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和為人做事是一個道理

寫作和為人做事是一個道理

中醫把脈主要看的是體徵,行文寫作主要看的是氣韻、神韻。說白了,就是文風。一本書,一篇文章看它有無內涵,有無價值,有無作用,關鍵看它體現了一種什麼樣的文風。文風一詞,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

寫作和為人做事是一個道理

言必求實。文字要準確,首先作者需要老老實實的態度,一切從實事求是出發,而不是妄自尊大或者妄自菲薄,這樣都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地辦事,對事物有分析,寫文章有說服力,而不要靠裝腔作勢來嚇人。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就是要尊重事實,尊重歷史,有科學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而不能憑主觀臆斷、主觀願望,不能憑想當然去做事。我們必須具有這種精神,才能求得寫作的準確性。如果馬虎從事,或者靠誇大的事實和想象的材料,或者報了譁眾取寵的目的等等,都不能做事成功的。歷史上的趙括、馬謖不是空談誤國的典型嗎,要引以為戒。

寫作和為人做事是一個道理

言必載物。就是要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不講空話、套話,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和史實並推導出正確的結論。

寫作和為人做事是一個道理

言必樸實。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寫作敘述要忠於事實,文字力求做到準確、生動、簡要、樸實。在遣詞造句、文字運用上要有“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理想境界的追求和“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推敲態度。不濫用一個字,力求每個字,每句話都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文字是鮮活的,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你和它有了信息的溝通、長期的磨合、情感的交流,真誠的共振,你就可以“下筆如有神”了。

寫作和為人做事是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