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昨天,陈老师在微博上看到了一条似曾相识的热搜。


今天就顺带着讲讲九上的历史知识点吧。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美国的牛奶供应市场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牛奶滞销。当地时间3号,美国威斯康星州西本德市奶农将大量牛奶倒入下水道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别误会,这不是相关的新闻配图,而是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农民倾倒过剩牛奶的场景。


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


果然,又有人问:为什么宁可倒掉也不送给穷人?


实不相瞒,我当年也问过。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当然,也有人和当年的陈老师发出一样的感慨——替我满足牛奶浴的梦想不好吗?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啊,直接讲答案多没意思,我们先来聊聊20世纪的那场经济危机,以及带领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大佬——

罗斯福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还是要感慨一句,如果教材上放的图片是青年时期的罗斯福,我可能······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回归正题。


1929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市场崩溃。


但那只是个开始。


你见过银行破产吗?


我没见过,但在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银行达到一万多家,倒闭的工厂有13万家以上,破厂的农场有100多万家,农产品的批发价格下降了54% ,失业人数达到了一个堪称恐怖的数字。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台上的胡佛总统,拉足了民众的仇恨值,也因此得到了很多特殊的“独家冠名权”。


“胡佛袋”——流浪汉的要饭袋;

“胡佛车”——因为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

“胡佛毯”——长椅上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


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单看选举人票数——


罗斯福:472票。

胡佛:59 票。


简单讲,票数8:1,罗斯福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他是美国的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并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这是位来解决问题的美国总统。


要解决问题,首先得明确问题出在哪里。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讲得糙一点就是,我有买的需求,但是我买不起。一边买不起,一边卖不掉,那不就是“生产过剩”了?


那······


降价不行嘛?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倒牛奶的具体语境里。


为什么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呢?


一,市场规律。举个例子,牛奶属于“生鲜”,陈老师就在盒马生鲜晚上关门前去溜达过,对,因为贫穷。然后我发现打折是有的,但不多,力度也没有想象中大。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为什么呢?生鲜食品过了赏味期不都是要处理掉的嘛?


为了维持还在赏味期里的生鲜的价格呀。如果降价覆盖面广且力度很大的话,有便宜不占是笨蛋,踩点买打折品的顾客会大大增加,以正价购买商品的顾客就会减少,正价商品也被拖成了打折品。长此以往,损失的这一部分利润就会超过卖打折品的利润。


所以,为了维持市面上的牛奶价格,有些牛奶就得流进下水道了。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图:1933年5月24日至10月21日之间,为了提高牛奶的价格,美国威斯康星州农民倒掉牛奶,发动大规模罢工。


二,销售成本。农场里的牛奶和超市里的牛奶是两样东西,这中间显然有中间商赚差价。灭菌、包装、人工,样样花钱。再者,牛奶是有保质期的,即便有市场需求,但运输不及时,牛奶就变质了,也就无法成为商品。运输和冷链也都是需要花钱的。是资本家,又不是慈善家。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那······我自己溜达到农场喝奶呢?


这不就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嘛?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冷静。


这就涉及到了第三,安全问题及赔偿问题。农场里的可是生奶,极易腐败且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甚至致病菌。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假设真有人在奶农把牛奶倒进下水道的前一秒制止了他,表示,啊,送我吧,反正要处理掉的。


奶农他······


也不会愿意给的,白给的牛奶当然要,

喝出问题的话,赔偿估计也得给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倒牛奶是无奈之举,可能也是当时美国奶农们的最优解了。


问题已经明确了,那么

20世纪的罗斯福是如何破局的呢?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当“看不见的手”失灵的时候,“看得见的手”就发挥了作用。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图:凡是接受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国会曾拨款5亿美元资助需要帮助的人,但政府同样担心救济会养成一个专门等救济的惰性群体


只出不进,只会加重政府的负担。


田纳西水利工程是大危机下罗斯福打出的一张好牌。


我们先做个题,测试一下你和罗斯福总统的默契度——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答案是A。


“以工代赈”是一个出路。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而非单纯的救济。


有了工作,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政府的负担得以减轻,社会矛盾也得以缓和。整个田纳西河流域也由贫瘠地区变成富庶地区,这对今天的区域治理仍有着参考价值。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1933年,美国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到1942年时,共吸收了275万名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数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


需要说明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显然易见,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都有着极高的借鉴意义。但罗斯福并未完全解决问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于是,病症就会复发。


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我们要警惕它变成一场世界性的危机。


不是只有美国奶农倒牛奶的。


再回到今天大家关心的牛奶问题。


和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相比,情况发生了新变化,疫情是这次牛奶倾倒事件的导火索。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20世纪的“以工代赈”在今天的美国未必走得通,新冠病毒把复工难度提升到了hard模式。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消费需求仍在,在农场牛奶面临滞销的同时,消费者对于牛奶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少。


另有报道称,威斯康星州相关部门正敦促美国农业部购买剩余商品,重新分配至慈善项目。


接下来,就等一个“21世纪的罗斯福”吧。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就是经济危机,陈老师会在课上再讲一遍这个知识点,那时候肯定早有解决方案了。


或者,你现在可以考虑在评论区当个预言家


为啥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这题历史课上讲过


要认真思考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