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被繩子吊著空中救貓:老人帶娃的背後,是安全意識的缺失

生活中,我們隨處都能看到老人帶娃的情景:給孩子做飯、帶著孩子出來玩耍、接送孩子上下學等等。老人帶娃大大減輕了父母的負擔,使得他們能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可老人畢竟年歲大了,帶娃過程中,不免會鬧出一些“意外”來。

7歲孩子被繩子吊著空中救貓:老人帶娃的背後,是安全意識的缺失

前幾天,一則“老人用繩吊7歲孫子下樓救貓”的視頻,瞬間上了微博熱搜,引發不少網友的熱議。

視頻中,一位老人站在5樓陽臺上,旁邊還有一位中年男人,老人手裡拉著一根繩子,繩子另一端綁在一個小男孩的腰上,隨著繩子的降落,小男孩慢慢地從5樓被吊到了3樓窗戶的遮雨棚上,遮雨棚上有一隻小貓咪,原來,孩子是過來救這隻小貓咪的。

樓下圍觀的人不斷驚呼:危險,危險,快上去吧。拉著繩子的老人和中年男人卻不慌不忙,等孩子抱起小貓咪後,才開始往上拽繩子,經過4樓陽臺時,還稍作停留,孩子想把小貓裝進隨時帶的袋子裡,未果後才被繼續往上拉。顫顫微微的繩子,在空中搖搖晃晃的孩子,當真讓人提心吊膽,捏了一把汗。好在最後有驚無險,孩子和貓均平均無事。

7歲孩子被繩子吊著空中救貓:老人帶娃的背後,是安全意識的缺失

原來,小男孩7歲,在社區小學讀一年級,拉繩子的是他的外婆和舅舅。當天,外婆養的小貓不小心跑到了3樓雨棚上面,著急救貓,偏偏3樓、4樓都沒人,只有5樓住戶在家,外婆急中生智,就跑到5樓,採取此種方法救貓。

事後,外婆也頗為自責,表示當時心裡有把握,但現在知道錯了,心裡後怕的很!

有不少網友調侃:貓是親生的,孫子是送的!爸爸媽媽正拿著30米大刀趕回來的路上……

更多的網友則是表示擔心:老人家心也太大了!有沒有想過後果啊,太危險了!

確實,繩子一旦斷開或者繩結脫落、大人失手,都會造成不可想象的後果。老人憑著自己的經驗認為不會出現問題,放心大膽地把孩子置身於危險當中,惹意外一旦發生,必會陷入悔恨之中不能自拔。

7歲孩子被繩子吊著空中救貓:老人帶娃的背後,是安全意識的缺失

曾經就發生過這樣一起真實案例,老人用繩子吊著孩子,繩子斷裂,孩子當場身亡。事情發生在2016年,當時,爺爺奶奶將鑰匙忘在房中,就將在學校午休的11歲孫子叫回來,用繩子綁在身上,從5樓天台吊到4樓家中取鑰匙,不料繩子斷開,悲劇瞬間發生。

老人往往囿於經驗,存在著僥倖心理,對危險預估不足,認為意外不會發生。但危險就像猛獸,當你把孩子置於猛獸嘴邊,孩子就隨時會被吞噬。

帶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體力、勞力、責任心相結合,而對於老人來說,年紀大了,身體條件、判斷力和反應能力都有所下降,也就不可避免會出現紕漏。但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由於種種原因,不讓老人幫助帶娃也是不現實的。

7歲孩子被繩子吊著空中救貓:老人帶娃的背後,是安全意識的缺失

那麼,我們怎樣讓老人帶孩子的同時,避免意外的發生呢?

1、做好家庭安全措施

水電氣、藥品、化學品、剪刀等危險物首先要引起重視,能收起來的要收起來,不能收起來的要採取措施,比如插座上插上安全蓋,防止孩子觸摸等。家中的藥品,無論是鈣片、降壓片或者保健品,一定要放到孩子夠不到的時候,以防誤服。

窗外加防護欄,窗邊不要放置凳子、搖椅之類的東西,防止兒童攀爬、墜落。

7歲孩子被繩子吊著空中救貓:老人帶娃的背後,是安全意識的缺失

傢俱能固定的要固定起來,媒體曾多次報道過“衣櫃翻倒砸死孩子事件”,為此,美國CPSC特別做出警示,要求超過60釐米的兒童櫃、超過75釐米的成人櫃,必須固定在牆面上。

對於稍大些的孩子,則可直接將這些危險告知他們,讓他們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2、提高老人安全意識

老人一般都久居農村,生活環境簡單,沒有那麼多的安全隱患,也就造成他們缺乏安全意識,容易相信別人。而對於孩子的父母來說,社會經驗相對豐富得多,就需要經常和老人溝通,告訴老人哪些方面需要防範,強化他們的安全意識。

如果我們能夠做好老人的安全教育、信息溝通工作,就可以避免不少意外,防止危險的發生。

7歲孩子被繩子吊著空中救貓:老人帶娃的背後,是安全意識的缺失

前段時間,在浙江金華,一位老人騎著電動車帶著孫女闖紅燈,結果被正常行駛中的車輛撞飛,孫女當場倒地昏迷不醒!

老人騎車闖紅燈、隨意通行的現象屢見不鮮,以至網友把他們稱為“高齡馬路殺手”。出行要遵守交通規則,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他們卻絲毫不放在心上,我們作為兒女,就需要反覆提醒他們,告知其危害,糾正他們的錯誤行為。

老人多愛攀談,喜歡聊天,不管認不認識,聊幾句就成了“知已”,恨不得把家底都告訴對方,這就很容易給壞人可乘之機。所以我們一定要告訴老人,不要隨便相信別人,更不要把家裡的信息隨意透露。


7歲孩子被繩子吊著空中救貓:老人帶娃的背後,是安全意識的缺失

3、父母要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

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特別是對於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看護孩子更是一件費力勞神的事,未免會感到力不從心。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更應該主動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而不能完全把孩子扔給老人,自己落得輕鬆自在。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後,要第一時間接過孩子,讓老人放鬆一下,週末、節假日,可以陪著老人一起帶孩子,更可以讓老人休息, 自己帶著孩子,獨享愉快的親子時光。

7歲孩子被繩子吊著空中救貓:老人帶娃的背後,是安全意識的缺失

而今,“隔代撫養”已成普遍現象,為了兒女,老人放棄了自己悠閒的生活,毅然挑起了照顧孩子的重擔。兒女在感恩的同時,也要抽出時間,多多看護孩子。畢竟,養娃這件事,最終還是父母的責任,而老人,只是協助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