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如何通過“三聯三送”確保“三落實”的?

浙江2月份啟動了“三聯三送三落實”活動,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組建了1797支服務隊,聯村、聯企、聯基地,送政策、送技術、送幫扶。


今日工作參考欄目,為您推薦浙江落實防疫、生產和發展三項任務的經驗。

三農工作參考 | 浙江是如何通過“三聯三送”確保“三落實”的?

  • 線上“本地產、本地銷”的同城快銷解困局

今年春節後,“快遞之鄉”桐廬的養殖戶和蔬菜種植戶遭遇賣難,另一邊,老百姓買菜卻不大方便,如何打通阻點?——探索方便快捷,、高性價比的線上“本地產、本地銷”模式。

在當地農業農村部門的支持下。桐廬37家本地農業經營主體的60餘種農產品通過公司搭建的“網上農博”平臺上線。縣政府承諾,負擔所有物流成本和損耗成本,以減輕平臺壓力。

與傳統電商相比,同城配送在選品、標準、包裝、倉儲、物流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新模式對供應鏈進行全方位改造。如採取預售模式,根據銷售半徑,確定家禽宰殺時間;對於蔬菜,則研究確定最適宜的配比和重量。

據瞭解,疫情防控期間,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專門組建了生產保障小組,幫助搭建各種產銷對接平臺。地方上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很多地區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同城配送,整合各方供應鏈力量,緩解老百姓買菜和農業主體賣菜“兩頭難”問題。

  • 數字化改造傳統農業正成為新標配

疫情防控期間,浙江普遍面臨採製工短缺,為了讓各個茶區合理應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聯合浙江省農技推廣中心,通過大數據對比,對幾大主要茶樹品種的開採期進行了預測分析,將大數據、區塊鏈等時下最熱門的技術移植於傳統農業。

數字化改造後,無論是水土氣、溫溼度等環境數據,還是生產加工過程的全流程數據,都能很好地指導生產、提升效率,此外,農業經營主體們更看重的,是用數據為品質和品牌背書。如手機掃碼、實景直播、VR體驗等紛紛投入應用。

數字化可為品牌化提供質量保障和背書,品牌化則通過優質優價,讓科技投入有價值體現,形成內生動力。如今在浙江,數字化成了春耕備耕的“新標配”。2019年底,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通過了72家數字農業工廠試點示範主體名單,共分為數字漁場、數字牧場、數字植物工廠三大類。現在,很多主體已進入復工復產,“數字化新基建”也由此步入了快車道。

  • 農事節慶全面升級改造“觸網上線”

今年受疫情影響,各地紛紛取消線下茶事活動節慶,轉移到了線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浙江已有十餘個茶葉主產縣市,將今年的節慶活動進行了“觸網”改造。

探索出“”農業品牌+農事節慶+農品上行’的一攬子解決方案”。農事節慶網上辦,不是疫情下的緩兵之計,不是簡單地從線下搬到線上,而是根據產業環境、消費趨向、目標群體等做出的全面改造升級。如新昌提出了“雲節慶”的全新概念,還有云直播、雲連線、雲發佈等,並設計了互動遊戲,邀請網友線上參與採茶、炒茶和泡茶,品牌元素在節慶各個環節幾乎無處不在。

3月6日,安吉縣分管縣長通過3個小時的網絡直播,吸引了230多萬名網民觀看。安吉縣也計劃將一年一度的茶博會搬上“雲端”,頒獎、推介、直播帶貨、市場分析等,全都通過一根網線連天下。

隨著茶葉的全面開採,浙江的鄉村旅遊也迎來了“復業階段”,鄉村旅遊節慶活動登場。

3月20日上午,開化縣大溪邊鄉上安村的油菜花田中,舉行了一場大型網絡直播活動,230萬人次在線領略了鄉村美景。在現場,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發佈了春季鄉村旅遊權威攻略,54條線路、200多個站點,涵蓋了吃住遊樂購全要素。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蔣文龍 朱海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