,完成申报认定1件,指导“慈溪麦冬”“越窖秘色瓷”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推进商标、专利质押融资服务,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组织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专题培训,建立知识产权投诉、举报、纠纷处理机制,做好援助服务,加强集中执法。

三、更加突出产品质量提升。

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加快冰柜、挂烫机、婴童产品、织物蒸汽机、净水器产品的质量提升工作,加大企业标准宣贯、技术帮扶、行政指导服务,通过技术培训会、质量分析会、行政约谈会帮助企业增强产品创新和质量服务水平。

四、更加突出放心消费提质。

按照《慈溪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强化“改造达标一批、优化完善一批、示范引领一批”理念,软硬结合、建管并重,内外联动、齐抓共管,加速促进农贸市场硬件提档、管理升级,目标完成星级市场创建15家。继续推进“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和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建设,深化“24H智慧无人药房+微诊室”“为民寻药”,进一步提升群众服务覆盖面,新增便民服务点5个,“网订店送”药房6个。实施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和放心消费单位“提质扩面”行动,新培育放心消费单位6000家,深化打造无理由退货商圈、综合体、专业市场和连锁品牌。开展“优化计量、提质增效”帮扶行动。


把牢市场安全底线,进一步

坚实政府治理基础和战斗力。

“四个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风险易发多发领域,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我们要以更好的机制、更强的手段、更优的作风,突出“四个强化”,形成有效治理。

一、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

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围绕“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目标,突出食品安全治理成效。加强“一小一老一农”保障。加强学校(幼托机构)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压实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推进学校(幼托机构)食堂等级和阳光厨房建设率“双提升”,努力保障食品校内和校外“双安全”。加强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围绕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会场营销,强化“骗老”乱象整治。加强农村家宴厨房规范管理,提升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水平,加大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监管力度。完善高效监管机制。完善“互联网+监管”,突出掌上执法系统和众食安APP运用,高质量推进智能“阳光厨房”建设、“在线阳光厨房”上线和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完善双随机抽查和监督抽检,有效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做好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的监督抽检和后处理工作。完善社会化治理,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红黑榜”宣传常态化机制,深化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发挥“四个平台”作用。推进食品安全示范提升。开展名特优食品作坊打造,突出小微企业亮化达标成效;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高质量规范提升,强化放心消费示范餐饮创建,改造提升农村家宴放心厨房5家以上;争创1家省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二、强化药械质量安全保障。

更好地落实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的规定,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全力保障药品安全。开展2020“药剑”行动,坚决遏制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件。加大对疫苗、血液制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检查力度,通过靶向抽检,突出不合格产品处置力度,力争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以上。开展器械经营企业、化妆品经营单位专项整治,加大执法力度,形成整治成效。继续做好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安全风险隐患会商,形成操作性强的措施清单。

三、强化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

开展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和隐患日常排查治理,围绕重点场所、重点设备、重点时段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分类监管评价,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做好风险研判和高风险隐患闭环处置,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加大对“三非”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锅炉与用能设备相连工业管道专项整治,确保形成整治成效。

四、强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治理。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分析研判,推动建立行业和区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减压阀、暖手宝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强化民用防护口罩生产规范化,做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及后处理工作。落实“3C”“工业产品许可证”目录调整要求,从严开展证后监管。


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

增强市场监管效能和威慑力。

综合执法是我们重要的行政手段,也是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今年疫情期间我们打击了一大批哄抬物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坚决防止市场失序。

一、加强价格执法。

突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和重点市场,落实猪肉和粮油蛋菜保供稳价措施,严防供需之外的人为涨价,严打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加大涉企违规收费检查力度,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水电气暖等重点行业和医疗、教育、养老、商品房销售、电商等重点领域价格监管。

二、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组织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做到应废尽废、应改尽改。聚焦民生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继续开展保健市场乱象整治,加强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整治。做好直销监管,严厉打击传销违法行为,巩固“无传销市”成果。

三、加强网络交易和广告执法。

加强电商平台监测,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督促网络平台和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培育一批示范型网店。按照包容审慎原则,研究互联网经济监管新方法、新措施,提升问题发现和取证水平。突出“四品一械”,加强对自媒体、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广告的定向监测和规范治理。

四、加强市场综合执法。

不断完善执法体制与模式,全面提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战斗力,形成“硬核执法”力量。突出关键领域和环节,开展科学监管和有效执法。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力度,深入开展反走私、打击侵权假冒等专项整治。


聚焦固本强基目标,进一步

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和精准度。

统筹推进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和保障能力提升,强化市场监管领域精准治理和风险防范,科学形成“三个体系”,加快自身建设步伐。

一、建立“法治市监”体系。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落实依法行政制度措施,规范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强化内部监督,确保依法行政。落实行政决策机制和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做好现行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工作。规范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和执法人员队伍管理,加强对6位公职律师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作用。推广行政文书范本,加强法制核审和案件抽查,提升行政处罚案件质量。完善权力清单制度,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建立“综合监管”体系。

制订下发《关于在全系统全面推行全类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试行)》《慈溪市市场监管局2020年全类综合监管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全类综合监管模式有效应用。充分发挥前期试点的作用,科学统筹做好片区设置、人员配置、任务布置、事件处置工作,集中开展一轮全市主体标注工作,高质量完成3个100%的目标。有效发挥掌上执法系统支撑作用,切实培养业务全能型基层监管人员,提高工作成效。

三、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努力理清部门职责和科室职责边界,防范因职责边界模糊而造成履职风险。继续做好风险隐患会商,提防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等安全风险隐患,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水平,高质量建立市场监管预测预警预防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干部履职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