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艱難時刻,哲學有什麼用?

人生艱難時刻,哲學有什麼用?


在面對瘟疫、無常、生死,等如此人生的艱難時刻,哲學到底有什麼用?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我們這裡的哲學,指東方哲學、西方哲學、宗教哲學,等一切思考生命與終極問題的學問。)


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哲學不能烤麵包!」意思是說,哲學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實際利益。它不能帶來金錢,也不能帶來名譽,也無法治療身體的疾病。

1.哲學無用

在《莊子·列禦寇》裡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叫朱泙漫的人,花了千金,跟一個叫支離益的人學了「屠龍之術」,學了三年,終於學成了。可結果卻一無所用,為什麼呢?因為沒有龍可以給你屠,因此很多人把那些學了沒什麼用的東西,叫做「屠龍之術」,人們也經常把哲學,比喻為屠龍之術。

在這個時代裡,人們學習任何東西,首先都要問:「它有什麼用?」也正因如此,沒有人願意學哲學。

如果有人問:「哲學到底有什麼用?」,我想反問你:「你所說的這個『用』到底是指什麼意思?」如果是指實際的用途、功利意義上的用處,也就是說,哲學能夠給你帶來什麼實際的好處?那麼我想:哲學沒有任何實際的用處。

有些學問,是學以致用的,

有些學問,是學以致知的,

而哲學,顯然傾向於後者。


哲學的顯著特點就在於純粹的思辨,喜歡追問事物背後的本質,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知識與智慧,而不在乎其功用。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哲學在今天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裡,對於多數人來說,就是「屠龍之術」,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

我們很不幸,生活在一個哲學沒落的時代,我們這個時代缺乏真正的哲學,因為一個沒有哲學的時代是一個“輕鬆”的時代,一個使人可以像動物一樣跟著感覺走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不是崇高,而是快樂。

無論大眾對這個時代的價值判斷是褒是貶,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那就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市場化的時代,一個浮躁的時代,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也很幸運,因為這也是一個哲學興起與重建的時代,我們可以成為「共建者」與「參與者」。

人生艱難時刻,哲學有什麼用?


2.無用之用


在《莊子·人間世》裡有這麼一個故事:

在齊國,有一棵非常龐大的櫟樹,這棵樹大到可以供幾千頭牛遮蔭,樹幹有百尺寬,樹身高達山頭,觀賞的人群好像市集一樣,可是木匠卻不瞧一眼,直往前走。他的徒弟看了個飽,問道:自從我跟隨先生,就沒有見過這麼大的木材,先生為何看都不看一眼呢?

木匠回答說:算了吧,這是沒有用的散木,用它造的船就會沉,作為棺材很快就腐爛,作為工具很快就毀壞,作為門戶就會流出液汁,作為屋柱就會被蟲蛀,這是無用的樹,不材之木,所以才能有這麼長的壽命。

故莊子曰: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人生艱難時刻,哲學有什麼用?


3.轉境轉心


所以,不要指望哲學有什麼實際的用處,哲學就像這棵櫟樹,在人間世,確實是沒有用的。

但是,所謂「用」,它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實用或者功利意義上的「用」,就是直接帶來物質利益的用處。

比如說:我學一項技能,但實際上我並不愛好它們,我只是把它們當做一種謀生工具。然後運用它們,獲得一定的地位與金錢。並以此改善生活環境,從而獲得幸福與快樂。

因此,這種意義上的「用」,說到底就是改變環境之用。也就是:「轉境之用」

但是不要忘記,這隻適用於和平年代,沒有瘟疫、戰爭、災害、無常、或生死。

當我們終有一日,不得不面對生死無常時,改變自身,就比改變環境更加重要,因為我們在生死麵前,根本沒有絲毫能力可以改變環境。

事實上,我們永遠都只能活在自己的感覺和思想之中,世界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它的意義卻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世界就是我們眼中的世界,我們有什麼樣的認知,就能看到什麼樣的世界。因此改變我們的認知,實際上就改變了世界。

雖然我們並沒有改變環境本身,但是卻把自身改變了,從而也就改變了我們眼中所認知到的世界。從被動,變成了主動。

而哲學的最大用處,就是幫助我們調理、改善、提高自己的認知。

如果我們有了這樣一種深刻的反思,就不會去隨波逐流,當別人由於環境的限制而苦惱時,我們卻會因為自身認知的提高,從而達到釋懷與解脫苦惱。甚至可以說是理解了世間的實相,因此沒什麼可煩惱的。

這時我們就能體會到心靈的自由,以及與這種自由相伴隨的歡喜和幸福感。如果我們體驗到了這種精神境界,我們才能真正知道哲學到底有什麼用。

由此可見,哲學與其他實用性學科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其他學科的知識是用來改變環境的,哲學的智慧則是用來改變自身的。

這就是「用」的第二種意義,即精神上或心靈上的用處。也就是:「轉心之用」

「以心轉境」還是「被境轉心」?

選擇權在自身。

人生艱難時刻,哲學有什麼用?


4.崇高悲劇


趙林博士說:哲學就是一場崇高的悲劇。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悲劇,悲劇的存在是一個客觀事實。一個人要想一輩子不經歷悲劇,那是不可能的,除非這個人根本就沒有生活過。只要我們生活,就會遇到悲劇,一種沒有經歷過悲劇的人生才是真正悲慘的人生。但是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有沒有悲劇,而在於我們如何對待悲劇。 如果僅僅把悲劇當做一件悲慘的事情,我們本身也就只能成為一個悲慘的人了。

我們的感受,就是我們的命運。

但如果我們以一種超脫的姿態和深邃的睿智,理解到悲劇是人生中的必然,那麼這些“必然”就會帶給我們一些深刻的啟示,這時我們就能對人生的悲劇採取一種釋懷的態度。

人生艱難時刻,哲學有什麼用?


5.練習死亡


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死亡。或者說:死時不知道此生的意義,死了不知道會如何,也不知道能去到哪裡。

我們這幾天每天都要面對死亡,他人的死亡、同胞的死亡,當然,我們也總有一天要面對自己的死亡。每天上漲的數字都揪著我們所有人的心。

而死亡,它是人類面臨的永恆話題,也是哲學和宗教思考的終極問題。

在《斐多》一書中,有著蘇格拉底對哲學的一個非常經典、也非常驚人的描述,那就是「哲學就是練習死亡」。

蘇格拉底說:「一輩子追求哲學的人,臨死自然是輕鬆愉快的,而且深信死後會在另一個世界上得到最大的幸福。因為真正的追求哲學,無非是學習死,學習處於死的狀態。他既然一輩子只是學習死,學習處於死的狀態,一旦他認真學習的死到了眼前,他倒煩惱了,這不是笑話嗎?」

這句話如果單獨來看,可能會讓人浮想聯翩,可是,死亡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必然結局,因此也可以說所有人都是向死而生的,我們在有生之年必須學會坦然面對死亡,在如今的環境下,這就有著非常確切的哲學含義。

那麼,我們回到剛開始的故事,

在生死無常面前,哲學真的是屠龍之術嗎?

在不需要面對生死的時候,哲學可能看起來像是屠龍之術。可是,當我們有一天不得不面對生死無常時,我們才發現,我們原來學的那麼多東西,在死亡面前,才是真正的「屠龍之術」,無計可施、無處施展,全都不起作用。

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

可是,卻為時已晚。

因此,哲學無用,

但此無用,乃是無形之用,實為大用。

最後,附上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所有學科都比哲學有用,但是唯有哲學是自由的學問。因為所有的學科都有前提,都有它服務的對象,但惟獨哲學是為了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